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的人生四部曲
如果把演员的脸都换成外国人,我会相信这部电影是好莱坞的又一杰作,然而融入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面孔,而又表述了那么宏大而又底层的概念,那便是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怎么生活。如此一来,西方电影中老调长弹的概念,自由,爱,宽容,情怀,都显得相形见绌了。它没有给你灌输一种具体的思想,却让你观后不得不有所思,它没有给你指出一条路,却告诉你,你脚下的就是路,这路通向你的远方。如果你没有在这种看似淡泊之中寻找到一种根基感,那你就辜负了这部电影。
这种泛黄的电影色调让我想了柯达已经停产的胶片,那种把黄色和红色蒙上一种时光味道的赛璐珞底子;而叙事的手段又让我想起了神片《云图》,看似毫无关联的四个故事,以人物的渊源联系起来,和思想的主线形成互为依托的二维时空,如同榫卯一般结合得严丝合缝。要让我一下子就接受这是国产片,还真有点懵逼。
看似是讲青春,实际是讲人生,四个故事从四个角度告诉我们,要追从你的内心,如果只是到这个程度,那也可以算是一个好片子,能够把观众的情感激发出来,更能够为我们人生中一个个失误抉择提供可靠的措辞。然而它又进一步告诉要追寻怎样的内心。自电影诞生之日起,能够达到这样思想高度的片子,寥寥无几,乃至于一些画面上和叙事上的瑕疵,都瑕不掩瑜,当你进入到思想的最底层,思考着极端飘渺云端而又根基稳固的哲学问题,其他的表象已经不重要了。追从真实的内心,不是指被原始欲望挟裹的内心,不是惶惶惨惨的波动的内心,做正确的选择,也不是在被情感绑架的情况下选择,更不是在混乱中掷骰子做出荒唐的选择。它不是一个置之四海皆准的借口,好的人坏的人,对的选择错的选择,都能够用它来做挡箭牌,而是必须是在苦苦思考人生后,以极端理性的态度完成的。窃以为这部电影太超前,超前得超越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它能给人以启迪,而这启迪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
初见片名《无问西东》,东南西北这四个字眼,我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的诗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哪复计东西”,想着是不是讲人生漂泊与无奈,又或是像《南渡北归》里面一样,讲讲国学大师们的飘零人生,毕竟海报里有民国的戏份。然而我错了,它要表达的东西要深奥得多。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片子里读出不同的意味,比如最常见的情怀,民国风范,新中国的历史感,都能够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为何片尾的彩蛋出现后,当一个个大师的高还原度形象飘过时,所有人都没有离座,这一刻我觉得,这个社会还是有希望的。这对于我已经感到满足了。
一,安身
四个故事的社会环境呈现出两头安定,中间变乱的社会形态,而吴岭澜起了一个好的“药引子”的角色,他所处的民国,虽然处在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但至少没有急迫的外忧内患,加之故事只是把他局限在清华园这个具体的地点里,他所面临的抉择相对单纯。
文科的出色,理科的难堪,使他陷入了人生的徘徊中,我想他也许是出生于旧式家庭,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因此能够成为清华园里的文科翘楚,然而当是的社会风向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成为闪亮的大旗,随波逐流地学习理工科,不仅仅是摈弃旧学的政治正确,也能成为一个学子夸谈“聪慧”的口实。
然而,每个人的天资是不一样,有的人注定擅长做这事,有的人注定擅长做那事,这个社会总有不同的事需要不同的人去做,违背天性,往往如鲠在喉。梅贻琦与他的见面是第一个契机,看似谈论的是学科的转变,实际上却是人生的指导。祖峰的特工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这次扮演梅贻琦,不论是样貌还是风骨,都让人眼前一亮,绝无违和。那种温婉平和的气度,只有在对人生进行苦苦思考后,只有腹有诗书千万卷后,才能最终获得,哪有什么天生的从容,所有人前的从容,不过是人后辛苦的结果,如此方能以简单的几句话对吴岭澜起到洪钟之音的效果。
第二个契机是泰戈尔访问清华的演讲,泰戈尔以直白的话语,叩问着吴岭澜的内心,而一起站在讲台上的梅贻琦,徐志摩,梁思成之辈,脸上挂着恬淡从容的神色,那好像是在说“泰戈尔所说的,正是我想对你所说的”。此时的吴岭澜应该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人要活得真实。我们身处纷乱的世事,往往做着身不由己的事,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但是在对待自己人生这个根本问题上,只有真实,才对得起这短暂的一生。什么是真实,我想梅贻琦在校长室里对吴岭澜说的那席话,已经蕴涵了准确的答案:“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
