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3天可见
昨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纪念朋友的消息,原本只想作为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但最终促使我将朋友圈设置为“只允许朋友查看最近3天的内容。“
消息发出去没多久,就有微信朋友点赞,也有人留言,还有些朋友私信我了解情况。有些文字你看感受到真切,有些却只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好奇——他们仅仅想知道谁死了。虽然死去的人曾和他们有关,但只是最低限度的关联,分别之后,就再无干系。但他们就是控制不住好奇,以满足好奇心的心态,向可能了解情况的人询问,仅此而已,不会表现出关切,更不会伤心。
我一直在朋友圈里设置分组,小心翼翼地针对不同人发不同的状态,有些是朋友,可以让他们看到我的多面;有些是点头之交,偶尔请他们关注下我;还有一些几乎是陌生人,他们的去留与我无关,也不需要让他们看到太多信息。
划分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工作前认识的同学,都归在朋友一组,还有少数工作后认识的人,经过不同的判断(比如长得好看、比如熟络),会被划分到朋友组;而工作中认识的人,绝大多数都在工作组。这样的分法很粗暴,但于我,也是一种安全界限。
只是昨天的消息发出后,我才发现,大部分人都是看客,如我也是他们的看客一样。这样的看客只关注一时的新闻,而不关心整体,大家在朋友圈中猎奇,偶尔点赞或留言刷下存在感,希望不要被对方忘记,但也不会进一步接近。
其实早就意识到朋友圈是新的广告位,所以躲到豆瓣来,没什么人认识,也只通过只言片语认识他人。在这样的角落存放一些不可言说的故事和情感,没有顾忌地把最羞耻、最狼狈、最羞涩的一面展露出来。
当然,朋友圈中的生活还在继续,如果发现喜欢的人也设置仅3天可见,那我会很失落吧,不知道别人会不会也这样想。罢了罢了,现阶段乐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