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地图 - 芒草盛开的上天池
约友人及其小女赏秋. 听说上天池寺有千亩芦荡,芦花正好。遂行。 起点在石砭峪老龙桥村。沿路经石砭峪水库,山色虽不及前些时鲜亮,仍然很美. 水库群山围绕,碧水彩山,每见都要赞叹。老龙桥村在水库上游,溪水至此平缓宽阔,两侧是白石浅滩。夏日曾与友人来此烧烤,小儿们在水里嬉戏忘归。 过桥绕山右行,有佛字大石开道。山径平缓,时有柿子树,满树红果,熟透的呈现冻状的透明,还有槲树,叶子正从绿变红,一棵树就能演绎五彩缤纷。沿途经过几座无人茅棚,坐落在深草灌木之中。有一座木门半破,门楣上书“生死死生”,似有不悟道不出关的大决心。


到半坡, 有小村名龙窝, 仅农舍几间. 屋旁有自家蜂箱, 蜜蜂嗡嗡飞进飞出. 门口隔谷相对 ,是另一面坡, 秋树丛中有小屋遥遥相对. 离村不远, 有小径斜上, 柴扉掩处, 又一茅棚, 名为清闲茅棚. 有两位师父着淡青长褂, 在院中晾晒东西, 果然意态清闲.

离山顶约1里处, 忽然出现大片芦荡, 说是芦荡, 其实是芒草。 芒草花在秋阳下灿若白焰, 古人说如火如荼,大概如此. 远眺, 芒草之上远山绵延. 人于此, 只觉心胸开阔, 尘凡尽消. 不过旁边游人甚繁, 皆埋锅开灶, 涮火锅有之, 煮面条有之, 喧嚣其上. 比城里的公园都要热闹几分.


芒草荡上下两处, 相隔百米. 芒草的灿烂和人声的喧哗混在一处. 想想, 大概只有天上的街市可作比拟. 好一场繁华盛事. 到山顶即为上天池寺, 环绕于苍松翠柏间, 果然环境绝佳. 上天池为隋代古寺, 据说相对的阳坡有下天池, 未见. 古寺自然早已不存, 如今的寺院是九十年代由玄寳和尚发心复建的. 两个芒草荡之间有玄寳和尚塔, 形制古拙. 上天池寺正在扩建, 院中一堆砖石木材, 凌乱不堪. 有一位尼师在其中, 不知是否当家. 友人遣小女向师父做供养. 师父亲切邀小女孩进大殿叩头. 友人后来笑着向我转述:师父摸女儿头顶, 说保佑你长大考上大学. 想来师父们已被求这求那的信徒驯服了. 友人转头叮嘱女儿: 我们供养, 是表示尊重和感激, 不是向菩萨要什么, 记住了.

寺旁上行十余步,山顶有小片平地. 我们坐下煮面午餐. 饭后铺设茶席, 仔细喝了两道茶. 其中一泡是朋友从远方带来的老观音. 在家里喝时稍嫌浓烈, 到这山顶上, 合着山野之气, 觉得正好, 喝后简直浑身通畅. 茶间, 小女儿捡松果野花布置茶席, 妙手天成. 是时天蓝微云, 远山如叠, 阳光和煦. 旁有松树枝叶新修, 松香浓郁. 遥忆古人, 他们曾经看到的山, 或是一样的山, 景, 或是相似的景. 他们写下的诗篇, 此时吟来, 仍然如此贴合心境. 山中半日, 可抵十年尘梦.

盘桓流连许久才下山. 芒草旁已经人迹稀疏, 苍茫天地群山, 是它的真味. 暮色渐起, 黛青色于林间如烟似雾, 寒鸦声声. 不由想起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怀着别样的满足与宁静, 悠然下山去. (此行全程7公里, 上升600米, 历时7小时. 行路极缓.) 海风 行于2017-11-11 记于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