三易重组商业文稿 - 第三篇
所有中华同胞们,大家好!
本文稿全名为《中华古智慧文化传承事业之“周易、归藏、连山”三易重组》商业合作意愿稿,往后简称为“三易重组商业文稿”。
本文稿全文约13万4千余字,文档篇幅约160页,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本人将分成58份内容段落进行发布。本文的内容是58份内容段落中的第3份,内容主题为“周朝的占卜文化系统”。以下是正文内容:
【 《周礼》对周朝占卜系统的描述 】
《周礼·春官·大卜》记载:“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廖。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
……
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眡吉凶。
……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
为了让大家能进一步了解《周礼》所记载的周朝占卜系统,本人整理了一张图以供各位参考:
注:周朝的占卜系统远不止以上所罗列之内容,这里仅仅列出与“三易之法”相关的部分进行整理总结,特此注明。
现在尝试说明以上整个系统的架构,本人不保证所作的解读就是历史真相,所以这里所作的一切解读只能给各位作一种参考,各位朋友切勿执着任何定式说法。
“大卜”这种占卜官员,掌握着纹理预兆学、易学、解梦学三种学问。
第一,三兆。
三兆由玉兆、瓦兆、原兆组成。玉是玉器,瓦是瓦器,原在这里有两种解释,一个代表土石的裂纹,另一个指水纹。古代有人把原解读为田原,这是牵强的,但这种解释却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土石裂纹的可能性更大;而水纹是从字义上解读的,原字的本义就是水源,源泉出水可成水流,流经的轨迹和水的波纹,就是“原兆”所指。如果说水流轨迹和水纹在周朝的纹理预兆学中有特定的解读意义,也是情理之中。无论“原”代表的是土石裂纹还是水纹,都是自然形成的裂纹、纹理现象,把原兆解读为原生裂纹或原生纹理也未必在逻辑之外。所以,三兆之法就是对玉器、瓦制品、土石水自然形成的裂纹纹理进行信息解读的一种方法,玉器和瓦制品的裂纹应该属于人为,或抛掷而有碎裂,或灼烧产生裂纹,以玉器的形状、瓦制品的坚硬程度、特定位置土石水的裂痕长度为基础,统一判断这些裂纹纹理的纹路方向、转折点数量、曲折形状、长度、比例等,把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类,并与120段兆体、1200段颂辞进行对应,体、颂是对纹理不同情况不同形状作的符号和文字解释,根据对应的体、颂描述,获得对占卜问题的解说信息,就像今天《周易》中的卦爻辞一样。
第二,三梦。
三梦由致梦、觭梦、咸陟组成。致的本义是送诣,这里的致梦应该是指具有传达意义的梦境。觭的本义是一边向上一边向下以至于两边不对称的角,引申为特异奇怪,这里的觭梦应该是指怪异类型的梦境。咸字的本义是杀,后来引申为很多种意思,这里最有可能的是协和以及感应两种意思。陟的本义是从低处向高出走,登高、提升,这里可能引申为具有正面性、提升性、进步性、走向昌盛的意思。从这里推断,咸在这里应该取义为协和最为合理。这样,我们就能得知“三梦”的整体脉络,致梦代表具有传达意义的梦境,觭梦代表怪异特异的梦境,咸陟代表协和提升的梦境。用今天的俗话说就是,“致梦”为预示的梦,“觭梦”为怪异的噩梦,“咸陟”代表好梦。代表“预示”的致梦,其梦的性质为中性,没有好坏吉凶,要视乎传达的内容而定;代表“怪异噩梦”的觭梦,其梦的性质为负面,有坏的、凶的信息偏向;代表“好梦”的咸陟,其梦的性质为正面,有好的、吉的信息偏向。所以三梦之法,就是分别对中性、正面、负面三种不同类型的梦境进行信息解读的方法。根据梦境内容性质的不同,找到相对应的“经运”和“别运”参照,从而解读出梦境所揭示的预兆或信息。请注意,这里和三兆以及三易不同,这里没有出现“皆”字,所以必须是指三种类型的梦境总共有10条经运和90条别运,而不是每种梦境类型分别对应10条和90条的运体。
第三,三易。
三易由连山、归藏、周易组成。既是三易之法,就必然可分为连山法、归藏法、周易法。连山法由八个经卦、六十四个别卦组成,归藏法亦由八个经卦、六十四个别卦组成,周易法也由八个经卦、六十四卦个别卦组成。三个部分加起来的八卦有三套、六十四卦有三套,非常清楚的意思,没有歧义。
总结一下三种学问系统的基本结构,三兆、三易、三梦。
三兆,120×3个兆体,1200×3条颂辞。
三易,3套八经卦,3套六十四别卦。
