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这样逗我的孩子!
昨天晚上婆婆给丫丫喂药,药吃好丫丫不肯把杯子给婆婆,婆婆就对丫丫说:“宝贝不听话,不听话就要打,打哪里呀?”我刚好洗漱好回房间,看到丫丫一脸无助和茫然地指着自己的脚,婆婆接着说:“哦,打腿呀,那就打腿,宝贝不听话,打腿。”我实在看的心疼,直接对婆婆说:“妈,不要这样逗孩子,孩子不听话就要挨打吗?她听不懂你的玩笑,你说的她都认为是真的,你看看孩子都呆掉了。”
丫丫无助和茫然的眼神,我第二次看到,第一次是王先生对她说:我不要你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她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她的眼睛应该是闪闪发光的,可是那一刻我看不到丫丫眼里的活力和光芒,那眼神好像在努力确认:“奶奶,你说的打是真的打吗?爸爸,你真的不要我了吗?”
生活中类似逗孩子的例子太多了。
你怀老二了,有多少亲朋好友对你家老大说:“你有小弟弟了,你妈妈以后不会再爱你了。”
孩子不愿意分享食物时,有多少亲朋好友对你的孩子说:“你给不给?不给我就抢了啊!”或者佯装生气:“这么点东西都不舍得给,真小气,哼。”
当你的孩子不配合时,又有多少人对你的孩子说:“这么不听话,你妈妈不要你了。”
楼下母婴店里有辆摇摇车,丫丫每天都要去坐。有次去坐时,刚好店主的孙女(3岁左右)在坐,丫丫吵着要坐,我让丫丫等姐姐坐好了再坐。店主让孙女给我女儿坐,那小孩子不愿意,然后店主说:“你不让给妹妹坐,你妈妈不喜欢你了,只喜欢你弟弟!”小姑娘还是不让,店主变本加厉:“你这么不听话,你妈妈不要你了,不会来上海看你了,只在无锡照顾你弟弟!”我在旁边听的很难受,对店主说:“没关系的,你不要逼她,等她坐好了我女儿再坐。”
又有一次也是去这家母婴店买东西,店主和店员还有一个他们的朋友也在逗那个小女孩。
店员:“我去你无锡老家玩可以住你家里吗?”
小女孩:“不可以,你自己在外面住宾馆。”
店员:“可是我没有钱住宾馆呀。怎么办呢?”
小女孩:“没钱也不能住我家。”
店员:“那我把你姥姥卖掉赚钱住宾馆。”
姥姥:“把姥姥卖掉可以吗?”
小女孩听了急了,说:“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卖我姥姥。”
店员:“我就卖你姥姥,就卖你姥姥。”
小女孩就大哭了起来。店员、姥姥、还有另外一个人在那哈哈大笑。
所以,你知道吗?大人有时候真的很残忍,更可怕的是,残忍却不自知。
我承认,有些大人逗孩子确实是因为喜欢孩子,可是孩子太小了,他没有能力辨别出这是玩笑,他坚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孩子很敏感,哪怕很随意的一些话都能给孩子带去烦恼,甚至会让孩子紧张、不安、惊慌,觉得自己被戏弄,不被尊重。
都知道,大人之间开玩笑要两个人觉得好笑才是玩笑,如果只有开玩笑的人觉得好笑,被开玩笑的人感觉不到好笑,反而觉得憋屈甚至侮辱的话,这就不是玩笑,我们还会指责开玩笑的人情商低。所以对孩子开玩笑也是这样,只有大人自己觉得好笑罢了,也许在孩子眼里,我们大人的情商有时候真的不高。
很多父母自己也在“爱逗孩子”的名单之中,看到亲朋好友逗孩子,要么笑而不语要么加入其中助纣为虐,完全不顾孩子投过来的求救眼神,其实有时候让孩子心寒的不是亲友的玩笑,而是自己认为全世界最可靠的最值得信赖的爸爸妈妈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无助,或者即使看到了,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反而替亲友开脱,让孩子自己要乖一点,大度一点,不要放在心上。
因为亲友的一句玩笑我们要花好多时间去平复孩子的不安和惊慌的情绪,很多父母知道类似玩笑对孩子不好,但在孩子被戏弄时碍于面子总是无法说出阻止亲友的话,而且很多亲友在我们或孩子阻止他开玩笑之后还会反过来说我们小气,这么点玩笑都开不起,要不是喜欢你的孩子,我才懒得开呢。生活中有不少类似自己情商低还要反过来咬你一口的小人,他们根本就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不会真正在乎你的感受,而我们却在考虑不失他的面子,所以活得不痛快的一直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也跟着活得不痛快。该亮底线的时候就得勇敢的亮出来,如果对方真的把你当朋友,他会懂得尊重你的底线,对于一再挑战你底线的小人,就勇敢的怒对回去:“滚远点,我们家孩子不需要你的喜欢!”
