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也有偏见

一直觉得民族这个东西很难以好或坏进行简单的评判,对于统治者来说,民族主义无疑是团结群众、凝聚力量的完美的抓手,然而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民族却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分裂。近来翻阅了一下泰戈尔的《民族主义》一书,却发现他对民族主义的偏见之深,令人惊愕。
泰戈尔对民族主义持一种反对甚至愤恨的态度,这与印度长期以来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不可分割。泰戈尔认为,自古以来印度人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民众相对平和,但现代西方的民族开始侵入印度土壤深处。泰戈尔主张通过“精神团结”而非“以政治或商业团结为基础的民族”作为解决之道(这可能仅仅是因为印度这种多种族国家不能搞民族主义那一套而已)。
本书中,泰戈尔极力地抨击民族主义,认为“民族是全体居民,为了互相合作、发展生活理想的目的,组织起来的政治与经济的结合。民族是全体人民有组织的自身利益,它的人性和精神微乎其微。但是当人们从单个的个体组成一个完全的权力组织的时候,功利就成为这台机器的目的,并可能做出各种罪恶的勾当。善良只是单个人的目的和意愿,而个人仅仅是机器的部件,机器本身不存在任何怜惜或道义上的责任,人类内心的力量淹没在机器的运转之中。”
除此之外,他对人的精神的、内在的一面过于重视,反对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体制,甚至认为中世纪是“淳朴和自然的人满怀炽热的激情和期望”,并塑造了欧洲的道义人格。此外,对于不受感情影响的理智,作者似乎也不待见,对于西方物质上的巨大成就亦嗤之以鼻。
在文中,他甚至自嘲道:“一些报纸赞扬我的话带有诗意,但又意味深长地说,这是失败的人民的诗篇。”我的读后感亦如是。
可见,一个人的观念,总是被他所处的环境影响。就如最近翻看一些以前看过的书,再次看到自己在书上做的笔记,有时候甚至有很惊讶的感觉,因为不同时期对同一本书、同一个段落的理解和联想居然差异如此之大,这大概与不同时期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信息以及所积累的思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人不同时期如是,不同的人更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