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这部大师之作越早读越好
格雷厄姆·格林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

一半说英语的国家,都在读格雷厄姆·格林
很多人知道格林,是因为他曾获得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虽然终其一生都与诺奖无缘,
但一大票诺奖作家,如马尔克斯、威廉·福克纳、威廉·戈尔丁、奈保尔等都是格林的粉丝。
据说之所以多次错失诺奖,是因为评委会觉得格林太畅销了,不差钱。
这也难怪,格林作为英国史上最畅销的纯文学作家,去世前作品销量已经高达2000万册。

今天熊猫君要讲讲格林的新书《命运的内核》。
这本豆瓣8.9的大作,讲述了一个人在命运中会经历的一切考验: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责任、怜悯、信仰......
格林曾说过,《命运的内核》是他最好的作品,
这本书有着某种腐蚀性的东西,因为它过多触动了读者内心薄弱的部分。

一个人应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在《命运的内核》中,格林讨论了一个人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个人应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斯考比,一个在英属西非殖民地工作的警察。
故事一开始,斯考比就面临一个尴尬的状况——
他身为警察署副专员,在现任专员即将退休的情况下,却完全没有机会接任专员。
因为他为人太过正直,不受上司和同事的喜欢。
能不能升职,斯考比并不在意,但对他妻子来说却是个灾难——妻子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

于是妻子提出前往南非度假,但斯考比却面临一个难题:付不起船票钱。
这也是因为正直——他从不像同事一样受贿。
出于正直,斯考比可以不接受受贿。
但出于对妻子的责任和怜悯,让妻子幸福、快乐成了他不可推卸的义务。
他不得不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向奸商尤塞夫借了200英镑。
这个错误的决定引发了更多的错误,而他自己,也不可避免地一次次被尤塞夫利用。

另一方面,对于爱情和婚姻,斯考比曾以为——
爱同相互了解是有关系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知道没有谁能够了解另外一个人。
爱本是一种想了解别人的愿望,只是因为不断失败,这种愿望很快就死亡了,爱或者也随着死去,或者变成了痛苦的情谊,变成忠贞、怜悯……
所以尽管他对妻子的激情早已消失,却仍然伪装出热情与恩爱的样子。
妻子去度假之后,他尽心照料那个从海难中幸存的女子,之后又出于怜悯做了对方的情人。
此时斯考比感到背叛了天主,渴求赎去内心罪恶的他,却无法与对方分手——同样是因为怜悯。
当妻子从南非回来,对妻子和情人的双重怜悯,又让他在两人中陷入两难。
最后,在误以为仆人泄露了自己偷情和收受贿赂之事后,他又没有阻止奸商出头,导致仆人死于非命,而自己在上帝面前成为杀人罪者。
有人说,斯考比示范了一种极其悲剧的活法:总是为他人着想,而无限牺牲自我的一生。
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不让他人痛苦,这些选择让他与自己坚信的理念渐行渐远,却不得不继续为之,从而引发更大的痛苦。
正直、善良、忠诚,在不断被拉低的底线面前瓦解,命运把一个正直的人一步步拉向地狱。
不过他没有堕落,他在内心筑起高墙,用最不抵抗的姿态来做最后的抵抗:他选择了自杀。

斯考比无疑是一个精神高尚者,一个避世者,即使最后他自杀了——这对天主最大的背叛,我们仍可以说他虔诚正直得如同圣人。
究其一生,他都试图在这个"卑鄙、恶毒、势利"的殖民地社会里获得自己的一片宁静,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自我。
而这,恰是斯考比的悲剧所在: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宁静。
曾经有位评论家,问格林自己觉得哪本书最好,格林说:"《命运的内核》,但我不喜欢那个hero。"
格林说的hero(英雄)就是斯考比,
他是世人眼里的失败者,却是格林心目中的hero,
一个精神上有着高度洁癖、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和愿望、全身心为他人付出的英雄。
但这种英雄,在这个"卑鄙、恶毒、势利"的世界里,显得多么不合时宜。

命运像一个巨大的迷宫,没有人能看到完整的面貌,有时你自以为找到出口了,其实才发现是自己一头撞上了命运。
但身处命运这座迷宫之中,我们仍然可以坚强地活着,守护自己内心的安宁。
正如格林在书中所说:
绝境是给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到的目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有人说,这就是不可饶恕的罪,但这种罪是一个堕落或邪恶的人永远不会犯的。这种人也要怀着希望,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彻底失败了,因而落到沮丧、绝望的冰点。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明知道自己受到永世的惩罚,却有力量永远背负着这一重担。
堕落或邪恶的人永远不会面临绝境,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背负这样的重担。
没人能看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