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学社贾阳阳:关于“理性人假设”,谁来界定什么是真正的“理性”?

何为理性?在不同的时空维度看来理性的不一定是理性,不理性的不一定不理性。
依据客观环境、深思熟虑的思考就是理性。但是,客观环境范围有可能有大有小,深思熟虑的程度有深有浅,考虑问题结果的时间周期有长有短,所以,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理性?
一个人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出了自己认为“理性的”选择,但是在更智慧的人看来却是很不理性的。比如,一个年轻人认为自己应该努力考上大学,继续专心学习,对社会实践、学校活动不管不问,在他自己看来是非常理性的,但是,在有些人看来却是很不理性的,因为他的大学生活太乏味了、他的综合素质很有可能会很低。
在投资理财市场也是如此,一个人认为投资股票是自己最理性的选择,他不断的学习,但是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商业分析能力、交易技术水平都不够的情况下,虽然在他自己看来是理性的,但是,在常识看来却是不理性的。
以及,老太太拿出自己的养老金去投资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在她自己看来是理性的,但是,常识看来是不理性的,因为大部分老太太在理财产品风险这块的认知能力确实会相对有限。
从历史来看,扶苏公子当初收到伪造的让其自杀的旨意时,在他自己看来自杀是理性的选择。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发展来看,他的自杀让秦朝落入了胡亥的手里,被赵高等人掌控,从这个角度来看扶苏公子并不是理性的。但是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的视角来看,如果扶苏公子没有自杀,他如何建立汉朝,所以,他会认为扶苏公子的自杀是理性的。
所以“理性人假设”,到底是每个人自己认为对的就是理性,还是社会上的常识判断是对的才是理性?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思维维度不同,记忆空间不同,甚至站立的利益角度不同,所以,何为真正的理性,并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
共享学社贾阳阳 2018.1.28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