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8年初。
总结2017年好物top的时候,难免有些惊讶。
这一年虽然还是购入了一些只对心情有帮助的“表面之物”,但总体上断舍离竟然颇见成效。一切都源于两次搬家的烦闷。第一次搬寝室,后来从学校搬出来,都发现其实不拆包裹也能过得很好,立时沮丧。原来生活中充斥着这么多无用的物品,耗费着我的时间和精力。
漂泊的日子,反而并不很畏惧买书。方方正正,也好收纳,即使重,也有底气。当然因为极简的态度,文学类的书籍,还是读过之后再收藏喜欢的,否则过于占据空间。
有时站在小小的房间中,思索是因为现在的“个人居住面积”太小,所以才格外向往一方干净而无一物的空间吗?之前有一次因为不知要怎样收纳行李箱,还莫名地哭了出来。家属问我为什么,我不说,只是突然有一阵疲惫和丧然。
后来觉得其实内心深处渴望的是像年少一样充沛而空余的精力,可以发呆去看白茫茫的雪被晚霞镀色,可以合上一本书之后尽情沉浸在一种大而无的情绪中。想法已经被太多事项占据,空旷是得以呼吸的浮游。
然,纵使断舍离,生存必需品加之居住空间,还是空不出这一片憩息之地。所幸生日月友人赠了一方蜡烛,点燃,发现香氛是能凭空建造出天地的。看着跳动的烛火,便可以什么都不去想,缓缓松懈下来,放空。再后来又发现身体乳、护手霜有同样的妙处。用淡淡的香味抚摸过身体,开始愈来愈了解自己,爱而呵护。工作的间隙,拧开护手霜细细涂抹,等着它吸收的时刻,就能舒一口气。
是香味迷惑了我,也是这一刻只需细闻香氛的空闲拧松了我的弦。
17年像是开窍的一年。记忆中大学里怎么都读不懂理不清逻辑的理论书,再去看目录竟觉很了然。突然在穿搭中明白了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自己,从颜色开始有了醒悟。懂了些饮食之道,虽然还做得不够好,但是每天都在能做到的方向上尽量投入实践。开始管理身材,打卡152天中,因为运动见效甚缓而大哭过,最后练就了一颗淡然而强韧的心。现在下班归家仍是疲惫,却不再渴望立刻入睡,而有些期待固定运动时间可以畅快的疯狂。
做了一场小手术,感谢家属相伴,由此从明明怕得要命却退无可退的事情中,学会了勇。其实之后也有心结,觉得不再是完整的自己,却被他人的一番话安慰:是精简了。一年中都在坚持断舍离的我,凭这句话从此安然。
跨年的时候看了《黑镜》,被ArkAngel一集刺得痛哭。不谈个人意志与自由主义,只被母爱可以达到的宽容吓得惊心,反复审视自己是否能做到此,想来想去丁克越是解答。当然这个答案并不只为了解这一惑,更是因为自我探索尚待发掘,人生却如此短暂。也突然治好了多年面对母亲的焦虑,那天母亲说身体病痛,突然惊觉这么多年在自己眼中,永远第一位她是母亲,第二位才是个体,愧,从此皆能轻声细语,耐心爱人。
年底的时候看了月下桑的新作《安息日》,内核竟然和这季的《黑镜》也有所相似。当意识被投入虚拟之中达到永生,又将如何。但总体上依然是个温柔可爱的故事,和前几部相似,治愈在于拯救而不自知,拯救的一方眼中,对方从一开始已然是最好的模样。
17年记忆力变得很差,因此动笔的迫切也加紧了。常不写字,文字便失去了韵律。况且我也很爱回头看去,拾捡到一些失忆的话语。当为他人鼓掌慨叹之时,我知道任何时候开始都不会晚,但心却会在日复一日中荒芜。当露水还滴在最秀的绿芯花蕊之上时,应该在此刻就乘风飞行。
开始阅读“正经书籍”,破除了写书评总是在做阅读理解的误圈,近来又在文学之上,更多加入其它给养。不只是我一直很爱的自身专业,也加入了商业,这在从前大概很难想象。
啊,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近日颇为喜欢的一些博主皆是社会学出身。一个仅仅开给好友的自大玩笑:学社会学的人总是这样迷人吗?
其实是思考着而又懂得悲悯的人最迷人。
2017年最给我力量的一些话,一是be yourself, for everyone is already taken.另一句是work hard, play harder. 形容的都不是我,却是我心中早就深埋却还未生长出来的我。我想这一年下来,终于明白这样的勇气已经存在,只需把它点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