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
结缘 先写文字,再拟标题吧。 放假了。虽然也不是什么长的假期,不过总算是有了一个人闲暇,同时又不着急的时间。工作时也有,但那时间太短暂,总想着先满足了肉体的享乐,精神上也只是浅尝辄止,甚至就觉得深入一下自己也是浪费这短暂的光阴。算了,总算是有着寒暑假作为精神寄托,总想着做点什么,做点什么。所以就这一大早刚起床,早餐也不吃,随手点开一个歌单,想倾诉一下。 至于说倾诉给谁呢? 主要还是倾诉给自己吧。 当然除此之外还取决于这些文字所出现的场所。早上和孙提到了这方面,她说发现有些博客还是挺有深度。我想没错,微博是那种快餐文化,是snacks。我迄今为止也有一千三四百条微博了,从大二开始有五六年了。在微博上我捕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灵光乍现,记录的是微小易逝的光芒。只是没办法深究下去。有时候那些点我是想深究的,可是文字打出来,在微博的文字框里显得那么啰嗦,好像在笑我太认真。怔住一下,我也只好笑笑删除。 博客我也不会,先试试豆瓣吧。这个账号是17年12月才建立的。那是因为分手了想找另一半,懒得想那么多索性用刚换的手机号注册的。没有时间的积淀,一直荒废着。现在想想,用了也未尝不可。看我文字的会是什么样的受众呢?莫不是豆瓣上眼熟我ID的人,那三三两两个认得我,又并不熟悉的人。 期待伴侣来读吗? 也并不。这个问题我一两年前思考过,那时我便是放弃了精神上的更多交流,与钟一起。现在我也想,恋人,爱人之间的精神交流不可过少,也不用奢求更多。“伴侣”与“知己”两个身份应该也不必非要在一个人身上体现。事实上如果伴侣过于了解你,是否也是不幸?在日常生活中这难能可贵的“理解”二字总将淡在日常烟火里吧。不过昨天读了一点杨绛的《我们仨》,似乎也并不尽然。只能说我并不奢求这方面了。伴侣我一直不算缺少,只是知音难寻。特别重要的一个获得是碰到一个说“懂”的人,碰到了“欣赏”的人。 说实话我不是什么特别的人。我各方面如此普通,无外乎普罗大众的一员。各方面无甚出众,不过是在芸芸众生中残喘而已。绝大多数人都如此,我并没将自己特殊化。只是这“知己”可能比“爱人”更是难寻。两个人可因为什么原因成为恋人?外貌,身材,性吸引,聊得来,三观,还有自身其他条件。一条一条摆在这里,普天下满足这些的人虽少,却不会只有一个,或是几个而已。我谈了这么些次恋爱,再无甚收获的话可说白活了。那知己呢,何如?这个,实话讲,我恋人换了八九个,知己却只能算有半个! 我后又在想,知己是否必须还要比我们所说的“朋友”要更多出半个“倾慕”? 这是个太复杂的问题,是个我没经历过,无权多言的问题! 嗨!算了!话又说多了,说远了。我这人就是这样,总是爱啰里吧嗦,哈哈!时常嫌弃自己,也不止这一方面了。 总之我话先写到这里,百分之九十九认作是自言自语。 好了去收flag。文字写完了,标题便去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