清华少了一个不及格的理科学生,又多结出了一颗文科的硕果。
这颗硕果,在故事二里面西南联大遭遇日机轰炸时,分明地挂在吴岭澜老师的脸上,他手拿烟斗,闲庭信步,又种下了一颗种子在沈光耀的心中。
二,立命
西南联大的故事我觉得是整部电影里的精华,对云南红土地的取景,对西南联大校区和一位位大家的高度样貌还原,已经满足了我对那段历史的充分幻想,当闻一多作为路人甲给学生朗读《楚辞》时,我已经知道了,他就是闻一多。而王力宏则是把一个热血青年演绎得淋漓尽致。
沈光耀出身上层社会,而且是那种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上层家庭,他会修车,会画画,会武术,仿佛会一切世间美好的事情,如果没有战争,那可能成为很多出色的角色。然而他所会的一切并不能解答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他照样在世俗和天性之间难以抉择。
第一次冲突出现在他面见母亲。他的母亲温婉而又刚烈,又有着传统文化带来的深厚涵养,也许是父亲的缺位,让她一个女流之辈至于此种境地。她对儿子的引导,让人不得不佩服,你来西南联大读书,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你自己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你生儿育女,也是为了体验个中欢娱,并不是为传接门楣,如此的言辞,哪是一般母亲能够说出来的,一般的电影能够达到这个精神层次已经可以算作佳作了,而《无问西东》偏偏又用儿子的逆反来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但是,这并不是一部反映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的电影,因为当沈光耀以身殉国之后,她那坚韧的神色告诉我,如果她是沈光耀,她也会做出一样的举动,只不过,她现在是一个母亲,一个有血有肉,以心嘱儿的母亲,这样的女人,不管是从那精致的穿着还是从饱含感情的内心,都是我眼中完美的女人。
而沈光耀的苦苦思索,也终于在亲眼看到日军轰炸而得到了答案。在日机的轰鸣下,吴岭澜淡定地给他们讲着泰戈尔的诗,那样子仿佛是轰轰烈烈之间一道温柔平和的光,温暖和融化了所有人,陈楚生的气质此时很好地诠释了吴岭澜的内心,泰戈尔启迪了吴岭澜,而吴岭澜此时却不知他正启迪着沈光耀,只有在沈光耀摘下佛珠披上戎装之时,他才后知后觉。
沈光耀选择从军,是注定的结果,因为他原本就是一个富于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面对人生问题,好的人才能做出好的选择,这点同情心,在他向孤儿们空投美军食品时,展露得一览无余。
三,为人
爱,是人类特有的生而具之的特质,然而人类的特质太多,往往使得最原始的爱淹没在世俗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些世俗,包括原始的欲望。
为了配合第三个故事中陈鹏的选择,电影另外刷了四条副线,以其幽暗映衬出陈鹏的光明。
许老师也许放在一般电影中,只是个典型的陈世美罢了,妻子任劳任怨供其上学,学成归来有所成之后,便提出离婚。然而虽然无情,但是有义,既没有强迫离婚,更没有婚内出轨,当妻子自杀之后,他那痛彻心扉的哭嚎,很难说是在矫揉造作。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注定难以和一个家庭妇女再产生感情,许老师的理性选择是离婚,难得的是纷乱之中依然保持着君子之风。在这里,我们很难说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说是必然的。
许老师的爱人,以其妒意难消,亲手毁灭了一个鲜活的肉体,从她以生命相偿的举动来看,并不是一个坏人,只不过没有斗过自己内心的阴暗面罢了,本以为是蝴蝶翅膀一扇,谁知却引起了太平洋的风暴。一个不能识别和控制自己原始欲望的人,注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总是以为正义在自己一边,总能从浩如烟海的人生哲学里为自己找到行动的依据,殊不知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望总是打着正义的牌子而让人不自知。
而王敏佳选择造假,李想选择弃王敏佳而去,都不过是难以摆脱自己的欲望罢了。选择这件事,就是这么微妙,当你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做的是最正确的选择,而只有时过境迁,才能看出个中端倪,甚至,一辈子不自知而只有他人看得清清楚楚。有了这四条线的衬托,陈鹏的选择爱情,选择家国情怀,虽然笔墨不多,却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而又无需多言。
