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言几又工作日记第29天
岩和立秋从言几又上海管培生培训回来。一个公司不直面自己的问题,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它能持久运营下去吗?不考虑不关心店员,自己人都不照顾,它能要求什么吗?问题很多…!!
两个外国人,青年男女,一个中国女孩,偏胖,学中文,拼音朗读。想起小学,我们老师也是这样教的。没有读过,留下,直到都会读了才能走。
晚上打烊的时候,有个男人出现在店里。女店长说,她已经见过他好几次了。无家可归的人?
戴眼镜的斯文男子。他问我上个月放在店里的书 《 挪威的森林》。我以为他刚放的,现在来取。我问,你是给谁的呢?他说,男生,白白的,长头发。我边找边想,店里有这个人吗?我给他说,店员流动性大,也许他走了,我再帮您问问。脑袋里有了,白白的,这不是 好人 吗?我给他发微信,他立马回复我,他记得,是他放的,还给我说了放的位置,写着客人遗留物的抽屉里。我找了,没有。我去书架看,找到了,唯一一本浅绿色封面的《挪威的森林》。我与好人微信了解到,眼镜男每次看完这本书,都放在店里,也没说原因,只是态度强硬,而每次正巧他都在班,给他保管好,下次来就给他,连续好几个月。我想到他挺有意思的。二楼,我看他坐在那阅读,书读到大概一半的位置。他与这本书《挪威的森林》有什么故事吗?我读过,好像读村上的书,第一本书总是这本。
女店长从下午到晚上一直在电脑前做ppt。容做饮品很烦躁,她刚开始学,不太熟悉。顾客如果知道是这些人在做咖啡,不知如何想?重复生产,快餐式服务。他们的“享受”,我们的服务。
中午到店里,下午2点半上班。我坐在二楼,喝水,读完《刀锋》。没几个顾客。读到最后,我在书里还是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一点点的内容。毛姆晚年写的,也许读来是这样吧。他懂得了许多,我的人生还没有彻底开始。
回宿舍读从店里借的《恋爱的犀牛》。
原来窗外不是猫在叫,而是小孩哭泣的声音。一个还是两个小孩,哭声此起彼伏。
我买了一双徒步登山鞋。
明天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