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古刹见闻
如果我们有能力改变心行,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济群导师
苏州是个园林城市,去之寥寥。
西园在留园附近,只是听说过。
慧H师兄是我认识十五年的网友,始于QQ。慧H是他的法名,我们相约见一面。
一
戒幢律寺的东门位偏门小,门口有指引游客另走他门。
我不确定西东,询问前方一位阿姨。她说,是去皈依共修吗,跟着我。天王殿前,阿姨行拜期间我掏出手机告知朋友位置,阿姨回过头寻找我,语气急切中有小小的担忧,顿生温暖。路遇的每一位志愿者都双手合十向来者半躹躬,我亦学着一一回礼。
早知慧H师兄不好看,但没有几年前头像上的狰狞之感,面目平和而慈善。
大礼堂内,善众不算多,四分之一的上座率。前排一位法师身着僧衣,侧颜清朗俊逸,始终端坐。
主持师兄是一位中年女子,干净的短发,音质明亮,不知是出于个人语言习惯还是佛家的精益求精,对于佛歌班的点评屡次表达不尽人意。我觉得歌声非常美,优雅而悦耳,每个人的面容都有着洁净的笑容。法师入座后,有敬香献花献灯三重环节,敬献者皆是体貌出众的人,步履轻慢,态度虔诚。
法师清瘦,气质高雅,简直自带圣光。但大屏幕放大了细节,显得有些臃肿且少了立体感,嘴角的弧度暴露出有一些紧张。分享的内容过耳即忘,当下却是获得明净的——快乐是曾经种下的善因,痛苦来源于不当的欲念。舍弃我执,即为慈悲。最受用的分享——任何讯息都会在心里种下种子,不去接受不良的讯息——关闭朋友圈入口,跳过负面热点新闻,不放任恶趣味阅读。
法师领诵五戒,有一戒缄口了,我目前做不到。事实上翻阅到那一戒时,即刻泪流不止。
二
斋堂有云:不语
于是,偌大的斋堂只有义工收碗的叮当声,自己的咀嚼声。对面一个年轻的男孩添了一碗斋饭,坐定之后伸出一指,拈起桌上的饭粒,食之。
午后是信众自行参加的学佛沙龙。
一垫,一被,五人一桌。盘腿入座,被子盖膝。
主题为人生五大问题之四何为命运——一、何为幸福;二、我是谁;三、生从何来,死往何处;五、活着为什么。
「佛教认为,命运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决定这种规律的力量仍在我们自身。」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命运走向。这些行为,包括身、口、意三业。其中,身业是所行,语业是所说,意业是所想。」
「心念会形成习惯,并逐步固定为心态,进而导致不同性格,导致不同人格。」
「性格就是习惯的积累,又会逐步发展为我们的人格,发展为我们的生命品质。」
「命运不是上天的赐予,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由我们自己所设定,是由不同行为所决定。」
「如果我们有能力改变心行,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选自 济群导师《人生五大问题》)
——————————————————
从前的我于寺庙,是一个心存敬畏的观光者。我不信菩萨能感知我的祈求,继而满足我的一己私欲。
会面之前,慧H师兄说,佛不会帮助任何人,只会告诉你怎么做。今日,他赞我有慧根。我想我于佛法,亦更多是一位阅读者和聆听者。佛确实在告知我该怎么做。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