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边陲的遁逃者看
其实这是一篇特殊的书评,只是书的名字在图书列表中没有找到,《城市边陲的遁逃者》。
首先要感谢的是一位去台大读研的友人,才让我有机会得到这本,也是我见过的第一本台版书。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上还有诸位主创的签名,看来是横刀夺爱了【笑】。
与其说是一本书,或者是推理作品,其实说它是一本活动纪要更为合适。情境中设置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参与者通过一本笔记,去帮助一个被囚禁的女生。通过在笔记上交流,在寻找失忆女生记忆的同时,去完成一个个“驱散黑暗”的任务。
由于游戏要通过一个笔记本,实现多人的沟通和交流,因而不可避免的设置出了几个NPC,来引导游戏的节奏。而在铺展设定的时候,多出沿用神鬼,黑气,托梦,包括失忆的设定,这些是我不大喜欢的。在实体活动的设置中,可看作无可奈何之举。不过,放到小说中,总觉得敷衍和拖沓。没有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沟通,而单纯靠解密式的流水账,也可能让读者提不起兴趣。包括书最后的含义深化,由于我对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知之甚少,也没能充分理解,但这种深化在前文涉及也显不足。包括在文章最后,也没有对相关的反派结果进行明确的表达。如果是亲身经历这样一次活动,我大概会给活动打8分,可是如果只是单纯的读这样一本书,可能我只愿意给一个及格分。
于是让我思考,我眼中,到底怎样的作品能算得上优秀呢?当然前提是,一些以故事性为主的作品。我觉得我最重视的,大概是严谨的程度吧。通常我会把作品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设定,一部分是展开。如果作品给予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那么对设定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至少要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或者至少能感觉出是从历史上某个节点发展下来的合理性。这类的作品其实是最多的,便不去具特殊的例子。而当上面提到的这类作品发展的足够优秀后,很多优秀的制作者便开始另辟蹊径,寻找一些特定设定下的故事。大了说比如漫威的高科技兼魔法世界,比如巫师系列的猎魔人世界,比如《少女终末旅行》中的废墟世界,比如《进击的巨人》中的巨人世界;小了说,比如《暗杀教室》中的章鱼怪老师,比如《名侦探柯南》中身体变小的名侦探。
而我说的“严谨”,至少是在展开层面的,也就是故事发展合理,人物行为符合通常的客观认识。这里我想举个反面的例子——《战狼2》。作为基于现实的设定,出现了反派千方百计抓到男主却不下手,或是最后三个打一群一个没死,亦或是千里之外导弹精确炸中几辆行进中的坦克,这些都是我无法接受的。所以直到今天,我都后悔当时看了这场电影。
故事合理,还有一个额外的要求——不能中途随意改设定。通过故事发展,逐渐了解设定,我是能接受的。但把主角团逼入绝境,然后改个设定,就让大家死里逃生,这种我是格外嫌弃的。《妖精的尾巴》这种战力膨胀的,其实和随手改设定没什么区别【= =】。
如果一个作品,在故事情节流畅的情况下,还能给新奇的设定找一个产生的来源,我似乎就会高呼神作了。譬如之前看《进击的巨人》的时候,一点点了解巨人的由来,虽然设定听起来很扯,但却可以找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而最高要求,我认为是忠于人物。书读过,电影番电视剧看过,过不了多久,剧情的细节就会淡忘,时间再久,可能就只能记住一个大体思路了。但有的作品,无论时间多久,有些印象是不会消减的。提到郭靖,大家公认是个仁义蠢笨的大侠;想到黄蓉,通常是古灵精怪,足智多谋;说起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谈到吉敷竹史,则是铁骨柔情;说到胡八一,也是精于变通。故事塑造淡忘了,可是人物的塑造却会一直记着。这里的反例,是亲王《古董局中局》里面的许愿。这里的人物塑造特点实在不够突出,从而使主角时而机制,时而呆萌,最聪明也是他,最蠢也是他。时间久了,故事忘了,人便也忘记了。