人活一世,“真”才是正道,可又有几人能够悟透,识人难,识己难上加难。
四,处事
第四个故事也许是我们最能产生共鸣的,张果果面临的问题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遇到,人心的巧诈,世俗的强压。
我们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又在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诚心和诚意已经消失殆尽。从张果果妈妈被肉店老板欺骗,已经给他这个故事奠定了灰暗的基调。
面对是否会被四胞胎家庭讹一辈子,面对要不要轻而易举地打击报复,张果果有过纠结。可他仍旧选择了以诚意面对这个世界,最终收获了安然美好的画面。这个过程中,也许父母和李想之间相互以诚相待的旧事,给了他一剂强心针,但更重要的是,他本就是一个与世界温柔相处的人,因而才能做出温柔的选择,而被世界温柔相待。
行恶与行善,爱与恨,总在一瞬间,古语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真是说到了人生的要害。也许,世间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你我举手投足之间吧。
世事恍惚,人们总说事殊事易,总说事迁而备变,可这部电影用四个关联的故事告诉我们另一个真相,那便是总有一些事情是不会变的,比如每个时代大家面对的人生困境。日光之下了无新意,只要人之为人,就有着共同的困惑与迷茫,这是不以时光的辗转,时代的变迁为转移的。每一代人都要为这些问题去求索和奋斗,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劳动看似重复,却是难以迂回和避免,即便上一代人有了答案,这一代人照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答,而不能直承衣钵,毕竟科学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生只能站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
正如沈光耀母亲所说的样的,你所追求的,你的祖祖辈辈都追求过,可她忽略了,这并不能让子子孙孙固步不前。平心静气是可数的,躁动不安是永恒的。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看似隔断的一代代生命个体之间,仍有坚固且温暖的套索来连接上下左右,绵绵不绝,生生不息,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看似不经意却振聋发聩的启迪,更比如,这部电影。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更愿你遇到一个人,在午后不经意地兜售他篮子里的东西,而自此你心底多了一道明朗的光。
这种泛黄的电影色调让我想了柯达已经停产的胶片,那种把黄色和红色蒙上一种时光味道的赛璐珞底子;而叙事的手段又让我想起了神片《云图》,看似毫无关联的四个故事,以人物的渊源联系起来,和思想的主线形成互为依托的二维时空,如同榫卯一般结合得严丝合缝。要让我一下子就接受这是国产片,还真有点懵逼。
看似是讲青春,实际是讲人生,四个故事从四个角度告诉我们,要追从你的内心,如果只是到这个程度,那也可以算是一个好片子,能够把观众的情感激发出来,更能够为我们人生中一个个失误抉择提供可靠的措辞。然而它又进一步告诉要追寻怎样的内心。自电影诞生之日起,能够达到这样思想高度的片子,寥寥无几,乃至于一些画面上和叙事上的瑕疵,都瑕不掩瑜,当你进入到思想的最底层,思考着极端飘渺云端而又根基稳固的哲学问题,其他的表象已经不重要了。追从真实的内心,不是指被原始欲望挟裹的内心,不是惶惶惨惨的波动的内心,做正确的选择,也不是在被情感绑架的情况下选择,更不是在混乱中掷骰子做出荒唐的选择。它不是一个置之四海皆准的借口,好的人坏的人,对的选择错的选择,都能够用它来做挡箭牌,而是必须是在苦苦思考人生后,以极端理性的态度完成的。窃以为这部电影太超前,超前得超越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它能给人以启迪,而这启迪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
初见片名《无问西东》,东南西北这四个字眼,我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的诗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哪复计东西”,想着是不是讲人生漂泊与无奈,又或是像《南渡北归》里面一样,讲讲国学大师们的飘零人生,毕竟海报里有民国的戏份。然而我错了,它要表达的东西要深奥得多。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片子里读出不同的意味,比如最常见的情怀,民国风范,新中国的历史感,都能够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为何片尾的彩蛋出现后,当一个个大师的高还原度形象飘过时,所有人都没有离座,这一刻我觉得,这个社会还是有希望的。这对于我已经感到满足了。
