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
隔壁的单人间住了一对很吵的情侣。语言,呵,一个简单句这么快就暴露了两个人性漏洞。吝啬与聒噪。
世间万物,但凡与吵挨边,为何除了人,都可以短命。造物主的公平在此刻得以彰显。
很大声的打游戏,很大声的唱歌,很大声的吵架。嘶吼,狂躁,混杂着烟草气,和过夜的闻起来就不干净的气味。是我对隔壁的听闻感受。
之前觉得喜欢大叔是因为父系情感的缺失,显然越长大越知道不是,和同龄男生接触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能忍受的是什么。
过于情绪化的用词表达,搭配着变声期结束后不可抑制的音量;不知干净是对自身和他人的尊重;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知道一个点,就硬生扯出一个面;不知尊重为何物,只有停留口头的照顾;假大空,好面子。明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却想方设法要控制自己的伴侣。
太幼稚了。还未能触及自力更生与金钱关联的生存环境,骄纵似天子。
学生的恋情真是一个任打,一个任怨的闹剧。
明明已不是初见时的彼此,却学不会告别,也不懂爱的含义,有打闹有欢笑,相拥度过几个落日,牵手去过几个地方,再有几个年过半载的纪念日,就觉得是爱情了。
爱情是让人成长的东西。不是消遣的方式,也不是发泄的载体。
当然我已经足够成熟了,能应付得了自身的一些负面情绪。正因为是珍视这段友情,我才肯忍这一口气。毕竟憋不住这口气,少了一个同伴不说,还会接二连三的有一口又一口气。
若这些陋习只是短暂发作,没有变成日常,那一口气换一阵清静,是很合算的买卖。
敏感是女人的天性,和同类相处就衍生出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就中学时期的那些先例,目前的我已经疲于应付了。而且这么多年回望一下,发现要变得两袖清风,不过是不在背后说人闲话罢了。想说,憋着。真想说,憋着听人说。还真想说,先夸再黑,多夸少黑。
目前为止很满意我们四个的关系,一起玩笑,也没什么膈应。其实也可以感觉到是我和段在互补着另外更孩子气的两位。段有着非同龄人的大度,我有着非同龄人的冷淡,胡和谦是情绪高涨的年轻人。
任何的单独两个人相处都会因一些微小的生活细节而打破磁场,我们四个人就这样互推互成着,也算平衡稳定。
但我的天平还是往谦处倾斜了一些。谦是我的前roomie,很单纯,很热心肠,有她在,我们四人的相处会更轻松愉悦。通常她们觉得我有趣的情况,也是多亏得气氛轻松。她就像一块璞玉,涉世未深,眼眸也还明朗,即使稍处弱势遭我们调侃,也是我们不自主想保护的对象。而段,大度,沉稳,是同龄人里偶能让我敬畏的人。至于胡,我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好看,善良,耳根软,自来熟,但也是我起头这篇日记的原因。
舆论与历史总是一个劲的哀叹青春易逝。中年人油腻、圆滑、没有激情,实际却是一种将锋利的自身磨合了社会和周围人的一种相处之道,难道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而年轻人除了年轻,就只剩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