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宰的《浦岛太郎》思及言语
听说《御伽草纸》和太宰其他的作品很不一样,最近又有读书的好兴致,每晚看一篇。第一篇肉瘤公公已经很新鲜了,虽然和我曾经听过的故事驼背公公很相似,但情节还是有差异,虽然序中已经指出这篇的精妙之处——另一个长着肉瘤的老爷爷之所以没有能够把肉瘤去掉,只是因为跳舞的时候太紧张没有发挥好,所以吓到了那些鬼怪。而鬼怪们却也是天真无邪,不知人类的审美,只以为肉瘤是珍贵之物。 故事在快结束的地方才点出了原因,也因为前面行文的言语都是温和不尖锐的,我很容易就接受了太宰的这一解释。原来是这样的,并没有什么人是坏人,不幸只是源于人性的悲。 第二章浦岛太郎的故事,开篇的介绍尤其是关于龟的描述让我有些不解,但是故事的发展很吸引我阅读下去。这只来历清晰的龟好一番说,不爱冒险风流倜傥的浦岛太郎才让龟载着他去海底的龙宫。一路上的对话可以看出,浦岛太郎的风雅并不是真风雅,直言直语的龟显得虽有些尖刻但很可爱。 龙宫景致的描写让人充满了幻想,鱼群、珍珠山、优雅的琴音、美味的海樱桃、美丽的乙姬大人……没有言语的默许,真正的风雅境界应该在这儿了。只是龙宫里是神,浦岛太郎只是自诩拥有高级宿命的人。他吃下了三百年都不会老的海樱桃,再看一遍故事我觉得这里应该是为故事埋下了伏笔。 他们的对话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段: “这么说的话也没错啦,”浦岛又吃了一些樱桃调和酒,“该怎么说好呢,她一直都是这么沉默寡言的吗?” “是的。话语这种东西,是因为对活着这件事感到不安才萌生出来的,就像从腐土中会长出红色的毒菇,因为对生命的不安,才使话语发酵出来。虽说也有喜悦的话语,但那也是花了一番工夫才逼自己说出来的不是吗?人啊,即使在喜悦之中,也会感到不安吧。人的言词全都是琢磨过的,都只是装模作样而已。在没有不安的地方,就不需要花那些讨人厌的工夫了。我从来没听过乙姬开口说话,沉默的人常被说是皮里阳秋对吧,在心中偷偷进行辛辣的观察,乙姬是绝不会做这种事情的。她没有心机,每天只是微笑地弹着古琴,偶尔在这个广阔的大厅里散散步,吃一点樱桃的花瓣,是非常悠闲的。” 当天晚上我就做了一个梦,梦里面有一个人和我的关系基本是要走向终结了。即使每天陪我吃饭也不说一句话,自己吃完了就自顾自地离开。有一次我终于决定戳破这个离奇荒唐的现状,打开手机思索了半天如何用得体合理的语言编辑达到目的——表达不舍表达决绝。 梦后来就没有了结果,白天的时候我终于把梦境和《浦岛太郎》中的这一段对话联系起来。“人的言词全都是琢磨过的,都只是装模作样而已”。梦境里面的我正是这样。一遍遍地删除、揣摩、编辑,企图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文字再强加于对方。再想到现实生活中,因为一些看似不加思索说出的话会产生伤害,说话的时候越来越小心,内心生出的反感和厌恶都要变相地表达,生怕被他人排斥,生怕自己受到伤害。因为胆怯因为不安,就依赖言语为自己编制安全的网。 不同于无忧无虑的乙姬,吾等凡人,即便是自以为风流倜傥有高级宿命的浦岛太郎,初入龙宫厌恶陆地上人们的批评和喋喋的待客之道;过了一段时间却又忍受不住龙宫,觉得陆地上无趣的生活反倒又无以复加的美好。 我们终究还是要借助言语在这个人的社会存活。 也许我们已经适应了这一生活方式吗,并不感到太为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