一,安身
四个故事的社会环境呈现出两头安定,中间变乱的社会形态,而吴岭澜起了一个好的“药引子”的角色,他所处的民国,虽然处在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但至少没有急迫的外忧内患,加之故事只是把他局限在清华园这个具体的地点里,他所面临的抉择相对单纯。
文科的出色,理科的难堪,使他陷入了人生的徘徊中,我想他也许是出生于旧式家庭,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因此能够成为清华园里的文科翘楚,然而当是的社会风向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成为闪亮的大旗,随波逐流地学习理工科,不仅仅是摈弃旧学的政治正确,也能成为一个学子夸谈“聪慧”的口实。
然而,每个人的天资是不一样,有的人注定擅长做这事,有的人注定擅长做那事,这个社会总有不同的事需要不同的人去做,违背天性,往往如鲠在喉。梅贻琦与他的见面是第一个契机,看似谈论的是学科的转变,实际上却是人生的指导。祖峰的特工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这次扮演梅贻琦,不论是样貌还是风骨,都让人眼前一亮,绝无违和。那种温婉平和的气度,只有在对人生进行苦苦思考后,只有腹有诗书千万卷后,才能最终获得,哪有什么天生的从容,所有人前的从容,不过是人后辛苦的结果,如此方能以简单的几句话对吴岭澜起到洪钟之音的效果。
第二个契机是泰戈尔访问清华的演讲,泰戈尔以直白的话语,叩问着吴岭澜的内心,而一起站在讲台上的梅贻琦,徐志摩,梁思成之辈,脸上挂着恬淡从容的神色,那好像是在说“泰戈尔所说的,正是我想对你所说的”。此时的吴岭澜应该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人要活得真实。我们身处纷乱的世事,往往做着身不由己的事,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但是在对待自己人生这个根本问题上,只有真实,才对得起这短暂的一生。什么是真实,我想梅贻琦在校长室里对吴岭澜说的那席话,已经蕴涵了准确的答案:“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
清华少了一个不及格的理科学生,又多结出了一颗文科的硕果。
这颗硕果,在故事二里面西南联大遭遇日机轰炸时,分明地挂在吴岭澜老师的脸上,他手拿烟斗,闲庭信步,又种下了一颗种子在沈光耀的心中。
二,立命
西南联大的故事我觉得是整部电影里的精华,对云南红土地的取景,对西南联大校区和一位位大家的高度样貌还原,已经满足了我对那段历史的充分幻想,当闻一多作为路人甲给学生朗读《楚辞》时,我已经知道了,他就是闻一多。而王力宏则是把一个热血青年演绎得淋漓尽致。
沈光耀出身上层社会,而且是那种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上层家庭,他会修车,会画画,会武术,仿佛会一切世间美好的事情,如果没有战争,那可能成为很多出色的角色。然而他所会的一切并不能解答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他照样在世俗和天性之间难以抉择。
第一次冲突出现在他面见母亲。他的母亲温婉而又刚烈,又有着传统文化带来的深厚涵养,也许是父亲的缺位,让她一个女流之辈至于此种境地。她对儿子的引导,让人不得不佩服,你来西南联大读书,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你自己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你生儿育女,也是为了体验个中欢娱,并不是为传接门楣,如此的言辞,哪是一般母亲能够说出来的,一般的电影能够达到这个精神层次已经可以算作佳作了,而《无问西东》偏偏又用儿子的逆反来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但是,这并不是一部反映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的电影,因为当沈光耀以身殉国之后,她那坚韧的神色告诉我,如果她是沈光耀,她也会做出一样的举动,只不过,她现在是一个母亲,一个有血有肉,以心嘱儿的母亲,这样的女人,不管是从那精致的穿着还是从饱含感情的内心,都是我眼中完美的女人。
而沈光耀的苦苦思索,也终于在亲眼看到日军轰炸而得到了答案。在日机的轰鸣下,吴岭澜淡定地给他们讲着泰戈尔的诗,那样子仿佛是轰轰烈烈之间一道温柔平和的光,温暖和融化了所有人,陈楚生的气质此时很好地诠释了吴岭澜的内心,泰戈尔启迪了吴岭澜,而吴岭澜此时却不知他正启迪着沈光耀,只有在沈光耀摘下佛珠披上戎装之时,他才后知后觉。
沈光耀选择从军,是注定的结果,因为他原本就是一个富于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面对人生问题,好的人才能做出好的选择,这点同情心,在他向孤儿们空投美军食品时,展露得一览无余。
三,为人
