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他用受虐的、抱怨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洋溢的幸福。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在一个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较简单。孩子的母亲有最大的权利,任何人都得尊重“生母”的权利。 ☆我相信母亲有天赋的权利,任何剥夺母亲生、养权利的制度都是不合生物原则的。 ☆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有人想到要问他:你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这是什么白痴的双重标准?为什么你公务繁忙是成功的表现,我公务繁忙就是野心太大,抛弃母职? ☆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来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华飞) ☆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中永远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点。(华飞) 龙应台,台湾著名作家,笔锋率性犀利,是类似李敖一样的人物,她的《野火集》抨击时弊,对台湾甚至大陆都有深远的影响。不过我没有拜读过。在我认为,她更是一个睿智的母亲,她的“人生三书”能让读者感受到她的满腔柔情,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女儿,她都有触动我的心灵的地方。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以妈妈的角度创作的作品。如今,我也为人母亲将满三年,所以,她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我感同身受。 为什么要生孩子?这恐怕是一个人生大问题。在没有孩子之前,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孩子的到来会给我们现在的生活造成巨大的震动,无穷无尽的付出,包括时间和金钱,女人尤甚。在生之前,在别人看来,只有四个字:怀胎十月。这在男人看来,这一年大概是感觉不大的。但是,女性的母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幸运的话,孕期可能好过些,只需要担心临盆的到来。运气不好的话,可能孕早期要吃各种药、打各种针以达到保胎的目的,有些严重的可能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每天都生活在无穷无尽的担心和恐慌当中。 这是何等的折磨?这需要多大的耐力才能忍受?我怀孕的时候,应该是属于相对幸运的,总归不是最糟糕的,但也是觉得这十个月过得相当不容易,越是不容易,对孩子的爱越是深厚。 生育的时候吃尽苦头,见到孩子的第一眼,其实并不是欣喜若狂,而是在想:哇,这就是我的孩子吗?皱巴巴的,好丑啊,全身像打蜡了一般。护士说这就是我的孩子,让我抱着她,让她吃奶。然后我就费劲地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哺乳。 这时候,助产士还在处理胎盘和其他事宜,顺产是没有麻醉的,所以这些处理都是非常痛的,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有个孩子抱在怀里,那些痛楚顿时变得可以忍受了,因为我怕喊痛的时候会吓坏孩子。大概,这就是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一书里没有什么经典的育儿鸡汤,大多是一些生活中细小的“琐事”,孩子的牙牙学语,孩子的认人识物,与孩子亲子共读,孩子上幼儿园,孩子做作业,孩子放学,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孩子和朋友们的相处……小小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读完之后,这总能让燃心里觉得暖暖的。 妈妈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提供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机会。蓝天上有太阳,有一团团软绵绵的白云,路上高大的树,有嘎嘎叫的鸭子,地上有落叶,有红色的花,有小石头……感觉都已经分不清是在看龙应台的书,还是我在回忆我教育孩子认识世界的往事。 有时候,教育孩子一种新知识,孩子好像没有什么反应,也记不住,所以,自己转身可能就抛诸脑后了。可是,可能就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光记住了,而且还理解得很好,运用自如。大概,这便是孩子给我们创造的惊喜。 而且,这种惊喜,往往无处不在。书里有一个关于小细节的描写显得特别有意思。龙应台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孩子静静地听着,她提出问题,孩子也不回答,一直好奇地看着妈妈的眼睛,后来竟伸出可爱的小手来去摸妈妈的眼珠子,说:“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孩子这样的举动,真的是太可爱了,就像湖里的一泓清水,清澈透亮,是天使一般的存在。 大概因孩子这样与生俱来的特性让母亲觉得生养孩子的所有苦与累都是值得的。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以,如今的朋友圈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用受虐的、抱怨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洋溢的幸福。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而伟大的工程,这过程中的艰辛是难以斗量的。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真的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心血才可以把孩子培养成才。龙应台则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正直有爱心的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从这就能看出她的育儿态度。这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是多么的难得。现在的人都崇尚“早”“快”,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怎么会让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呢? 但是,实际上,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真的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学习一项技能其实都要时间,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掌握这项技能却不能容许他人犯错和给予学习的时间吧!我们有事情忙的时候,经常对孩子说“等一等”,“学会等待”,可是,我们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孩子的成长步伐呢?父母慢一点,懒一点,孩子就有多一点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孩子便能成长得快一点。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成为母亲后,我对人生的许多思考都有了不少改变。孩子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在某种程度上,孩子还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身的问题。从最初生命的孕育,到幼儿的成长,一路走来,我似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 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心里是何等的惊喜,虽然腹部依然平坦,然而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做产检的时候孩子的心跳声,四个月后孩子的胎动,就连每个月增长的体重,似乎都是生命的音符,最后的最后,这些音符组成一首美妙的华章。如果要给它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来处》。 倘若没有这些经历,我可能依然是一个没心没肺,肆意挥霍青春的任性孩子。 忽然想起大学上课时教授问的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人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几岁才不是一个孩子? 我的回答是:当我自己成为别人的母亲,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