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 人最终都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世界
每个人都只是在一个局促的空间里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芳华,这是一个具有厚重年代感的词,很容易联想到一长串相关的名字:致青春、阳光灿烂的日子、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果赵薇的《致青春》是属于80后的成年献礼,那么《芳华》则是上世纪70年代的集体回忆。如果《阳光灿烂的日子》写出了文革压抑下青涩的悸动,那么《芳华》则是战争背景下鲜活的个性。
青春躁动的芳华之时,大约也是人生多事之秋吧。不同的人会挖掘到不同的方面,不过有些东西是从头至尾被反复拿出来探讨的话题。
有关傲慢与偏见的反思
每一个银幕都会刻画一些处于人际关系底层的弱势群体,如:《芳华》里的何小萍,《致青春》里的朱小北。凑巧的是名字中都夹杂了一个“小”,似乎在刻意营造人物身份中带有的那种苍白无力地渺小感。初来乍到的何小萍,一开始就因为汗味被郝淑雯揪住把柄;而后因为偷穿林丁丁的军装成为众矢之的;发展到内衣事件而彻底沦为众人鄙弃的对象;最后尽管参与了慰问演出,仍然被调离文工团。在前线虽然立了功,最后经受不起突如其来的荣誉而疯掉。
刘峰,作为剧中顶级好人,为团体牺牲了一切,最后却并没有换来传统意义上好人该有的“好下场”。帮助了别人自己却闪了腰,深造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做了打杂,因为向林丁丁表白而受到处分。整个团体并没有因为他做好事而心怀感激,反而觉得理所应当。最后,只有同样身世坎坷的何小萍愿意出来为他辩护,为他送行。这样的故事,估计所有人都点怔怔地心寒了。
这两个人物是电影的核心,也是矛盾的中心。不管人物本身多么善良和高尚,但是从始至终都是外人嘲笑和讥讽的对象。值得反思的是,文学作为生活的缩影,如果说人类本身带有傲慢与偏见的基因,如果说这样的事情在电影之外发生,面对弱势群体的发声,该如何做到附耳倾听?
外貌的资本论
林丁丁绝对是美女,应该属于能让男性怜香惜玉的那种,所以从医生、干事到好人刘峰,无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尽管同性对她或羡慕或妒忌,偶尔还冷嘲热讽地奚落几句,可是并不影响一个美女骄傲的认知,极尽所能地把自身价值发掘到最大。影片到最后一个细节,照片上笑靥如花的林丁丁因身材发福被戏谑,大概反映了大众对这类型外在美一贯的尖酸刻薄之态。
萧惠子也是美的,不过她大概属于人缘好的类型。如果说林丁丁擅长和异性发展暧昧关系,那么萧惠子更擅长与异性维持好朋友关系。刘峰做好了沙发后,首先告知的不是林丁丁而是惠子;惠子暗恋陈灿,可两人从始至终也都只是普通朋友。她既能与盛气凌人的郝淑雯打成一片;也对性格孤僻的何小萍嘘寒问暖,跳得了舞,写得出文章。后来被上级挑选当了宣传员,最后成长为了一名知性女作家。她大概是剧中最左右逢源的人物,于是人们更偏向于喜欢这种聪明、上进、又得体的漂亮。
人生追求的实现
虽然在同一个世界,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却是天壤之别,追求也千差万别。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刘峰就是典型的把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作为终极追求,他的方式就是不断奉献不断奉献,所以一再地被集体抛弃却毫无怨言。何小萍从小家庭缺爱,她所追求的无非是从他人的认同感中找到自我归属感,整个集体只有刘峰愿意关心她,所以喜欢刘峰也是顺理成章。面对外界的伤害,她的方式就是不断抵抗。如果刘峰的人生或多或少归结于自己的某些抉择,那么何小萍每一次的人生转折,几乎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因素,所有人中她对命运的掌控力是最弱的,也许这就是她悲剧的原因吧。
林丁丁、郝淑雯、陈灿这三人的似乎属于同一类人,有极其明确的人生规划,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容不得半点牵绊。文工团一解散,林丁丁立马就出国结婚;郝淑雯和陈灿,因为门当户对,前一分钟还是劲敌,之后可以迅速转化为恋人关系。通常这类带有强烈功利色彩价值观,一方面来说简单直接而行之有效,一方面却略显仓促,欠缺生活隆重的仪式感。
而剩下的萧惠子,影片的一号主人公虽然室刘峰和何小萍,但是萧惠子一角深得人心。一开始还是个心里默默装着暗恋对象的懵懂少女,后来一个跟头跌下去,等伤口好了又爬起来继续前行。如同一个探索者,在不断观察揣摩,权衡和论证中建起自己的人价值观,因而更为细腻饱满。一个故事讲述者,站的过高容目中无人,在太矮的位置又不容易看清楚事物的全貌。惠子这样的人,虽不显赫也不至于落魄,在一个能够代表为数众多的普通人的视角下,热情、写实而深刻地去捕捉每一寸细节。
影片想要传达的的是什么?爱与被爱、付出与回报、自私与高尚?好的故事从来不是带有抨击的态度去评判,而是用理性的口吻去陈述,用审视的眼光去揭露。有人说这部影片讲了一个道理:“你喜欢的人永远在喜欢别人”,其实这只是一点表象,时间会让人做出最后的选择,合适的人最终会走到一起,不合适的终究都会散去。正如刘峰喜欢林丁丁,但本身就不是同一类人,注定不可能走到一块。又如萧惠子和陈灿,如果没有了郝淑雯,他俩真能走到一起么?
这部剧的现实意义在于,没有玛丽苏或者杰克苏,也没有夸大的因果报应,更没有无厘头的屌丝逆袭。它传达的是困境下的浴火重生,是背叛中的精神救赎,是挣扎中的自我平衡。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每个人都只是在一个局促的空间里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选择的时候也在放弃,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最终都会找到原本属于你的世界。
人生只是一场华丽的修行,于是百炼成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