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家的豆腐店
小芳家的豆腐店没店招牌。就这么大的村子,谁都知道她家是卖豆腐的。她家是90年代的农村典型建筑,红色砖瓦房,也是家也是店。小小的两间房子,被她父亲多搭了个天井院子便宽敞出来许多。那两间一间睡觉用。一间做豆腐兼厨房。小芳是我同学,她人话也不多,不爱和同学多说话。我经常被我妈派遣去她家买豆腐。两毛钱一块豆腐,每次我妈都让我买两块回家。买豆腐自带容器,要么是家里的大碗,要么饭盒子都行。她家大人有时不在家,给客人盛豆腐的活便给小芳做。我见她在装豆腐的大水缸前弯腰下去,轻轻的到缸底捞上来一块豆腐,完整的放到我碗里后再捞第二块。和她对话无非也就是你作业做到哪儿啦?你家大人呢?今天我妈让我买两块豆腐诸如此类。她也不拖着我聊天,我妈也都是在饭点前半小时叫我去买。有时跑急了,忘记带碗,便给我透明塑料袋装着。这么装总会在边角碎一点点,似乎用袋子装就是没有自己碗装的好吃一般。两块奶白色的豆腐透着的光泽很新鲜,闻着有股淡淡的香味。我妈把洗净的青菜煸好了放入汤水,待汤开了放一点猪油渣子,接着放豆腐。豆腐一整块被她托在手心,菜刀另一只手拿着。像九宫格一样切成小块再下锅里。不一会就是美味的青菜豆腐汤完成了。舀一匙豆腐汤,鲜美的味道清淡又透着一点点青菜的新鲜。腊月里父母空闲下来,买上两块钱平菇和豆腐烧一大锅汤,也是比荤菜都好吃的。豆腐像是和什么菜搭配一下,就起了美妙美味的化学反应。开春了田间荠菜很多,乡下叫野菜。那小野菜刚刚长出一点,拿小刀那样轻轻一挖,便和田地就此分离。洗净后和豆腐烧出的汤也是味道极美的父母收入仅靠父亲建筑工地一点临时工资,种田本身就没太多经济收入。但也还有比我家着实再穷的,只种田不打工就收入明显少了很多。那人家无论如何是不能花出一分钱的。要等到有点身体不适或是头疼什么的,给自己找个买豆腐的借口,才咬碎了牙才舍得买一块豆腐,回家烧一锅青菜放入这块豆腐,能吃上两天便两天,三天更好,花销便又节约了。只可惜青菜豆腐汤不宜久存,于是就汤水也不能浪费的,和下饭一并吃下去。饭后和邻居闲聊得说的大方:“我家舍得,想吃便去称一斤肉回家炖,再烧个青菜豆腐汤,暇意!”往往老家的这些人都说自己吃上面都很舍得,而关起门来并未如此。或多或少和中国人的爱面子有关系的吧。 再说小芳家的豆腐店,由于做完豆腐还会剩下很多的豆浆,又厚又浓。我妈都说是因为喝了豆浆的缘故,小芳皮肤又白又嫩。于是我妈给我喝了不少豆浆,期待我能从小黑皮变成白富美。弟弟也能跟着蹭喝一大碗。每次我妈都拿一个不锈钢的汤锅子,去小芳家买一块钱豆浆。整整一大锅豆浆,奶白色的冒着热气。就着我妈做的糯米糍粑,一家人暖和和的喝下肚。后来我才发现,喝了那几个冬天的豆浆我依旧没有变得又白又嫩,倒是弟弟皮肤出其之好,让我感叹老天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