三梦,10条经运,90条别运。
其中的“兆体”、“运”可能与“卦”一样,都是一种符号的名称而“颂”,指的是文字描述,往往以诗词的形式出现,称为颂词,是对符号、图形或预言中“谶”的延伸性解读,颂词对信息的描述更为直白,也更有感情色彩,以及运用更多的比喻手法。
从这里各位可以了解到,除了三兆之法的“颂”之外,其余的“体”、“卦”、“运”都不是指代文字或文辞,这说明了周朝的时候虽然文字已经逐渐成熟,但在占卜运用的时候,卜官们查询的资料,有很多内容很可能还是以符号和图形为主,当然,我们的文字也是来源于符号的演变,可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符号就是文字,文字就是符号,甚至与图形的分别都不大。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对于当时的易学来说:
周朝卜官所掌握的三易之法,只有八卦和六十四系统,并没有将所谓的卦辞、爻辞、卦名或卦颂应用到其中。
这就是本人判断周朝时三易之法只有极少量文字甚至没有文字的关键原因之一。以至于《周礼》记载另一类官职“占人”所掌握的占龟方法时,才有所谓的“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的描述。请注意,这里虽然提到八“颂”,就是说有文字参考,但八颂只是八条颂词,而且这八条颂词是基于八卦系统而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所谓的六十四卦经文(何况三易下来有三套),更不可能是《新论》所记载的“八万言、四千三百言”。
所以情况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由神农撰写的《连山》经文和黄帝撰写的《归藏》经文,并没有流传到周王室官方手上,而周王室内部有自身的三易演绎法;第二种是周王室拥有了《连山》、《归藏》的经文,连同文王《周易》经文一起收藏于周室的国家图书馆,但并没有把这三部经文系统应用在三易之法中。到底是哪种可能,各位可以自行分析和考究。
除了以上三种学问方法,大卜还需要把国家的八类事项分别用龟壳作占卜,并将占卜结果作为“三兆、三易、三梦”三种占卜体系的补充和延伸性解读,以便结合对比,最终根据吉凶祸福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根源,以便提供全面的参考方向给王室领导者,再有王室领导者召集官员对国政的不足进行补救,扩大和细化参政议政内容的范畴。这八个事项分别为“征,象,与,谋,果,至,雨,瘳”。其中:
“征”代表征召、征伐,包括征兵、官员调动、对外军事行动、讨伐外族;
“象”代表各种情况下出现的重大异常现象和特殊现象,也可能包括天象;
“与”代表国家关系,包括对内和对外关系;“与”也代表给予,即国家资源的分配;
“谋”代表国家规划、政策议题的商定,即参政议政,参之以谋;
“果”代表国家运营和各项既定方针政策实施的结果将会如何;
“至”代表国家运营和正在推行的各个项目最大程度能发展到什么地步(“至”的本义为到来、到达,作为国家层面的某个方面,应该为副词,含义为“极,最”);
“雨”代表全国性的降水情势,包括雨过量的水灾、雨稀缺的旱灾和雨量的充足与否;
“瘳”代表全国性的疾病防预,是否有大型传染病;也引申为国家的各种可能性损失。
除此之外,还有确立国君、封官封城封地、大型祭祀、迁都、大型战事、外出旅察、国丧民丧之事,都需要通过大卜用占卜的手段参与其中。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筮人所需要掌握的学问有哪些。
筮人需要掌握的学问与大卜相比范围和内容都小、少很多,其只需掌握三易之法。但筮人对三易的应用则有明确范围,针对性很强。这些范围包括“更,咸,式,目,易,比,祠,参,环”,称为九筮(九个方面的占筮):
更:“更”的本义为改变,用于国家层面指代政令上下的变更,属于政治内政。
咸:“咸”的本义是杀,于国家层面指代刑罚杀戮战事,属于刑罚、战争。
式:“式”的本义是法度、规矩,这里指代法规刑律,属于司法、执法。
目:“目”的本义是眼睛,这里为名词,当解释为名目、行列、条目要目,于国家层面代表国家项目、体制关键,属于政策体制。
易:“易”的本义是蜥易,于国家层面应该为交换,故为商易物品交换,属于经济贸易。
比:“比”的本义是并列、并排,后来其所代表的含义较多,这里作形容词用,表示亲近、接近,引申为关系、比邻、亲比,于国家层面指代邻国关系,亲王诸侯关系,君民关系,属于内安、外交、纵横。
祠:春祭(上春,农历正月),物祭次,宣读主,属于国家祭祀。包括先祖祠堂、神庙、葬地、祖堂孝承,以及王室祖堂。
