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育人者,必先育己
本文字数:2167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迟到了五年的《无问西东》上映了。在上映9天之后,达到了3.8亿票房,夺得单日票房三连冠。
有人说,《无问西东》是清华大学的校庆片,讲述着精英阶层的故事。但绝不可否认,《无问西东》更多地向大众传达了正面的力量:你的真实还在么? 你的善良是否一如从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你我是否秉承初心?你我生命的意义又在于哪?
以上命题,应是由当下每一个人思考,不分阶层,不论老幼,只问内心,无问西东。

电影中的四个故事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西南联大的部分。这个只存在了八年的“最穷大学”,却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玛峰”。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由陈楚生扮演的吴岭澜在治学途中,曾一度迷失,实业可以救国,但一定适合自己吗?求学的目的又是什么? 是时任教务处长的梅贻琦校长为吴岭澜点拨了“真实”二字,又在泰戈尔演讲时给了他正向的鼓励,使得一位优秀的学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尔后,我们看到已经成为西南联大文学教授的吴岭澜在自己的言行中向学生沈光耀(王力宏扮演)传达着真实的力量。在敌军战机盘旋的天空下,吴岭澜笃定从容的在山洞里为学生念着诗,我想也许是这一刻,沈光耀的内心不再犹豫,从军还是读书,他的心里有了选择。

吴岭澜在实业和文科中选择了后者,这是梅贻琦教会了吴岭澜真实后的选择。
沈光耀在读书和从军中选择了后者,这是他感受到吴岭澜身上的真实后听从内心的选择。
两个故事,都是育人者和学生间的传递信仰的结果。我相信,这仅仅是西南联大八年办学过程的小小缩影。

再列几个真实例子。梅贻琦校长在西南联大时,处境十分艰苦。当时梅校长有五个子女都在求学读书,梅校长的夫人韩咏华没有工作,全家仅靠着梅贻琦微薄的薪资勉强糊口。
为了贴补家用,梅夫人亲做米糕,上街售卖。有一期学生毕业,请梅贻琦来上最后一课。只是那次梅校长似要迟到,学生们纷纷疑虑,这可是从未听说过的先例。不一会,梅贻琦还是按时赶到教室,只是气喘吁吁。他喘了一会,这才道:“早上我内人去办事,请我帮她看糕点摊子,但是她事情办不完,我就丢了摊子跑过来了。不过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呢,买糕的人特别多。”他笑着说完这番话,便开始准备上课,可下面坐着的学生们都已感慨万分。
因为梅贻琦身为清华校长,本来是享受一系列待遇,可以领到很多补贴的。但他上任伊始,就下令废除一切校长特权和补贴,如此清廉,学生怎么不受感动。

曾任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教授,素以直爽著称,性格刚直,敢言敢做。而如此性格的刘教授在校期间常教“观世音菩萨”五个字,学生不明所以,刘解释道:“观,乃是多多观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就是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学生闻言,无不叫好。

西南联大的办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多教授在以身作则将美德代代传承,这才是它为国家奉献一批大师的本质原因。而观如今,育人者可曾育己?
前不久一篇《寒门博士之死》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据该报道,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于2017年12月25日溺水身亡,据杨宝德与博士生导师的聊天记录及其身边同学亲友反映,杨宝德生前常被导师周筠要求帮忙处理私人琐事。其中琐事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这位教授更对一位硕士生说“老师要重点培养你,把你培养成我的博士,也好替我挡酒。”
杨宝德女友曾在微博上发长文,她认为男友的自杀与他的博士生导师周某有很大的关系:“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做出了轻生的行为。”

试想,博士本该是国家培养的尖端人才,应畅游于学术的浩瀚海洋,不断探究世界的真谛。然而,在这里,却成了一个打杂拎包的苦力。人格侮辱、尊严践踏、学术无果、出国无望,当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对世界的绝望可想而知。”

这几日,高晓松痛批清华学子梁植枉费国家教育,只顾自身利益,丧失远大理想的案例又被人们提起。只是往下深思,如今大量的名校毕业生也堕入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行列,可以说是社会风气的污染,更是当今教育的失职。

杨宝德事件是一个毫无师德的育人者酿造的悲剧,而试想在中国教师队伍中无数“周筠”的存在是否会催生了大量“梁植”,一个本该为学生传递美德的教师却成为了美德的践踏者,这是令赤诚学子多么绝望的事情,也许一部分学子会反思抵制,而另一部分则成为了此类价值观的延续与实践者。都说教育是国之根本,然而传递错误价值观的教育则能撼动国之本,怎不叫人焦心!

不可置否,教师队伍中不乏如“最美拾荒老人” 韦思浩这样即使已从中学教师岗位上退休多年,仍缩衣减食,将省下每一分钱都拿来资助寒门学子,将善念真正传递下去的师者;
或是如84岁仍坚守在讲台上,最后一堂课一站便是3个小时的浙大教授蒋克铸这般,一辈子兢兢业业,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师。
他们才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者,当配起“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八字箴言。

几千年的《礼记》中便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有名言“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复观《无问西东》中展现的西南联大教授之风采,再看如今教育之现状,虽此类比有失偏颇之处,但观想国之未来,还请育人者必先育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