故事塑造和人物塑造什么的,看起来简单,实际却着实考验功底。一直想写点什么,果然还是要多花些心思呢
首先要感谢的是一位去台大读研的友人,才让我有机会得到这本,也是我见过的第一本台版书。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上还有诸位主创的签名,看来是横刀夺爱了【笑】。
与其说是一本书,或者是推理作品,其实说它是一本活动纪要更为合适。情境中设置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参与者通过一本笔记,去帮助一个被囚禁的女生。通过在笔记上交流,在寻找失忆女生记忆的同时,去完成一个个“驱散黑暗”的任务。
由于游戏要通过一个笔记本,实现多人的沟通和交流,因而不可避免的设置出了几个NPC,来引导游戏的节奏。而在铺展设定的时候,多出沿用神鬼,黑气,托梦,包括失忆的设定,这些是我不大喜欢的。在实体活动的设置中,可看作无可奈何之举。不过,放到小说中,总觉得敷衍和拖沓。没有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沟通,而单纯靠解密式的流水账,也可能让读者提不起兴趣。包括书最后的含义深化,由于我对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知之甚少,也没能充分理解,但这种深化在前文涉及也显不足。包括在文章最后,也没有对相关的反派结果进行明确的表达。如果是亲身经历这样一次活动,我大概会给活动打8分,可是如果只是单纯的读这样一本书,可能我只愿意给一个及格分。
于是让我思考,我眼中,到底怎样的作品能算得上优秀呢?当然前提是,一些以故事性为主的作品。我觉得我最重视的,大概是严谨的程度吧。通常我会把作品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设定,一部分是展开。如果作品给予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那么对设定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至少要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或者至少能感觉出是从历史上某个节点发展下来的合理性。这类的作品其实是最多的,便不去具特殊的例子。而当上面提到的这类作品发展的足够优秀后,很多优秀的制作者便开始另辟蹊径,寻找一些特定设定下的故事。大了说比如漫威的高科技兼魔法世界,比如巫师系列的猎魔人世界,比如《少女终末旅行》中的废墟世界,比如《进击的巨人》中的巨人世界;小了说,比如《暗杀教室》中的章鱼怪老师,比如《名侦探柯南》中身体变小的名侦探。
而我说的“严谨”,至少是在展开层面的,也就是故事发展合理,人物行为符合通常的客观认识。这里我想举个反面的例子——《战狼2》。作为基于现实的设定,出现了反派千方百计抓到男主却不下手,或是最后三个打一群一个没死,亦或是千里之外导弹精确炸中几辆行进中的坦克,这些都是我无法接受的。所以直到今天,我都后悔当时看了这场电影。
故事合理,还有一个额外的要求——不能中途随意改设定。通过故事发展,逐渐了解设定,我是能接受的。但把主角团逼入绝境,然后改个设定,就让大家死里逃生,这种我是格外嫌弃的。《妖精的尾巴》这种战力膨胀的,其实和随手改设定没什么区别【= =】。
如果一个作品,在故事情节流畅的情况下,还能给新奇的设定找一个产生的来源,我似乎就会高呼神作了。譬如之前看《进击的巨人》的时候,一点点了解巨人的由来,虽然设定听起来很扯,但却可以找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而最高要求,我认为是忠于人物。书读过,电影番电视剧看过,过不了多久,剧情的细节就会淡忘,时间再久,可能就只能记住一个大体思路了。但有的作品,无论时间多久,有些印象是不会消减的。提到郭靖,大家公认是个仁义蠢笨的大侠;想到黄蓉,通常是古灵精怪,足智多谋;说起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谈到吉敷竹史,则是铁骨柔情;说到胡八一,也是精于变通。故事塑造淡忘了,可是人物的塑造却会一直记着。这里的反例,是亲王《古董局中局》里面的许愿。这里的人物塑造特点实在不够突出,从而使主角时而机制,时而呆萌,最聪明也是他,最蠢也是他。时间久了,故事忘了,人便也忘记了。
故事塑造和人物塑造什么的,看起来简单,实际却着实考验功底。一直想写点什么,果然还是要多花些心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