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清泉洞与娲皇的渊源
传说清泉洞是娲皇炼就补天余,遗落人间架洞虚此洞由一块巨石覆盖而成,洞深三十二米,宽九米,巨石下清泉汩汩,常年不竭。洞内岚气飘动,清幽而凉爽。古有诗云其清凉境界:“谁觉火雷当夏令,山中六月已如秋”。

站在洞门前远眺,穆阳溪水悠悠流淌;狮子岩跃动着勇猛的身躯。而两侧山脉又如凤凰向着太阳预展翅飞翔。山洞前翠竹森森,清风剪剪;山洞后青松挺立,松涛阵阵,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洞旁岩崖上的“墨斗石”,蛤蟆朝龟”惟妙惟肖。而岩下则大洞连着小洞,岩壁上的济公头像画和诗词题刻又给人们以寻古探幽的美好意趣。“洞弥云气古,泉写道清心。”相传古时有白莲刘氏七姑避乱隐居此洞修真,以洞中岩泉练仙水施舍乡里除瘟去疫,当地群众感念其恩,后人祀之,不记其年。

县志记载: “清光绪十三年,乡人王贡南始辟全洞,仿普陀景观,塑观世音云游像,并建文昌阁,奉魁星,作乡学子读书之所。”清泉洞从此烙印上了宗教和文化的印记。

洞主碧仙姑乃杏园名医王公之女,在此修持四十余年,垦荒植竹,积贤修益使此洞规模日具。她深谙医术,悯贫恤苦,施药济世,远近百姓均仰其高行。由此香火日盛,游客日众,遂成了穆阳远近闻名的风景区。

清泉洞的松,竹,石,泉每一景物都有着她的清醇,丽质和坚贞。在这里幽游你感觉不出激情和热烈,而是清新和淡淡的冷静,仿若得到心灵的洗礼。你看那墨斗石上的双松展尽了青松的风华。石狭难沾土,心坚不改容,莫愁方六尺,终必上苍穹。”而洞门前的那一片劲节虚心的绿竹:“移取珞迦一片林,葱笼深护小雷音。朝山且拂凡心静,无许洞天入俗尘。

漫步洞中,凉风侵骨。听泉水叮咚,看清水涟漪。喝一口清泉便会觉得透心凉。“天开石罅一泓清,我佛慈悲泻净瓶。虔折柳枝来醮得,灵台洒试镜长明。”融入这自然环境中,你什么都可以不思,什么都可以不想。这里分明是个心灵宁静的栖居地。
▍内容来源:360百科 宁德城市资讯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