参:参见与参议,官员向君王汇报各地政务情况,以及君臣商议国家大事。
环:有孔的圆形玉器,圆形象征圆满,裂缝之处为问题症结所在,指国家薄弱隐患之处。
(补充:璧: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圆玉;瑗: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圆玉;
环:中心孔径等于边宽的圆玉;玦:周边有一个缺口的圆玉。)
筮人根据三易之法来辨识周代时期国家这九个方面的吉凶,凡是国家大事,都会先进行蓍草的演绎,再进行龟壳的占卜。每逢农历正月,都需要实地观察蓍草的生长情况,挑选能进行占卜的蓍草储存备用,确保每当因国事需要进行占卜时,随时都能提供足够的蓍草进行演绎。
《周礼》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庞杂的文化系统,我们方能对其中的门道窥视一二,以便最终为我们研究“三易之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下一篇,本人将尝试为各位解读“三易之法”背后所指及其基本原理。欢迎大家继续跟进。
若部分朋友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进行独立研究,期望以自己的进度审阅本文稿,可以私下联系本人,虽然本人不建议这么做,但本人依然会将完整的文稿先行私下分享给有特殊需求的朋友。
本文稿会在以下六个平台统一同步发布: 新浪微博、知乎、360个人图书馆、豆瓣、QQ空间(统一用户名搜索):靈龍智SLW
微信订阅号:Nisoca
【学术交流】 QQ:857832247;QQ群:434730961
【商业合作】 微信号:QuasarChi;电子邮件:quasarchi@outlook.com
感谢所有关注本文稿发布动向的朋友!请大家多多支持和转发,可以的话请在文稿下方点赞,或留言给本人(包括订阅号内的所有平台皆已开启留言功能),如此,本人方能享受与大家同在的快乐时光。
“靈龍智”是本人意构的文化学术品牌名称,“魁煞智”则是本人研究学问特用的署名。
【下次文稿内容发布预告】
内容主题:三易之“法”
篇幅进度:4/58
发布日期:2018年2月19日
本文稿全名为《中华古智慧文化传承事业之“周易、归藏、连山”三易重组》商业合作意愿稿,往后简称为“三易重组商业文稿”。
本文稿全文约13万4千余字,文档篇幅约160页,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本人将分成58份内容段落进行发布。本文的内容是58份内容段落中的第3份,内容主题为“周朝的占卜文化系统”。以下是正文内容:
【 《周礼》对周朝占卜系统的描述 】
《周礼·春官·大卜》记载:“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廖。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
……
占人掌占龟。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眡吉凶。
……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
为了让大家能进一步了解《周礼》所记载的周朝占卜系统,本人整理了一张图以供各位参考:
![]() |
注:周朝的占卜系统远不止以上所罗列之内容,这里仅仅列出与“三易之法”相关的部分进行整理总结,特此注明。
现在尝试说明以上整个系统的架构,本人不保证所作的解读就是历史真相,所以这里所作的一切解读只能给各位作一种参考,各位朋友切勿执着任何定式说法。
“大卜”这种占卜官员,掌握着纹理预兆学、易学、解梦学三种学问。
第一,三兆。
三兆由玉兆、瓦兆、原兆组成。玉是玉器,瓦是瓦器,原在这里有两种解释,一个代表土石的裂纹,另一个指水纹。古代有人把原解读为田原,这是牵强的,但这种解释却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土石裂纹的可能性更大;而水纹是从字义上解读的,原字的本义就是水源,源泉出水可成水流,流经的轨迹和水的波纹,就是“原兆”所指。如果说水流轨迹和水纹在周朝的纹理预兆学中有特定的解读意义,也是情理之中。无论“原”代表的是土石裂纹还是水纹,都是自然形成的裂纹、纹理现象,把原兆解读为原生裂纹或原生纹理也未必在逻辑之外。所以,三兆之法就是对玉器、瓦制品、土石水自然形成的裂纹纹理进行信息解读的一种方法,玉器和瓦制品的裂纹应该属于人为,或抛掷而有碎裂,或灼烧产生裂纹,以玉器的形状、瓦制品的坚硬程度、特定位置土石水的裂痕长度为基础,统一判断这些裂纹纹理的纹路方向、转折点数量、曲折形状、长度、比例等,把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类,并与120段兆体、1200段颂辞进行对应,体、颂是对纹理不同情况不同形状作的符号和文字解释,根据对应的体、颂描述,获得对占卜问题的解说信息,就像今天《周易》中的卦爻辞一样。
