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之夜
作为一个有三十年人生经历的中年妇女,我经历过的时间最长、最走心的前戏,不是和老公在床上缠绵云雨,而是哄!娃!睡!觉!
当妈后,新世界的大门一扇一扇猝不及防为我打开。哄睡就是我之前人生从来没有体会过的需要兼具体力、耐心与技术的一件事。断奶前哄娃全靠“奶”,“美好”的夜晚基本从给女儿塞上奶头开始。断奶后,依然“美好”的夜晚从“哄睡”开始。小家伙从有朦胧睡意到发出娇憨的呼噜声,期间得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平均来说需要一个小时,偶尔超过两个小时。从这点来说,女儿完全遗传了我的睡渣基因,他爸倒头就睡的睡神潜质在她身上一点也没有潜伏。
9点过后,一旦出现揉眼睛、打哈欠或者频繁让妈妈抱抱的迹象,十有八九是小主困了,午夜档的哄睡大戏即将开始。
断奶的第一周,小主对能不能吃奶还持些许怀疑态度。困意袭来,“妈妈,吃neinei。”“neinei飞走了。”掀开衣服指着贴有创可贴的胸,很笃定地说“看,妈妈没骗你吧?”小主一只手摸着neinei,一边确定似地说“neinei飞走了”。入夜前半程得经过来来回回反复确认、如上流程走了一遍又一遍后,终于死心转向爸比的怀抱。到这里,妈咪的角色退场,男一号爸比登台独挑大梁。入睡后,期间醒来两三四次也还是找爸爸。
断奶的第二周,创可贴已经用不上了。小主应该是完全接受了不能吃奶的事实,或者说适应了这个节奏。夜晚困意袭来,“妈妈,抱!”这一句台词意味着大幕开启。这个时候不能拖沓半秒钟,必须立刻马上科利马擦秒抱上女儿,反应慢半秒,都会引来一场撕心裂肺的大哭。“妈妈抱,妈妈想抱小宝了。”宠溺的声音开始安抚宝宝。当妈后声音都是戏。女儿趴在我的肩头,开始碎碎念叨今天一天发生的鸡毛蒜皮之事,又或者给我细数她的每个毛绒玩具,亦或是开始描述类似之前给奶奶过生日时的场景。碎碎念、碎碎念、说完了比我一周说的话都多的话后,我以为应该要睡了。这时间,突然,直起身,指着卧室的门,倍儿精神地来句“出去读书!”依然是命令的口气、不容半点质疑不然后果严重。推开门,“你看,外面天黑了,人家下班了,不给咱供电了。”“不供电了,下班班了。”确认完毕,继续趴我肩头……我心想,两岁小儿果然还是抵挡不了睡意啊。然而,画面一转,小主带着嫌弃的声音,“有骨头。”女儿是指我太瘦、锁骨硌住她了。小主娇嫩的身子怎么能遭如此粗暴对待?!服务太不到位!马上换上厚实的棉睡衣,继续在室温20多度的暖气房踱步:“看,骨头被妈妈遮住了。”继续趴在我肩头。此时为娘已经满头大汗,恨不得裸奔。两分钟后。“妈妈,吃饼干”。几乎是一个箭步拿出饼干,掰成心仪的大小,塞在女儿嘴里。这个时候饼干的大小就有讲究了,如果太大又会不合时宜地引来一场大哭,但是没关系,谁让我是小主心里的蛔虫呢?两次过后,我就妥帖地掰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尺寸。三块饼干下肚,这次妥妥滴肯定要睡了么马达。然而,三分钟过去了。“妈妈,座车车!”“小宝想座车车,没问题!”在信念的感召下,甜甜回答道。虽然已经身心俱疲,温柔妈妈人设已在崩坏的边缘,但是,理智告诉我,保持微笑!胜利也许就在眼前!小心翼翼将女儿放到她的扭扭车上,在方向盘上垫上或是毛绒狗、或是棉衣、或是羽绒背心,到底翻谁的牌,全看小主心情。哼着“欧欧宝宝乖,宝宝睡觉觉”的口条,推五六七八九个来回后,终于,世界安静了下来。看看表,已到子时。哄睡大戏终于落幕!我也只剩下泪目……
科比说他见过凌晨三四点钟洛杉矶的样子,可是我想说,我见过每一点钟我们家夜晚的样子。孩子是怎么长大的?可能那些哄睡的夜晚,抱着孩子踱过的步子、哼过的小曲,给了你我答案。
哄睡不易,请大家珍惜身边每一个哄娃娃睡觉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