大人永远都是孩子的榜样,当我们大人学会说“不”时,孩子也会学大人的样子,在自己不被尊重或受到伤害时,勇于大声说:“你伤害到了我,请你停止这样说(做)!”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不会像前几天新闻报道的孩子那样:被那么多同学轮流扇巴掌却不敢吭声,他也绝不会成为扇同学巴掌的人,他也许就是那个站出来伸张正义的人!因为在小时候,妈妈用行动告诉过他:面对不对的事情,就要勇敢说“不”,勇敢反抗!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指望世界会温柔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孩子,进而孩子才会学会保护自己,甚至保护别人!
丫丫无助和茫然的眼神,我第二次看到,第一次是王先生对她说:我不要你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她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她的眼睛应该是闪闪发光的,可是那一刻我看不到丫丫眼里的活力和光芒,那眼神好像在努力确认:“奶奶,你说的打是真的打吗?爸爸,你真的不要我了吗?”
生活中类似逗孩子的例子太多了。
你怀老二了,有多少亲朋好友对你家老大说:“你有小弟弟了,你妈妈以后不会再爱你了。”
孩子不愿意分享食物时,有多少亲朋好友对你的孩子说:“你给不给?不给我就抢了啊!”或者佯装生气:“这么点东西都不舍得给,真小气,哼。”
当你的孩子不配合时,又有多少人对你的孩子说:“这么不听话,你妈妈不要你了。”
楼下母婴店里有辆摇摇车,丫丫每天都要去坐。有次去坐时,刚好店主的孙女(3岁左右)在坐,丫丫吵着要坐,我让丫丫等姐姐坐好了再坐。店主让孙女给我女儿坐,那小孩子不愿意,然后店主说:“你不让给妹妹坐,你妈妈不喜欢你了,只喜欢你弟弟!”小姑娘还是不让,店主变本加厉:“你这么不听话,你妈妈不要你了,不会来上海看你了,只在无锡照顾你弟弟!”我在旁边听的很难受,对店主说:“没关系的,你不要逼她,等她坐好了我女儿再坐。”
又有一次也是去这家母婴店买东西,店主和店员还有一个他们的朋友也在逗那个小女孩。
店员:“我去你无锡老家玩可以住你家里吗?”
小女孩:“不可以,你自己在外面住宾馆。”
店员:“可是我没有钱住宾馆呀。怎么办呢?”
小女孩:“没钱也不能住我家。”
店员:“那我把你姥姥卖掉赚钱住宾馆。”
姥姥:“把姥姥卖掉可以吗?”
小女孩听了急了,说:“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卖我姥姥。”
店员:“我就卖你姥姥,就卖你姥姥。”
小女孩就大哭了起来。店员、姥姥、还有另外一个人在那哈哈大笑。
所以,你知道吗?大人有时候真的很残忍,更可怕的是,残忍却不自知。
我承认,有些大人逗孩子确实是因为喜欢孩子,可是孩子太小了,他没有能力辨别出这是玩笑,他坚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孩子很敏感,哪怕很随意的一些话都能给孩子带去烦恼,甚至会让孩子紧张、不安、惊慌,觉得自己被戏弄,不被尊重。
都知道,大人之间开玩笑要两个人觉得好笑才是玩笑,如果只有开玩笑的人觉得好笑,被开玩笑的人感觉不到好笑,反而觉得憋屈甚至侮辱的话,这就不是玩笑,我们还会指责开玩笑的人情商低。所以对孩子开玩笑也是这样,只有大人自己觉得好笑罢了,也许在孩子眼里,我们大人的情商有时候真的不高。
很多父母自己也在“爱逗孩子”的名单之中,看到亲朋好友逗孩子,要么笑而不语要么加入其中助纣为虐,完全不顾孩子投过来的求救眼神,其实有时候让孩子心寒的不是亲友的玩笑,而是自己认为全世界最可靠的最值得信赖的爸爸妈妈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无助,或者即使看到了,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反而替亲友开脱,让孩子自己要乖一点,大度一点,不要放在心上。
因为亲友的一句玩笑我们要花好多时间去平复孩子的不安和惊慌的情绪,很多父母知道类似玩笑对孩子不好,但在孩子被戏弄时碍于面子总是无法说出阻止亲友的话,而且很多亲友在我们或孩子阻止他开玩笑之后还会反过来说我们小气,这么点玩笑都开不起,要不是喜欢你的孩子,我才懒得开呢。生活中有不少类似自己情商低还要反过来咬你一口的小人,他们根本就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不会真正在乎你的感受,而我们却在考虑不失他的面子,所以活得不痛快的一直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也跟着活得不痛快。该亮底线的时候就得勇敢的亮出来,如果对方真的把你当朋友,他会懂得尊重你的底线,对于一再挑战你底线的小人,就勇敢的怒对回去:“滚远点,我们家孩子不需要你的喜欢!”
大人永远都是孩子的榜样,当我们大人学会说“不”时,孩子也会学大人的样子,在自己不被尊重或受到伤害时,勇于大声说:“你伤害到了我,请你停止这样说(做)!”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不会像前几天新闻报道的孩子那样:被那么多同学轮流扇巴掌却不敢吭声,他也绝不会成为扇同学巴掌的人,他也许就是那个站出来伸张正义的人!因为在小时候,妈妈用行动告诉过他:面对不对的事情,就要勇敢说“不”,勇敢反抗!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指望世界会温柔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孩子,进而孩子才会学会保护自己,甚至保护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