第二,三梦。
三梦由致梦、觭梦、咸陟组成。致的本义是送诣,这里的致梦应该是指具有传达意义的梦境。觭的本义是一边向上一边向下以至于两边不对称的角,引申为特异奇怪,这里的觭梦应该是指怪异类型的梦境。咸字的本义是杀,后来引申为很多种意思,这里最有可能的是协和以及感应两种意思。陟的本义是从低处向高出走,登高、提升,这里可能引申为具有正面性、提升性、进步性、走向昌盛的意思。从这里推断,咸在这里应该取义为协和最为合理。这样,我们就能得知“三梦”的整体脉络,致梦代表具有传达意义的梦境,觭梦代表怪异特异的梦境,咸陟代表协和提升的梦境。用今天的俗话说就是,“致梦”为预示的梦,“觭梦”为怪异的噩梦,“咸陟”代表好梦。代表“预示”的致梦,其梦的性质为中性,没有好坏吉凶,要视乎传达的内容而定;代表“怪异噩梦”的觭梦,其梦的性质为负面,有坏的、凶的信息偏向;代表“好梦”的咸陟,其梦的性质为正面,有好的、吉的信息偏向。所以三梦之法,就是分别对中性、正面、负面三种不同类型的梦境进行信息解读的方法。根据梦境内容性质的不同,找到相对应的“经运”和“别运”参照,从而解读出梦境所揭示的预兆或信息。请注意,这里和三兆以及三易不同,这里没有出现“皆”字,所以必须是指三种类型的梦境总共有10条经运和90条别运,而不是每种梦境类型分别对应10条和90条的运体。
第三,三易。
三易由连山、归藏、周易组成。既是三易之法,就必然可分为连山法、归藏法、周易法。连山法由八个经卦、六十四个别卦组成,归藏法亦由八个经卦、六十四个别卦组成,周易法也由八个经卦、六十四卦个别卦组成。三个部分加起来的八卦有三套、六十四卦有三套,非常清楚的意思,没有歧义。
总结一下三种学问系统的基本结构,三兆、三易、三梦。
三兆,120×3个兆体,1200×3条颂辞。
三易,3套八经卦,3套六十四别卦。
三梦,10条经运,90条别运。
其中的“兆体”、“运”可能与“卦”一样,都是一种符号的名称而“颂”,指的是文字描述,往往以诗词的形式出现,称为颂词,是对符号、图形或预言中“谶”的延伸性解读,颂词对信息的描述更为直白,也更有感情色彩,以及运用更多的比喻手法。
从这里各位可以了解到,除了三兆之法的“颂”之外,其余的“体”、“卦”、“运”都不是指代文字或文辞,这说明了周朝的时候虽然文字已经逐渐成熟,但在占卜运用的时候,卜官们查询的资料,有很多内容很可能还是以符号和图形为主,当然,我们的文字也是来源于符号的演变,可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符号就是文字,文字就是符号,甚至与图形的分别都不大。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对于当时的易学来说:
周朝卜官所掌握的三易之法,只有八卦和六十四系统,并没有将所谓的卦辞、爻辞、卦名或卦颂应用到其中。
这就是本人判断周朝时三易之法只有极少量文字甚至没有文字的关键原因之一。以至于《周礼》记载另一类官职“占人”所掌握的占龟方法时,才有所谓的“以八筮占八颂,以八卦占筮之八故”的描述。请注意,这里虽然提到八“颂”,就是说有文字参考,但八颂只是八条颂词,而且这八条颂词是基于八卦系统而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所谓的六十四卦经文(何况三易下来有三套),更不可能是《新论》所记载的“八万言、四千三百言”。
所以情况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由神农撰写的《连山》经文和黄帝撰写的《归藏》经文,并没有流传到周王室官方手上,而周王室内部有自身的三易演绎法;第二种是周王室拥有了《连山》、《归藏》的经文,连同文王《周易》经文一起收藏于周室的国家图书馆,但并没有把这三部经文系统应用在三易之法中。到底是哪种可能,各位可以自行分析和考究。
除了以上三种学问方法,大卜还需要把国家的八类事项分别用龟壳作占卜,并将占卜结果作为“三兆、三易、三梦”三种占卜体系的补充和延伸性解读,以便结合对比,最终根据吉凶祸福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根源,以便提供全面的参考方向给王室领导者,再有王室领导者召集官员对国政的不足进行补救,扩大和细化参政议政内容的范畴。这八个事项分别为“征,象,与,谋,果,至,雨,瘳”。其中:
