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17读书笔记
2017年最偏爱和认为值得推荐的的三本书 《鱼王》,《DNA:生命的秘密》和《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五颗星
带有深深的苏联印记的难以想象的真实和灾难,人们死去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故障,还有很多人的一生因为官僚主义和当权者的自私而毁掉,看到一位猎人受雇射杀受辐射的小动物的回忆都快哭了。。。
《鱼王》五颗星
阿斯塔菲耶夫被称为“俄罗斯当代文学的良知”。他一直用悲天悯人的态度来面对自然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他说“他人的痛苦成了我的痛苦,他人的哀怨成了我的哀怨。我们所有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句话在北京的这个冬天格外发人深思。阿斯塔菲耶夫并不是一位批判者,但他是第一位把西伯利亚这篇土地如此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以至于激起怎么说也要去看一看的想法;他偏爱那些每日不停艰辛劳作勉力为生的人,还有那些即使身上只有一件衬衫也会脱下来送人的人,而也正是这些使我们意识到,把生命中得到的东西当作理所当然是多么地让人难以忍受的愚蠢。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五颗星
这本书是2001年出版的,放到现在我怀疑是否能guoshen,极为有价值的一本书,不是野史和传闻而是作为多年记者的作者对历史的梳理并且采访到了当年的人。是讲述kegebo主席同时这基本也是苏联的历史,斯大林和之后各个时期,人们是如何生存,斗争和完成命令的。如此多人物和俄罗斯名字我看完也是佩服自己。
《DNA:生命的秘密》 五颗星
值六颗星,本书就是生物界的近代史,作者是双螺旋的发现人,不仅仅相对通俗地讲解DNA和发现史,还涉及所有和生物相关的领域,遗传病,人类起源etc,而且沃森敢于发直接表达批评和抨击的观点,超越实验探讨了科学伦理,书写得也很有趣。这是截止到2003年的生物界大事记,好期待后续。
《回望》 四颗星
与《繁花》比起来略逊,不过由于特殊的原因和身份,金宇澄得以梳理父亲和母亲的日记书信,详尽的文字记录本身就是口述历史最大的价值,再与正统历史对照来看,便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面貌。
《东北游记》 五颗星
作者因为私人原因对东北的观察同时整合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东北地区近百年的历史,交叉记录满洲到现代东北,最有趣的一点是作为老外可以看出作者对东北的偏爱,以及难得的对东北语言和幽默的敏感,十分有趣。
《平原上的摩西》 五颗星
第一篇简直惊了,很久没看到国内的这么好的小说了,后面有些比较一般,但是还是不错,的确如同某位读者说的,有白日焰火的感觉。
《河流之声》 五颗星
乔莫卡夫雷的《河流之声》写出了内战时期和现代社会的西班牙,交叉在一起的是佛朗哥,共和党,长枪党,共产党和天主教。作为发现四十年前埃利森达夫人和她的爱人教师奥里奥尔故事和历史资料的人,蒂娜,在现实意义上她在各个方面都是个失败者,微胖--现代消费主义的不容忍,乳腺癌--女性特征的丧失,老公出轨--妻子身份的失败,儿子成为隐修士--母亲的最大无法言说的隐痛。她的老公,许下成为完美丈夫的诺言而最后只是虚伪的中产阶级;隔膜而脱离的儿子,在左派和民主家庭中最后莫名其妙成为宗教狂热的天主教隐修士,而蒂娜,她发现和努力记录的是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不被主流认可的被认为没什么价值的日记。
现实生活中我们最有可能遇到的悲剧不是罗密欧朱丽叶模式甚至也不是西西弗的石头,而是无法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主张活着,然后死去之后还因为权利拥有者的漠然或者善意的初衷,被嵌入荒谬的历史,以我们不认同甚至痛恨的定义。
蒂娜第二次被问道为什么要记录无名者的故事,
“你为什么这么关心这件事?你不是在做一本摄影专辑么?
我还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么做,但是谎言让我发怒,利用谎言的人也让我愤慨。”
我真希望在这个国家,谎言让我们发怒。
《火车上的中国人》 四颗星
在老一代人的生活中,火车是一个重要的元素,这里的火车特指老式的绿皮火车而不是安静的高铁。大部分时间它与团聚和人情往来链接在一起,也常常带来匮乏感和紧张感。想起一个笑话,一个人说“昨天姨妈来了。”另一人关切地问,“票不好买吧?”甚至70后的我们或多或少也有这些火车上的回忆。《火车上的中国人》是一位摄影师暨由在铁路局工作之便,十几年间无数次乘坐火车所拍摄的人间百态。从一个特定的场所中拍摄一个国家流动中的人群,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摄影师对那贫穷混乱的时代的热爱。那个时候人们可以在火车上认识朋友,搞到对象,分享扒鸡,喝酒侃大山,因为旅程足够长,人们足够好奇,故事足够多。给父母看这本书就好像按下了一个时空旅行的开关,他们会看着照片不自觉地说起自己坐火车的经历。
《史迈利的告别》 四颗星
