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看电影·午夜场》
查看话题 >我与《看电影·午夜场》
认真梳理了一下和电影的渊源,具有启蒙作用的,除了幼时卧室贴满了作为电影放映员的父亲带回来的各种海报(至今还有印象的是老谋子的《古今大战秦俑情》,有连环画般似的剧情介绍),就是高中时期接触的《看电影》杂志了。那是目前接触的关于电影最好的娱乐载体——是的,包括以前的杂志,曾经的电视栏目,现在的自媒体。第一次觉得电影除了娱乐,还蕴藏有这么多有趣,别致,甚至深刻的元素,文字,诗歌,音乐,美术,摄影,哲学…这些维度扩展了自己对电影的认知视角,自此对电影的喜爱又深了一层。如果说《看电影》偏大众些,娱乐些,实时些,简单些,那么《看电影·午夜场》则更深邃些,专业些,艺术些,晦涩些,两者各有侧重,却都大放异彩。到了大学,不得了,有个同学有数不清看不完的《看电影》和午夜场,对电影的热爱和认知,和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渣渣。在他的带领,感染和无私下,当时我们整个专业都在传阅这些杂志,偶尔也会有一些买最新期参与进来,与之伴随的是大家经常三五成群的围在电脑前看和谈论电影,我有好些电影就是那时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一起看的(现在回头看这些事觉得挺诗意的)。刚毕业那几年仍会断断续续的买《看电影》,不过那会买得比较多的已经是《午夜场》。再之后,突然有一天,街上的报刊亭都消失了,不管在深圳还是贵阳,《看电影》都买不到了。自媒体兴起的时代,也有关注《看电影》的公众号,但里面的内容,跟杂志相比已然天上地下江河日下不是一个档次。今天,徒然得知《看电影·午夜场》停刊了……就跟磁带,CD,MP3的消失一样,有些东西终归抵御不了时代的洪流,所幸的是我们曾有它们带来过的陪伴,残存记忆,以供怀念,温暖美好。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