“征”代表征召、征伐,包括征兵、官员调动、对外军事行动、讨伐外族;
“象”代表各种情况下出现的重大异常现象和特殊现象,也可能包括天象;
“与”代表国家关系,包括对内和对外关系;“与”也代表给予,即国家资源的分配;
“谋”代表国家规划、政策议题的商定,即参政议政,参之以谋;
“果”代表国家运营和各项既定方针政策实施的结果将会如何;
“至”代表国家运营和正在推行的各个项目最大程度能发展到什么地步(“至”的本义为到来、到达,作为国家层面的某个方面,应该为副词,含义为“极,最”);
“雨”代表全国性的降水情势,包括雨过量的水灾、雨稀缺的旱灾和雨量的充足与否;
“瘳”代表全国性的疾病防预,是否有大型传染病;也引申为国家的各种可能性损失。
除此之外,还有确立国君、封官封城封地、大型祭祀、迁都、大型战事、外出旅察、国丧民丧之事,都需要通过大卜用占卜的手段参与其中。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筮人所需要掌握的学问有哪些。
筮人需要掌握的学问与大卜相比范围和内容都小、少很多,其只需掌握三易之法。但筮人对三易的应用则有明确范围,针对性很强。这些范围包括“更,咸,式,目,易,比,祠,参,环”,称为九筮(九个方面的占筮):
更:“更”的本义为改变,用于国家层面指代政令上下的变更,属于政治内政。
咸:“咸”的本义是杀,于国家层面指代刑罚杀戮战事,属于刑罚、战争。
式:“式”的本义是法度、规矩,这里指代法规刑律,属于司法、执法。
目:“目”的本义是眼睛,这里为名词,当解释为名目、行列、条目要目,于国家层面代表国家项目、体制关键,属于政策体制。
易:“易”的本义是蜥易,于国家层面应该为交换,故为商易物品交换,属于经济贸易。
比:“比”的本义是并列、并排,后来其所代表的含义较多,这里作形容词用,表示亲近、接近,引申为关系、比邻、亲比,于国家层面指代邻国关系,亲王诸侯关系,君民关系,属于内安、外交、纵横。
祠:春祭(上春,农历正月),物祭次,宣读主,属于国家祭祀。包括先祖祠堂、神庙、葬地、祖堂孝承,以及王室祖堂。
参:参见与参议,官员向君王汇报各地政务情况,以及君臣商议国家大事。
环:有孔的圆形玉器,圆形象征圆满,裂缝之处为问题症结所在,指国家薄弱隐患之处。
(补充:璧: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圆玉;瑗: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圆玉;
环:中心孔径等于边宽的圆玉;玦:周边有一个缺口的圆玉。)
筮人根据三易之法来辨识周代时期国家这九个方面的吉凶,凡是国家大事,都会先进行蓍草的演绎,再进行龟壳的占卜。每逢农历正月,都需要实地观察蓍草的生长情况,挑选能进行占卜的蓍草储存备用,确保每当因国事需要进行占卜时,随时都能提供足够的蓍草进行演绎。
《周礼》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庞杂的文化系统,我们方能对其中的门道窥视一二,以便最终为我们研究“三易之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下一篇,本人将尝试为各位解读“三易之法”背后所指及其基本原理。欢迎大家继续跟进。
若部分朋友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进行独立研究,期望以自己的进度审阅本文稿,可以私下联系本人,虽然本人不建议这么做,但本人依然会将完整的文稿先行私下分享给有特殊需求的朋友。
本文稿会在以下六个平台统一同步发布: 新浪微博、知乎、360个人图书馆、豆瓣、QQ空间(统一用户名搜索):靈龍智SLW
微信订阅号:Nisoca
【学术交流】 QQ:857832247;QQ群:434730961
【商业合作】 微信号:QuasarChi;电子邮件:quasarchi@outlook.com
感谢所有关注本文稿发布动向的朋友!请大家多多支持和转发,可以的话请在文稿下方点赞,或留言给本人(包括订阅号内的所有平台皆已开启留言功能),如此,本人方能享受与大家同在的快乐时光。
“靈龍智”是本人意构的文化学术品牌名称,“魁煞智”则是本人研究学问特用的署名。
【下次文稿内容发布预告】
内容主题:三易之“法”
篇幅进度:4/58
发布日期:2018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