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门第 | “ 嘿,老朋友,我回来了 ”
1974年,一位只穿着一条短裤、身上还氲着水汽的男子,打开了被敲响的家门。殊不知这扇门也开启了两人往后的深厚情谊。

这便是胡友义先生与挚友鲁本·范伯格(Ruben Fineberg)的第一次相见,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在好友的引荐下一拍即合,三人在鲁本家度过了愉悦的下午。
如果要用一件事情来讲述两人之间的情谊,那么这架以鲁本·范伯格“身份”存在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里的钢琴便足以说明一切。

这架生产于英国伦敦的四角钢琴诞生于1801年。如果你是一位钢琴爱好者,当你听到它的名字——克莱门第(Clementi),或许会联想到那位在一生中跨越从巴洛克主义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三个伟大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和钢琴家。

是的,这位被后人誉为“钢琴之父”的第一位钢琴演奏大师同时也是第一位制造钢琴的音乐家。相较与早期都由木匠制造的钢琴,出自钢琴大师之手的“血统”赋予了它更高的收藏价值。由于木制的弦列架所造成的容易走音、体积较小导致音量较小、无法承受强大的拉力这些缺点都在往后钢琴的发展中成为了珍稀于世的元素。无论是从钢琴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外观小巧精致的审美来看都十分具有收藏意义。

这架琴原本归鲁本所收藏,但有一回他因为急需用钱而将克莱门第卖给了澳大利亚的一位收藏家。这个考虑欠妥的决定也造成了鲁本终生的遗憾,每次见到胡友义便会像他表达自己的懊悔之情:“失去它是用金钱无法补偿的!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把它买回来,让它回到我身边。” 然而,突发的心脏病带走了鲁本,克莱门第也永远地离开了他。
胡友义先生决定为好友弥补这份遗憾,一番努力之后得知当年从鲁本手中买下克莱门第的这位收藏家想要以自己收藏的钢琴设立一座钢琴博物馆,想要从他手中买回克莱门第的可能实属渺茫。然而就在胡友义将要淡忘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位收藏家因为婚变的缘故,藏品被迫放在佳士德拍卖行进行拍卖,胡友义以志在必得的心态为鲁本拍回了克莱门第,作为在拍卖会上最为抢手的拍品,可想而知胡友义先生在这其中花费了多少财力和心力。

胡友义先生也将这架拥有特殊意义的钢琴带来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克莱门第之于胡友义的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代替了老友鲁本的存在,更是鲁本的遗愿。
“嘿,老朋友,我回来了!“每当胡友义先生回到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和它打声招呼,像许久未见却又不曾离开的老友那样。故事的开头是鲁本打开家门迎接胡友义,故事的结尾,是胡友义推开博物馆的大门问候“鲁本”,克莱门第便是这段友谊的永恒见证。
———————————————————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睡前说故事给你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