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影訊
最近開心有很多好片可以去影院看。
Three Billboard 期待過高,看後覺得般般。
Lady Bird 想看,但不太著急。
The shape of water 般般。美術、場景設計當然沒得說。但故事總是欠缺那最為深刻的一痕。(很難相信本片居然預先有13項Oscar提名,成為2017年可測的最大贏家。但想想時情,以及評委會的構成,便也不意外。)再次確認,Del Toro不是我很認同的導演。
Call me by your name 聽到很多溫柔的評論。準備去看。
I, Tonya 本來沒什麼興趣,但聽很多業內朋友說是意外的驚喜。要去看。
Phantom Thread PTA長久后的新片,非常想看,已入票。
Darkest Hour 聖誕節假時我公婆非常想去看,但彼時居然售罄。不著急,過陣去看。
The florida project 過陣去看。
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 Ridley Scott,想看。
The final year Obama執政期最後一年的紀錄片。終日面對Trump的愚蠢嘴臉,很難不讓人懷念他。
這期間最為痛心的是居然誤過了Haneke的新片Happy End。沒想到展映時間這麼短,兩周!痛心疾首無法在大屏幕首輪展映中看他。等以後進藝術院線后再來重看吧。
還有很多正在放,但不一定準備去影院看的。比如The post; Film starts dont die in the liverpool; 以及很快要上映的Sally Potter的新片The Party。
還發現在#metoo運動下,影片放映前播放的五部未來影片預告中,三部是女導演的作品,一部很明顯在表現強勢女性主人公。這樣的展示機會,以及觀影局面,overdue, but better late than never. 不是嗎?唯有的一部男性導演,男性主人公的是Wes Anderson似乎很可愛的新片Isle of Dogs,主角是一群狗狗,和一個十二歲的日本小男孩。
© 本文版权归 xi as usua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