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于中,形于外|孙可&武巍 围炉话场
平安夜的下午,好园的主人郝辉邀请孙可和武巍两位中式生活美学的践行者,到帽儿胡同的小院儿冬日舍聚,围炉话一场“诚于中,形于外,插花与中式家具的映照”。

中国人待插花如一种立体的表达,无论是观照过去、现在、未来,还是感受天、地、人,都在借花而语。花有花的生长姿态,人有人的脾情,两者最终呈现出来的样态,就是由内而外的映照。

行、住、坐、卧间皆是无限沟回的奥妙。素元的创始人武巍老师则用传统文化融合当代设计的探索,重新为当代中国人定义家的设计,建立与世界的真实连接。

花道|岁朝清供
孙可老师自幼居住于京味文化浓郁的帽儿胡同,受家学影响及传统文化熏陶,喜爱自然花木、绘画艺术。儿时随母亲研习传统插花,少年时跟从多位海内外插花名家学习,从事专业至今二十余年。形成中正平和、道法自然的插花风格,是国内最早,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为主线,倡导符合礼教、 礼法 , 礼仪的插花文化。
临近岁末,孙可老师以“岁朝清供”为萧飒肃杀的冬日带来春的气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年一岁。朝,一天的开始。岁朝,便是一年的开始。清供,是指插花,和一些与插花相关的摆设。新年,在家中插花,装饰,这便是岁朝清供。

传统插花中,新年里要摆设的是岁朝清供插花,花材皆含迎春、迎新年、祝福之意。以这种方式辞旧迎新,让冬日里的室内空间焕发新鲜的活力,同时也寄托了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孙可老师讲插花如修行,更是一种手工。当我们拿到不是那么合适的材料时,我们要进行一些添补,就如木工的榫卯。对花材“接腿儿”,修剪,更像是我们对木料的切补。

应时应景,顺应自然,是插花最该遵循的道理。北方的冬天,常绿的只有松柏、竹子,插一支腊梅,就是冬日最好的作品。

家具 | 素元
对于越来越多的商业设计师而言,不断地去汲取外界事物的特性,开拓自己的所闻所见,左顾右盼期待着新趋势的出现,从而迎面而上,是占据市场一席之地的“努力”方式。但对于武巍来说,这些在旁人眼中“汲取营养”的过程,恰恰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度过近半人生之后的感悟,是如果你仍然一直是张开的状态,去吸纳外面的太多东西,反而会阻碍你去展现本心。我们需要的就是把现有的积累和认知表达出来,不用去过分关注外面纷扰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面对自我的思考。
我们一开始做家具的时候,是为了创造出为自己所爱之人使用的物件,为了让自己的家呈现出喜欢的样子。抱着这种初心,开始了素元家具的设计。随着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大,素元更是需要慢下来。安静的做真正对的事情,是素元一直以来的坚守。

我们希望更多的城市人接触到手工,动手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这件事情。在草场地一楼,有提供给热爱木作的朋友们一个专业的空间,元工坊。“以手思考,用心制物”,通过传授大家专业的木作方法与技巧,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元工坊有很多的学员,都有近似的体会,当你的心特别乱,有很多杂念的时候,体现在手上就会很不顺畅。 我也经常举例《庄子》里面的一个故事,梓庆用木头制作一种猛兽形状的叫鐻的古代乐器,做出来以后见者惊犹鬼神。鲁侯就问你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梓庆说很简单,我是一个工人,没有特别的方法。但是我在做这个创作之前,我先静心和吃斋,我在这种状态下,不消耗过多的精气,不做耗神的事情。第三天的时候可以忘利,第五天的时候可以忘名,第七天的时候可以忘我。然后我走到山林大自然中去,就会发现最像野兽感觉的东西,找来做加工就好了。梓庆的技法也很厉害,但他在这里说的是心法上的东西,这一点和我们所讲的匠人精神是完全相通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静下来,慢下来,把自己沉浸在其中时,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素元如此,做每件事也应当如此。

冬有冬藏。我们期盼,这一场映照,在这个冬天里是一次温暖的思想交汇。我们深度挖掘一份忠于文化的诚意,感受“诚于中,形于外”的人与物,让文化的魅力渗透到生活当中,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份特殊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