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也是利他,理性并带感性。
最近闲来无事,闲读之际总结出大致在这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社会上的道德规范主要被分成了三类:世俗利他主义、犬儒利己主义和宗教精神。
犬儒利己主义一贯主张“人们应该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而忽视善的任何客观标准。善意味着满足你的欲望,使你的功利最大化,纵容你的情绪或者实现你的希望。”换一句话说,即使在面临非诚信的情形下,犬儒利己主义如果想实现某种愿望,如果这类愿望有助于满足他们的直接欲望,而且它的成本很低,“非诚信”路线还是很可能被选择的。这种行为似乎具有某种合理性,因为人们为了成功地生活确实需要满足某些欲望。通俗文化中,它被称为“做你自己的事情”。尽管如此,犬儒利己主义长期受到过很多人有理有据的攻击,原因就在于作为一种道德行动规范来讲它具有一种不充分性,是非理性的,甚至带有一定的荒谬性。探其究竟就在于,犬儒利己主义的信条在于过于“感情化”的忙于满足自己的大部分欲望,即使在一个荒岛上,单个人也不可能仅仅基于个人感情而生存。感情不是知识的工具。对某种东西存有欲望并不意味着它就有益于你,比如说海洛因。情感并非是我们心理上的首要因素,它是我们对于客观世界所做出的一种前提假设的反映,而这些假设反过来又是人们思维或由此产生的思维缺失的结果。其次,如果人们仅仅受感情的支配(肆意杀死你不喜欢的人),人们就不可能成功的生活在一起,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也就不复繁荣。而尼采的观点也不见得高明许多,即牺牲次要人物的冲动而满足完人的冲动,因为如此只会增加社会的不平等,导致两极严重分化。
所以,鼓吹自我利益就成了犬儒利己主义的一个借口,而“自我利益”并不是一个遵循冲动的借口。
第二,“宗教”在绝大部分人类世界作为另一种“道德规范”被数不清的人所秉持,基督精神认为,“道德戒律”应该被人遵守,否则死后便会遭受诅咒。而基督教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在于:今生的“付出”(赎罪)所收获的“道德利益”并不会出现在今生,而包含有“利己主义”因素的个人灵魂的拯救只有在死后才会出现,它与人在今生服务和遵守上帝的自我牺牲的义务结合在了一起,而这一切并不是基于“理性”作为基础,而是以神秘的“启示”为依据,而“启示”又仅是依靠人的主观“信仰”。基督教提倡诚信,但是作为信条它是反诚信的,因为这种基于“主观信仰”的宗教“信条”并非是基于人们的任何理性的推理而得出的,这使得这种信条难免被怀疑为“一种任意的道德规范”,不仅脱离了人类作为理性存才的本性,而且有悖于人类今生今世的利害关系(今生赎罪,然后死后升入天堂)。伦纳德·佩柯夫宣称:“一种任意的主张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主张,它或者是感性的,或者是概念性的,但是任何的主张自动无效,对这种主张的理性回应是无需讨论、考虑或讨论就拒绝接受它。”在这点上,我向来认同休谟的观点,反对一切反自然,反人性的概念。
最后,对于“世俗利他主义”的叙述则变得简易了很多,世俗利他主义主张将他人或社会作为自我牺牲的受益者,自我牺牲是评判一个人道德高低的根本性标准,少数人的牺牲为了“成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总之,人类应该牺牲他的欲望,变成一个没有“自我欲望”的一个不自然的“自然人”。当然,世俗利他主义也可能是“非诚信”的,因为为了迎合他人要求,总会有非诚信的人违心的牺牲自己的欲望,以此来成全“多数人的利益”,并且,这种“非诚信”可能还会被认为是“道德”的。可是不得不问一个问题: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就是牺牲自我,牺牲所有的欲望,那么人类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并获得幸福?如果要生存那么一个人仍然需要追求“价值”,房屋,食物,事业,家庭,朋友等;但如果这些价值都被牺牲了,他又如何生活,如果任何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一个人又如何幸福?
以上三种道德规范都有狭隘与不足的地方,以牺牲他人利益来纵容自己的冲动的行为是不对的,亦或是,出于对上帝或社会的尊重和义务纵容他人的冲动而牺牲你自己。换言之,无论是做你想做的事而忽视他人的权利,还是做别人想做的事情而忽视你自己的权利,同理,做有效的事情感到内疚,做“正确”的事情却是无效的或者是并不能收获幸福。这个世界的很多人总是异口同声的谴责利己主义,鼓吹利他主义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所以,道德的与非道德的,便有了一念之差。资本主义的基础是提倡人做为个体的自由,捍卫个人追求幸福和维护自我利益的权利,但是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却和利他主义一道被捆绑“销售”给了资本主义,而赫伯特斯宾塞和亚当斯密也同样的基于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原因而赞成资本主义,毕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作为整体的社会。
利他主义和犬儒利己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一种“纯碎”的道德和现实实践之间的行为差异化。生存在一个如此奇怪的世界里,它告诉我们,追求我们自己的欲望是现实的,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它,但这种行为不仅是自私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另一面,牺牲欲望被认为是道德的但却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不可能带来幸福。因此,我觉得,“道德”只是人们的一种“任意偏好”。那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呢?
答:理性利己主义。基于人们自己的真实利益而采取行动,要求人们应该识别那些获得长远幸福和生存所必须的行为,并因此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即使这样的判断可能与他们的直接欲望相冲突。只有“理性原则”才能为生活提供长远的向导。
我是安兰德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