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丨发型、美业,我们也想要文化
对于理发的最初印象,是儿时看着老爷爷烧一大锅热水,将头在热水里烫,尔后围上围裙,爷爷用剃头刀一下一下帮他把头发剃短。这个印象停留在冬季的天井里,暖洋洋的午后,阳光将天井烘托得不像冬季。后来发现爸爸买了剃头剪,常年抹油,需要经常用磨刀石将其保持锋利,我妈妈是理发师;再后来发现每七天一次的集上有剃头的摊子,剃头匠是个老头,围着白色围裙,一大锅热水摆在一旁,永远是滚烫的,冒着热气;再后来村里某户人家(就是我小学同学家)打出招牌帮村人理头发,一次大约是一块五。同学的爸爸发型开始油光水滑;再后来就是镇上和县城里有了简单的理发店(发廊?),理发师一般是美丽(妖艳)的女子,温柔的;再然后的印象就是现在了,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所见到的理发店都是装扮精致,音乐喧哗,里边的小哥殷勤又热情,给你理发的间隙不停地建议你染一下,烫一下,或者换个发型,远远脱离了你走进来的初衷——帮我把头发剪短一下。
以上可视为“初看世界理发简史”。大约是在去年春季吧,因为有件事情的需要,身边的朋友极力怂恿我去理发店换发型。在二静(大约是她)的陪同下,我们走到了中关村家乐福入口处的木北造型,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对迎面而来打招呼的小哥说,我先过来看看,过几日再理发(其实是害怕立马被摁在椅子上动剪子,尔后被不停地推销),小哥转身把他们的首席造型师喊来了,简单寒暄几句,加上微信,我便逃之夭夭了。——嗯,本文的主人公就是木北中关村店的首席造型师了。在此后的日子里,每到节假日,我总能在微信上收到问候,诸如“冬至吃饺子”之类。又有一日,收到他已被东方名剪挖去做店长了,欢迎常去光临。——我一次也没有去他的理发店,但他的语气总是热情的。

新的一年又来了,常立志的飞儿姑娘打算每周去与一个不同行业的人聊聊天,听听他们自己的故事,以此打开世间百相的窗口。——理发是我完全陌生的行业,对于理发师,我也是全然陌生的。就是在这种初衷下,我走进了东方名剪中关村科贸店,就在物美超市入口处,距离我住处最近的一家超市。窥到“东方名剪”四个字后,与站在门口的小哥对视了几秒钟之后,我还是装作去超市而走开了。然后折回来,深呼吸,强装镇定走进了店里。

几分钟后,见到了约好的陈飞。将近大半年之后,我差点认不出他来了。印象中的首席造型师该是带着点桀骜不驯的气质(如上图),冷冷的,酷酷的(《爱情魔发师》里的明道哦),发型张扬的。而现在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留着普通男士发型,带着温和笑容,丝毫没有桀骜气场的年轻人。找了一个理发空位坐下后,他搬出苹果电脑,请教我怎么用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就是在昨天,我告诉他怎么注册公众号——他想建立一个科贸店的公众号,以此为依托,建一个小程序,方便顾客下单及领优惠券。不可否认,自 2015 年之后,互联网+已渗入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小程序如火如荼的发展,更是吸引着每一个运营者。陈飞日常很少用电脑,互联网领域于他而言甚至是陌生的,但这阻挡不了他探索的步伐。他也坦言,虽然小时候随着做生意的父母在上海生活,但七八岁之后就又回到安徽蚌埠老家读书了,在上海的记忆已经淡漠了,课余时间也要干活,逃课的时候会去山里捉野鸡、打兔子,自己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初二退学之后,仿佛松了一口气,那刻的感觉是自由,是天地任我闯,是该走遍天下赚大钱了。退学之后的前两年时间,他修过车,做过服务员,直到 2005 年开始学习理发。那时候的心思也是简单,就是为了有个手艺,有个吃饭的活计。没想到这一做就是 12 年,他已由一个小伙计成长为一个首席造型师,进而成了一店之主。这期间他辗转上海、浙江、北京等地,最终在北京安了家,娶了媳妇,生了娃。小娃娃都四岁啦!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家的弟弟和我小姨家的弟弟都留着那种前额蓬松又很长的发型,其中的一缕盖着一只眼睛,这是他们小孩子所认为的帅气与酷。这点也是理发店里的理发师给我的印象,他们总是瘦瘦的,酷酷的,但又让我敬而远之的。很显然,陈飞也是走过了这一阶段的。那时年少气盛,负起任性。而今为人夫,为人父,家庭的单子压在肩上,性格不自觉都变得宽和了,这是担当的代价。——看来,生活会将任何类型的人打磨圆整呐。陈飞的右耳朵下方纹着一个楷体“禅”字,他说,人总该有信仰的,不论是奶奶信仰的基督,还是自己信仰的佛,它们都是正能量,灰心的时候召唤着自己再坚持一下。

也是在今天下午,我知晓了,一个资深理发师的工资并不低于普通白领,只是代价也是高昂的——每周休息一天之外,他们基本没有节假日,相反,节假日会忙碌异常。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辛苦异常,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女理发师的原因。理发店里站着的女士基本是简单的管理者或者协助者。他们也没有五险一金,缺少最基本的保障。——这是服务行业的不成文的约定。似乎没有人提出不公,也没有人为之呐喊。偶尔心里的不平也只是默默咽到了肚子里。
每年公司会组织他们自费去国外学习考察,以此弥补文化的不足。陈飞发现,很多国家是把美发行业作为大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专业来学习的,国外的理发师收入也是很高的,相应地,理发师的社会地位也不错的。而在中国,似乎呈现相反的态势——进入这个行业的,大部分是早早辍学的孩子,没读过多少书,严重的缺少文化,简单粗暴的推销行为让人难以接受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没有书本的浸润,也缺少社交礼仪的培训。“可是他们的心思是好的,他们想让你变得更美……”陈飞点燃了一支电子烟,轻轻嗅嗅,又合上,叹一口气:“希望十年之后,中国的大学也可以设立这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