爱,是人类特有的生而具之的特质,然而人类的特质太多,往往使得最原始的爱淹没在世俗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些世俗,包括原始的欲望。
为了配合第三个故事中陈鹏的选择,电影另外刷了四条副线,以其幽暗映衬出陈鹏的光明。
许老师也许放在一般电影中,只是个典型的陈世美罢了,妻子任劳任怨供其上学,学成归来有所成之后,便提出离婚。然而虽然无情,但是有义,既没有强迫离婚,更没有婚内出轨,当妻子自杀之后,他那痛彻心扉的哭嚎,很难说是在矫揉造作。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注定难以和一个家庭妇女再产生感情,许老师的理性选择是离婚,难得的是纷乱之中依然保持着君子之风。在这里,我们很难说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说是必然的。
许老师的爱人,以其妒意难消,亲手毁灭了一个鲜活的肉体,从她以生命相偿的举动来看,并不是一个坏人,只不过没有斗过自己内心的阴暗面罢了,本以为是蝴蝶翅膀一扇,谁知却引起了太平洋的风暴。一个不能识别和控制自己原始欲望的人,注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总是以为正义在自己一边,总能从浩如烟海的人生哲学里为自己找到行动的依据,殊不知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望总是打着正义的牌子而让人不自知。
而王敏佳选择造假,李想选择弃王敏佳而去,都不过是难以摆脱自己的欲望罢了。选择这件事,就是这么微妙,当你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做的是最正确的选择,而只有时过境迁,才能看出个中端倪,甚至,一辈子不自知而只有他人看得清清楚楚。有了这四条线的衬托,陈鹏的选择爱情,选择家国情怀,虽然笔墨不多,却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而又无需多言。
人活一世,“真”才是正道,可又有几人能够悟透,识人难,识己难上加难。
四,处事
第四个故事也许是我们最能产生共鸣的,张果果面临的问题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遇到,人心的巧诈,世俗的强压。
我们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又在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诚心和诚意已经消失殆尽。从张果果妈妈被肉店老板欺骗,已经给他这个故事奠定了灰暗的基调。
面对是否会被四胞胎家庭讹一辈子,面对要不要轻而易举地打击报复,张果果有过纠结。可他仍旧选择了以诚意面对这个世界,最终收获了安然美好的画面。这个过程中,也许父母和李想之间相互以诚相待的旧事,给了他一剂强心针,但更重要的是,他本就是一个与世界温柔相处的人,因而才能做出温柔的选择,而被世界温柔相待。
行恶与行善,爱与恨,总在一瞬间,古语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真是说到了人生的要害。也许,世间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你我举手投足之间吧。
世事恍惚,人们总说事殊事易,总说事迁而备变,可这部电影用四个关联的故事告诉我们另一个真相,那便是总有一些事情是不会变的,比如每个时代大家面对的人生困境。日光之下了无新意,只要人之为人,就有着共同的困惑与迷茫,这是不以时光的辗转,时代的变迁为转移的。每一代人都要为这些问题去求索和奋斗,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劳动看似重复,却是难以迂回和避免,即便上一代人有了答案,这一代人照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答,而不能直承衣钵,毕竟科学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生只能站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
正如沈光耀母亲所说的样的,你所追求的,你的祖祖辈辈都追求过,可她忽略了,这并不能让子子孙孙固步不前。平心静气是可数的,躁动不安是永恒的。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看似隔断的一代代生命个体之间,仍有坚固且温暖的套索来连接上下左右,绵绵不绝,生生不息,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看似不经意却振聋发聩的启迪,更比如,这部电影。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更愿你遇到一个人,在午后不经意地兜售他篮子里的东西,而自此你心底多了一道明朗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