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大佬,真的有那么多吗?
原创 2018-01-17 研究女装大佬 李慢慢的wuli板凳儿
别拿无知当有趣
hi,大家好,今天要聊“女装大佬”。
这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穿女装的男人,大佬听上去就很厉害,所以通常女装大佬是指像女孩子一样可爱的男孩子。类似的用语还有“伪娘”,不过没有女装大佬那么有气势。

最近的日剧《女子的生活》,主角就是一个“女装大佬”,“他”属于性别认知障碍,表现为喜欢穿女装,也喜欢女孩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有着男人外壳的女同性恋”。

刚播完的第二集里,“她”的小个子高中同学,外号是“迷你君”,声称自己得了抑郁症,想见“她”。
可见了面,迷你君第一句话就非常没有礼貌,“你把下面切掉了?”

聪明的主角没说几句话就明白迷你君的来意,他工作能力不行被公司辞退,抱着“嘲讽怪物”的心态来看她——一个loser本想找更差的loser参照,给自己找存在感——没想到她居然生活得比自己好,就更想找茬吵架了。

虽然主角完美解决了麻烦,但我看完心里真的很不爽。别拿无知当有趣好吗!
迷你君失业后回了老家,也没去找正经工作,而是常常上传女装照片,大有想往“网红女装大佬”进军的势头。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一败涂地,就到虚拟的网络世界找存在感了?为了博眼球,滤镜、P图全招呼着传上网的照片,不管被称赞“可爱”或者被骂“变态”都有被关注的感觉,飘飘然了?当女装大佬很时髦吗?这跟以前被全网群嘲的“非主流”、“杀马特”有什么区别。
网红“女装大佬”们大有“我们创造了一个小众的圈子,你们这些普通人哪会懂”这类高人一等的迷之优越感。
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哗众取宠的行为,会让真正的性别认知障碍者更加不被社会理解,本来就可怜的处境更加悲惨。

日本作为一个文化包容性很强的国家,文艺作品里常常会以同情的目光关注“性别的边缘人”。
比如日剧《IS性别不明》的两个主角,一个是“女儿身男儿心”,另一个是“男儿身女儿心”。

两人都处在青春期,对自己究竟要成为何种性别的人非常困惑和痛苦,并且还要定期服用激素,与自身的荷尔蒙战斗。
吃这类药极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副作用,或许会缩短寿命。例如从小就吃药的泰国人妖们,虽然出来表演时正值青春靓丽的年纪,可谁又关心过她们的生命就像烟花一般,绚烂却转瞬即逝。
虽然观众们大多是没有经历过类似问题的普通人,但通过剧中人物情感细腻的表达,也能产生代入感,多少能感同身受般理解他们。
而在《问题餐厅》中,虽然甜点师很有才华,可他日常穿女装在职场是相当受歧视的,普通的餐厅甚至都不会给他一个试做甜品面试的机会。

所以她也是问题餐厅中“弱势群体”的一员,只有在不普通的环境里夹缝中求生存,她唯一的遗憾就是,直到父母去世都没有勇气对他们说出自己的性向。
电影《人生密密缝》里,已经完成身体改造手术,由男转女的主角面临的则是,不管她如何努力与世界抗争,就是有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事——手脚很大,肩膀很宽,不能给心爱的人生孩子。

日常生活里遇到的各种辛酸、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太多了,她没办法改变社会大环境,只能选择用织毛衣的方式默默发泄。
当然,电影中也有不那么沉重的“女装大佬”。
比如一部80年代喜剧电影《窈窕淑男》,主角是一个演技很好,但个子不高、长相普通、非常固执且长期失业的男演员。

他经常对导演提出质疑,不够谦虚,常得罪人,他的经纪人几乎放弃为他争取机会。
所以他为证明自己的演技而主动出击,男扮女装成功应征到新工作——他的女性朋友刚落选的电视剧试镜,并且一炮而红,甚至拿到下一年的电视剧合约。
然而他爱上同剧的女演员,决定结束这场闹剧,最后在直播演出中坦白自己的男儿身,也追到女神得到大团圆结局。
还有漫改真人版《海月姬》里单纯为反抗富家子身份,“为叛逆而叛逆”的男主角。因为他喜欢设计时装,穿女装是兴趣也是实践,最后的时装秀上他穿着大家一起设计的洋装走秀,美极了。

最后我要说,如果是真的想要努力变成女性而穿女装,社会环境一定是会更包容;
但如果只是想红、博出位,就别祸害“女装”了,找点别的玩去吧,乖啊!

板凳儿姐姐李慢慢
研究女装大佬
点击可回顾近期精选哦:
福原爱:3岁开始,1/4世纪的乒乓球人生,从小哭包到一姐,再到为人妻为人母,她努力生活的样子真美
喜欢你,想要变成你,这么普通的话我才不要说,因为“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前田敦子:7年,她带领AKB48从0走向NO.1,然后潇洒转身奔赴下一个战场,笑对恶评,因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呀!
没有什么是买一堆东西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买两堆|慢慢的2018福袋初体验
还能在哪看到我:新浪博客、微博、知乎、豆瓣、今日头条、uc大鱼、网易新闻、一点资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