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行
真正开始了解敦煌莫高窟,还是因为几年前看了敦煌研究院举办的大型画展。当时连着去了两次,每次都看了五个小时,直到脚都迈不出了,才拖着残躯回家。无法形容首次看到时的震憾和喜悦。回来以后,我很仔细地将莫高445窟的宣传海报贴在我家的客厅墙上。
我想,这也是文字和画的区别。文字是一种留白,有让你想象的气味,文字有节奏,是活着的动态,让读者跟着节奏慢慢地走,是美的一种细嚼慢咽。画,所有的信息都是扑面而来的,你省不掉,也逃不掉。所以,文字给你的是一种慢节奏变化中的渐进,但是画画,却在最短的第一秒钟,就立刻能带你投入那个世界了,直接得淋漓欢畅。
佛窟,是修行之人的一种修行方式。为佛画像,筑像,然后供奉,参拜,在佛窟里打坐修行,参悟佛法研习佛理。这是佛窟本身的作用。藏区的色达地区就是一开始因为高僧们去到那开窟坐禅修行,后来追随学习的人多了,才逐渐就形成了佛学院。直到今天,在色达的后山上,还有着许多的高僧隐匿于山上的窟中闭关修行,无人能寻。当然,那是藏传佛教的密宗流派的习法。
而敦煌的佛窟艺术又与之前看过无数精美的藏传壁画又不太一样。敦煌的特别在于:融合风格杂,艺术性高。
这与敦煌的地理和历史不无关系。中国的地图版型常常根据历史政权的交替而变化。敦煌,作为一个河西走廊上边城要塞的据点,常常遭受战乱,时而失守,时而复得。中原汉人、突厥、吐蕃、西夏等各种民族都曾攻占过这里,然后把他们的人和文化,也带到了这个小城。因此,人们在敦煌壁画里能看到的,并不是单单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杂合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气息。早期的如北凉和魏的,中期隋唐的,后期五代宋元的等等。看着这些壁画,想象着当年繁盛和冲突的境况。
每一个窟的墙上和斗檐上,金字塔形层状的千佛图密密麻麻,到处的飞天,无孔不入,不缝不钻。窟窟都如此,看得多了不免有些密集恐怖症。出来会觉得头晕。但是控制不住,你的脚还是想往里面踏进去。当脚下每踏进一个窟时,你就已经不由自主地被扔进了那个时代的世界了。实在是太迷人了。那些菩萨的面孔,就是当时当地人的面孔,你能看到亚洲人的长相、蒙古人的长相,还有黄头发黄眉毛络腮胡的欧洲人的长相。那些衣角的飘逸,每一个飞天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飘带。每个时代的颜色主调都不同,但每个时代都调和得很和谐,每个窟都独为一体。
特窟要200一个,稍微有些囊中羞涩,只尝试了一个,体验了一下,也只是大概能随着讲解员看十五分钟,讲解员讲完了,就要关门走了,不能自由停留。想了想,决定都忍痛放弃,决定跟着中央美院走算了。果然跟着中央美院考察的各个学生小组,蹭了不少特窟和普窟。虽然特别有名的无量寿净土变的445,割肉喂鹰的275,九色鹿的257没花银子看,因为之前在展上或者是书上资料已经深深都刻在脑子里了,不能再熟悉了。但是仔细看了一些美人菩萨等,还有张骞出使图等,连看了好几次,觉得看到这些已经够够的了。
话说蹭窟的时候,跟着同一个小组混了好几个窟,以为已经成功隐形了,胆大起来,继续跟。中央美院领队的教授老师,一身时髦,说话一套一套的,颇有政治领导者的风范,在第五个窟门口等开门的时候,突然扭头问扎着两小辫的我:“小同学,你是哪个学校的。”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完了暴露了,所有的小同学们纷纷回头看我,我像被枪指着一样,汗毛都立起来了,赶紧自首似地报上单位。那老师一脸狐疑,但仍然还是用慈爱的语气说,不要怕不要怕,我们欢迎爱学习的小同学。我忙把前老板身份报上来,号称是帮来收集资料的。那老师一听,哟,还知道阙这个玩意,有点来头。便转身问那一直涛涛不绝的导游,导游听了直嚷嚷,啊哪哪哪有,还指着画上的亭台楼阁说,你看这个阙什么什么的。还说,你去看247,里面全是。那位打扮新潮看起来职位不低的美术教授,似乎也只是大概知道阙,然而也并不知道阙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但是教授就比较聪明,挠挠脑袋想了好久,说嗯嗯去247吧,然后就把话题扯到色彩花边什么上去了。后来我跑到247一看,全是盛唐的木制结构没错,但是一个阙都没有。这爱瞎嚷讓的女导游,有次进个窟她讲完,我好奇地问她,那个榜题为什么她要从左往右念,不该是次序倒了吗,她咽了下口水,说我是故意的,让同学们好理解。我恍然大悟地频频点头。
我请了一位讲特窟的男导游,历史本科毕业,从业三年,耐心、体贴、长得英俊,说话轻言轻语,普通话也说得软软柔柔的好听,像是一团团绵花打在人心上。与这位说话像棉花的男导游一共漫步莫高的时候,我刹时突然有种似乎在相亲的羞涩感。但是进了窟,光线一暗,就清醒了。他说到61窟上与佛祖对面的那位是某位供养人,我肯定地说不是,应该是王母,令他有些疑惑。他身材高大,模样也挺好的,他会听我说话,会顺着我的手去看我想看的地方,我可以问我想问的,他会听,他如果不知道,会说不知道,而且跟我一起研究这可能会是什么。聊着聊着他便问我是不是干这行的,我连说不是。临别的时候,我们都略有些依依不舍,他很遗憾地说,就只看一个呀。我倒是挺脸红了,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差点没因为想跟他多聊一阵再随便点一个特窟。姐咬咬牙,还是忍住了。就在最后一天,才遇到个听说是讲了十多年的讲解员,觉得他说得确实还可以。于是想请他讲个特窟,但那天下午正好他要接外团,寻不着他,这个倒是有些遗憾。
后来也专门去看了西线的千佛洞,找了架包车去榆林窟。榆林窟因为小众,那里的导游姐姐比较愤青,带学生团时因为小孩吵闹直接就暴怒了。因为没有其他的导游当值,只能再请她进了003特窟,她也只让我们看了十分钟的水月观音,便赶出来了。我想再仔细问问她关于唐僧孙悟空的原型图片资料,她不知道并显得很不耐烦地重复用一个宋代欧阳修文献记录的说法来打发我,仿佛在训斥个惹事的麻烦小孩。一出窟,这中央美院的大军又同我一路杀到了。身为小众的榆林窟,始终还是比不上见惯大场面的姐姐莫高窟,游客量一多,就撑不住场面了。导游姐姐从头到尾都显得很烦燥,不时地看表。
总的说起来,最辉煌的还是莫高。短短几天下来,也就几个小时,根本看不够,也不够细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