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平凡的人正是因为平凡的每一天的坚持,才成了生活中的英雄。
我在B站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姐姐,坚持练字让她写出好看的江湖体。看她字体进化史也看到了自己,只是我没有潜心练字所以现在也没有很高的提升。看到知乎上有人分享坚持跑步五年以后,拿到很多马拉松奖牌。开始写字✍️开始跑步🏃♀️
李笑来老师在《和时间做朋友》中说:
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6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5年,长则20年”。
要将一个习惯内化到骨子里,大概就是要一遍遍重复,刻板但是积极。
看《十三邀》里对马东和李诞的采访,我非常喜欢他们俩。马东老师提到,早在年少时期,就看纳兰词、《红楼梦》,长成一个底色悲凉的人。这样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觉得一切无从反抗。这样的人不会轻易的愤怒、绝望,更不会轻易觉得自己能改变什么,或者被改变。
马东的话就像一下揭开伤疤,让我无从躲避否定。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很多时候悲凉的底色下让自己透不过气、没有力气,同时也会偶尔幻想给自己注入点活力。也无比感谢那些生活中的小惊喜,那些给我带来大脑奖励的人。他们只是站在那里笑一下就很美好。
元旦放假三天我就窝在宿舍看了奇葩说第四季,当然看到不喜欢的选手不喜欢的观点就快进。一方面是放空一下,暂时放下那些喜欢讨厌伤害欺骗。还有就是很喜欢奇葩说那些人。
蔡叔说人这一辈子注定孤独,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晴予大大说你想要的一切,都得从他人那里得到。
李诞说你要是完全自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那就完了。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这些观点也都是合理,每个人按需食用,之于我,自由就像空气,同时也在和孤独和时间做朋友。这也会造成逆反,自己一个人腻烦了就得抓紧找个人说话。
对于推迟满足感或者压抑欲望,我认为推迟满足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适时的未来奖励没有到位,那就会淡漠,甚至完全抹杀反抗的力气。当然也可以降低预期,甚至完全放开执念,哦这样也会到达另一个极端——生无可恋。
现在在读《稀缺》,希望他能给我更好的答案。
哦还有另一个方法,将生活变成游戏模式,一边升级一边给自己奖励,让积极性占领主导,增加对生活的控制感。
以前我真的不知道司马懿,只记得三国时期有这么个人,看完一本书后对他有更多理解,他的很多品质都是值得学习的。同时诸葛亮能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生辉,《出师表》留在书上代代相传,而他虽然赢了,在乱世自保甚至借势显达,为子孙铺路造势,却被遗忘了。
说到底还是有一种精神,有一种人格。
当然历史是开放的。同时我深深的佩服所有写传记的人,所有评说历史的人。
那天看一篇文章写了2008年的大事,突然觉得太遥远记不清,人的记忆真的不靠谱,大部分时间都是清空一部分再注入新的,而文字是可以让记忆保鲜的方式,现在写下的字十年二十年回头看,应该是很幼稚的,但是都是我的一部分。
因为底色是悲凉,所以任何一点彩色都是惊喜。
© 本文版权归 Ms Cuddle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