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闻 日2 野鸭与城市水道
想写京都的城市水道好几天了,可是沙发和电视牢牢抓住了我,甩啊甩不开!
京都由鸭川分为左京和右京,最初建都的时候左右的中心就是鸭川,很规整的城市设计。后来没有多久因为右京的地势比较低,京都又是盆地,整个京都就左迁了不少,鸭川也就不是中心点了。
听说鸭川60几年之前每年都有烟火大会,后来一次的烟火大会的火星落到了皇宫皇太子的宫殿,宫殿烧毁,后来烟火大会就取消了。
好了,这些都是废话,想表达的就是鸭川是这个城市的中心河流。
印象中的城市河流有小时候家边上的苏州河,也有长大后搬到郊区的各种小的水道,有些可喜的这两年上海市推行的河长计划,洁净度提升了不少。但这些水道给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在看了鸭川之后,我觉得可以这样来说,统一而缺乏互动和情感。
看一下鸭川(渣技术
再对比下苏州河
鸭川中间人工填了沙石,然后形成了一部分小沼泽,野鸭子和水鸟乌鸦依靠这些沙石,水,小沼泽还有里面衍生出来的小鱼活的非常开心。插一句,我在0度的天气里,在这边上玩了好久,而且超级兴奋,为什么呢!我一个可怜的城市孩子从来没有在现实中看到过野鸭子,更没有看到过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在水里面游泳,然后上岸摇摇摆摆!太可爱了。说到此处应该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感感叹了。(此处应该有照片,但是没有!)
为了控制水流的速度,在鸭川的各个阶段都辅佐以数个台阶,让水域环境更宜这些动物居住。
这个做法的专业术语似乎是海绵城市?第二张图,看上去黑不溜秋,不美观,脏脏的,眼睛看上去也是这样。我在那里站着的时候,就想,如果我是治理者,在美观与海绵之间我会如何选择?
在看鸭川两旁有人在河边的地方汽车散步遛狗,但是苏州河没有这样的亲水沿岸。一席一个城市水道治理的公开课,里面提到过我国多市在河道改造过程中的思想的落后,即河是河,人是人,敌对关系。河道治理的原则就是防洪,所以堤坝都建得高高得,为了防范10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但是在10年一遇的其他时间里,100年一遇的其他时间里,为了防洪,人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多么可惜呀!鸭川这样的设计,在没有洪水的季节里,居民可以在下面散步娱乐,洪水季节把下面的通路封锁。人与自然,不矛盾!
首站是京都,呆了7天,除了吃吃喝喝,几乎每天暴走15公里以上,每回走到鸭川附近就要停下来玩玩,看看飞翔的白鹭,看看不认识的小鸟,走上来不远有奢侈品的高岛屋,有药妆店,鸭川边上基本没有人,感觉好极了。
有一天还看到集体活动的小学生们在鸭川下,哇塞!他们真的穿短裤诶,有的腿儿都青了。
对了,除了鸭川,后续在其他城市看到的水道也基本是按着这样的融合理念在做。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了有人去了无邻庵,也去了下。虽然是冬天,除了松树都凋零秃秃的,但是依然非常美,坐在主楼的有电热毯地榻榻米上,望着外面的景,旁边只有两位中年的日本妇人跟我一起坐着,不言不语、无声无息,融于景中共成此画。
京都由鸭川分为左京和右京,最初建都的时候左右的中心就是鸭川,很规整的城市设计。后来没有多久因为右京的地势比较低,京都又是盆地,整个京都就左迁了不少,鸭川也就不是中心点了。
![]() |
粉红色marker是鸭川 |
听说鸭川60几年之前每年都有烟火大会,后来一次的烟火大会的火星落到了皇宫皇太子的宫殿,宫殿烧毁,后来烟火大会就取消了。
好了,这些都是废话,想表达的就是鸭川是这个城市的中心河流。
印象中的城市河流有小时候家边上的苏州河,也有长大后搬到郊区的各种小的水道,有些可喜的这两年上海市推行的河长计划,洁净度提升了不少。但这些水道给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在看了鸭川之后,我觉得可以这样来说,统一而缺乏互动和情感。
看一下鸭川(渣技术
![]() |
鸭川 |
![]() |
鸭川 |
再对比下苏州河
![]() |
苏州人(网络图) |
鸭川中间人工填了沙石,然后形成了一部分小沼泽,野鸭子和水鸟乌鸦依靠这些沙石,水,小沼泽还有里面衍生出来的小鱼活的非常开心。插一句,我在0度的天气里,在这边上玩了好久,而且超级兴奋,为什么呢!我一个可怜的城市孩子从来没有在现实中看到过野鸭子,更没有看到过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在水里面游泳,然后上岸摇摇摆摆!太可爱了。说到此处应该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感感叹了。(此处应该有照片,但是没有!)
为了控制水流的速度,在鸭川的各个阶段都辅佐以数个台阶,让水域环境更宜这些动物居住。
这个做法的专业术语似乎是海绵城市?第二张图,看上去黑不溜秋,不美观,脏脏的,眼睛看上去也是这样。我在那里站着的时候,就想,如果我是治理者,在美观与海绵之间我会如何选择?
在看鸭川两旁有人在河边的地方汽车散步遛狗,但是苏州河没有这样的亲水沿岸。一席一个城市水道治理的公开课,里面提到过我国多市在河道改造过程中的思想的落后,即河是河,人是人,敌对关系。河道治理的原则就是防洪,所以堤坝都建得高高得,为了防范10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但是在10年一遇的其他时间里,100年一遇的其他时间里,为了防洪,人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多么可惜呀!鸭川这样的设计,在没有洪水的季节里,居民可以在下面散步娱乐,洪水季节把下面的通路封锁。人与自然,不矛盾!
首站是京都,呆了7天,除了吃吃喝喝,几乎每天暴走15公里以上,每回走到鸭川附近就要停下来玩玩,看看飞翔的白鹭,看看不认识的小鸟,走上来不远有奢侈品的高岛屋,有药妆店,鸭川边上基本没有人,感觉好极了。
![]() |
鸭川 |
有一天还看到集体活动的小学生们在鸭川下,哇塞!他们真的穿短裤诶,有的腿儿都青了。
![]() |
鸭川下要去集体活动的小学生 |
对了,除了鸭川,后续在其他城市看到的水道也基本是按着这样的融合理念在做。
![]() |
另一条河的黄昏时 |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了有人去了无邻庵,也去了下。虽然是冬天,除了松树都凋零秃秃的,但是依然非常美,坐在主楼的有电热毯地榻榻米上,望着外面的景,旁边只有两位中年的日本妇人跟我一起坐着,不言不语、无声无息,融于景中共成此画。
![]() |
无邻庵(旁边有家人均2k的日料的门面做得跟茅草屋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