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录:丙申年夏 路过青岛去“莒国”
那年夏天, 青岛只是路过。游览的时间只有大半天吧,于是看了网上比较红的几个主要景点就作罢了。
其实那一天的天气不大好,青岛的海边状态也不大好 ,海风吹来臭臭的,海水上泛着绿藻,看景色的心情也就一般。不过青岛的特色在于殖民地的异域风情,在八大关和教堂已经略微领略。

一大早去了奥帆中心,还忽然下起了很大的雨。


从这里看过去, 青岛的海湾,在几座城市高楼的映衬下, 还是漂亮的。

朝海那边看过去 ,青色的远山, 小小的帆船 ,刚刚好的样子。


八大关有不少殖民时期的小别墅,其中几个主要的景点都有游客在排队。
花石楼,传说中是元首在这里度假的地方,看起来也确实非常特别,介绍牌上还说是哥特式建筑。我觉得不大好定性,除去花式石墙,可以看做哥特风吧,可是那花花绿绿的整体效果有点稀奇。


室内进行了一部分家具的复原,力求反映元首在这里的场景。

总觉得这种场景适合民国地下党拍抗日神剧。

元首家窗台的景观真是好!


去往公主楼的路非常的幽静

公主楼是北欧丹麦王国的公主 ,曾经坐过的地方。看上去就像的是 迪士尼 他们家做的。

被殴的厅堂感觉非常的温暖,从木钢琴到木桌椅,都透露出对木家具的执着。难怪北欧出了一个著名的“宜家”。

最令人神往的,还是八大关里头有一些依旧是私人的住宅。不禁让人联想里头究竟住着什么样的达官贵人,在里头发生着怎样醉生梦死的故事。

这里的林荫道真的想多走一会儿。

青岛的街头, 还有很多殖民地时期的 重要建筑。例如这座德国的殖民地建筑,展现着古典主义的雄浑。由于至今还是市政府的建筑 ,所以它的庄严素穆被保持的很好。



制作歌特风的教堂 ,还是颜值很高的,广场也非常的有欧洲范。唯一露馅的地方就在于满大街的中国人在拍婚纱照。



这一Art Deco的音乐厅还是不错

之后我们还是去了青岛的海滩,怪石嶙峋的海滩 ,一点都没有想象中的阳光沙滩的感觉。


也不知道望海亭有哪点吸引人, 但就是人山人海。

第一次看到军民共用的海湾


在莒县主要就是去看了 莒州博物馆。看起来这个博物馆,还是集中了全市的经济实力,力图把这里建设成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其实内部的装修也就一般般,但是让我惊讶的是里头的馆藏确实非常的丰富。

不来不知道,原来著名的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文字陶罐就是出自这里。大汶口陶罐上的象形文字,历来认为是最早的象形文字证据。



在西周时期,莒国被分封为一个诸侯国,出土西周和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应该是正常的。究竟是莒国的,还是后来齐国贵族的,就不太清楚了。

莒国出现在历史书可能很少,更多的是在“勿忘在莒”和“田单复国”这些战国故事中。

汉代的漆器,也许是汉代分封山东的贵族之物。

浮来山出土羊首金片,看来古时商贸发达,甚至有海上丝路贸易。

出土的汉代日光铜镜,蛮精美的。

书画方面没有太多的藏品,却有一些从东瀛带来的画作,这些日本画反映近代日本人的交流,甚至是殖民的渗透。


汉代陶屋明器,建筑样式和中原类似。不如广州出土的独特。

最惊讶的是偶遇汉代画像石墓,雕刻精湛,结构雄壮。

前面有大量的画面反映的是主人生前的出行排场,也许是墓的前半部分表示前院。

八边形的石柱和硕大的斗拱,支撑着拱形的石头梁,着力于打造宽阔的墓前室,估计是想表达主人生前庭院的宏达排场。

这个画像石墓的里头,有著名的“亲吻图”,往下图的远端看去,有两幅图画,下面的一副就是。有学者认为是“闹洞房”习俗的反映。而其上一幅就是西王母像,象征着婚育。

墓门上的横梁有明确的出行车马图,彰显主人的贵族排场。

墓前门的卫士

除了画像石墓,还有几个画像石碑,丰盈的马造型上最体现汉代雕刻的艺术。


最后,比较有感觉的是一座石经幢的残件,北朝特色的伎乐天,有点云岗的感觉。


其实博物馆还有其他的,特别是介绍他们的地方名人,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由于当时并不是为了去游玩, 所以所见所闻比较少,略作记录,也为大家介绍一个冷门却值得一看的博物馆——莒州博物馆(莒县博物馆)吧!
層云
雨夜于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