史迈利与他的同乡兼同行詹姆斯邦德不太一样,或者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詹姆斯邦德帅气成功,有着各种酷炫的设备,喝马提尼,散发着雄性荷尔蒙,每集的结尾都搞一个女人;史迈利年届中年,矮胖,妻子长年出轨,喝威士忌。之所以说勒卡雷并不是类型小说家,因为他写的不是间谍的故事而是人性。勒卡雷因为菲尔比的叛变而被迫退出情报界,他借由史迈利的口说出来我们都感同身受的人生 “身处其中,回顾过往,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终此一生都是个调停者。他非常容忍自制,希望其他人也能自我节制,但他失望了。他在后面的房间劳苦工作,那些浅薄的人却把持了舞台。他的婚姻如此,他的公务生涯亦如此。我把自己的生命投资在制度上——他不带怨恨地想——而今我所留下的,就只有我自己而已。”
《尘土》 四颗星
贾行家的散文集,可能一开始也没有想集结出版,讲的都是老家人和亲戚的事,很真实,后半部是近年来游走东北各个城市的一些感悟。这是后记中Jiahangjia的一段话:“这不是一个不许我们个人对它漠不关心的时代。它虽然平庸,但我也平庸,只要它能将就我,我就能将就它。天下兴亡,匹夫根本无责,普通人只该尽普通人的责任。”有些人批评他唱衰东北,事实上这本书是比较私人的,其中也能看出东北的没落,但是这并不是所谓的唱衰,的确本书不会有助于投资环境,读者甚至也许没法产生去旅游的意愿,但是我反而感觉出贾行家对东北的爱,并不是写出所有灿烂和成就是唯一描述自己家乡的方式。对于很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家乡的人来说,能有一本书写出一种自己也说不上来的情绪,就已经足够了。
《巴格达警报》 三颗星
穆斯林自杀袭击者的故事。
《慕尼黑的清真寺》 四颗星
历史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中学课本上的历史,第二种是各种简史供没时间的成年人快速学习,第三种就是这类,不为大部分人所知,比如亚美尼亚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以及二战和冷战中纳粹和西方对穆斯林的利用和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现在的穆斯林困境,的确一部分来源于几十年前的政策。
《醉酒的植物学家:创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 五颗星
很有意思的视角,讲植物,它们被发现的历史和趣闻,和在酿酒中它们的位置,甚至种植方法。了解了很多和酿酒有关的知识,以及若干特别的调酒方子,看完后很想喝一杯,不,喝上好几杯。
《猎民生活笔记》 四颗星
很珍贵的对于鄂伦春和鄂温克族生活和打猎的记录,不过因作者局限,整体是流水账的文字而不是人类学家的观察以及对整体民族的理解,不过与旅游式和猎奇式的现在的各种拍摄和记录相比,还是很可以一读的。
《螺旋之谜》 四颗星
看似是悬疑其实是治愈系的故事,男主很像丧丧又蠢萌的豆瓣青年,中间几次笑出了声,看完西班牙苦逼编辑的奇幻经历感觉生活应该很美好。
一个有理想的出版社老总在艰难时世中,这么多年靠着一个隐姓埋名的大神级作者的超级畅销书《螺旋之谜》于红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可以赚钱而且可以继续出版自己心仪的作品,但是这个重量级媲美托尔金的神秘作者突然中断了投稿,为了在文学这条不归路硬着头皮走下去,大老板派出了一个编辑去寻找神秘作者的真身顺便催稿,这个任务的难度可谓是高级,寻找一个不想要被发现的人,以及催稿,经历过其中任何一种的人都知道个中艰辛。而这个编辑所拥有的所有线索仅限于:书稿包裹上的偏远小镇名字,作者右手有六根手指,字迹显示他是左撇子,他使用的打字机型号。
编辑戴维就像是豆瓣青年的投射,生活在大都市,有一个文学梦,蠢萌又善良,有一个想要孩子的老婆(此处可以代换为催婚的父母),频繁出差和加班被老婆抱怨,压力山大,为了工作上实际又现实的目标努力着,但还是有自己小小的理想和坚持。就是这么一个人,被授命执行这个勒卡雷式的任务,那一瞬间,他脑海中的脑补:“豺狼,我们想要你暗杀戴高乐将军。尚格云顿少校,必须找到亚历克斯沃尔夫并逮捕他。约翰普雷斯顿,找到并逮捕试图在我们边界运送核武材料的人。“
于是,豆瓣青年踏上征程。
《萨哈林旅行记》 四颗星
一部报告文学或者说调查笔记,记录了对萨哈林也就是中国曾经的库页岛流放地的情况,除了犯人记录还可以一瞥当时原住民的境遇,总的来说算是代表了19世纪末俄罗斯知识分子对被流放者的的态度和心理。
《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 两颗星
失望,感觉是命题作文为了写而写,人物和性格都过于简单,祖列依哈这位musilin农妇是为何和如何睁开眼,并没有真的写出来。
《好人难寻》 四颗星
读的时候会想起科马克麦卡锡。无缘由的恶最让人恐惧,及至看到书评谈到奥康纳的天主教信仰才算看明白她的小说,所有一切都是关于上帝和每个人都有的一瞬间。不了解死亡怎么会了解爱,奥康纳就是与其纠缠太深所以看到的和写出的让我们看不出爱,不过每个故事都有死亡。
《艺术地图:我的第一次世界艺术之旅》 三颗星
概览式启蒙读物,好处是图画很直观,对于经常被忽略的非洲和边缘文化的艺术也有涉及,不过整体还是比较简略。
《机器人短篇全集》 四颗星
阿西莫夫和他的机器人三大定律成为这个科幻题材的基石,书中最有意思的是两个倒霉蛋测试师和一系列出了毛病的机器人。
《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五颗星
太美了太美了,仅仅是大自然和素描就可以这么完美,书里记录了17世纪开始的航海探险和科学测绘旅程中博物学家沿途发现新物种并搜集植物动物标本,当年没有照相技术因此随船的画家以素描记录。
《邻人:波兰小镇耶德瓦部内中犹太群体的灭亡》 三颗星
史料并没有很多,看完感觉三个原因程度依次递减造成排犹,天主教对犹太人宗教上的仇恨厌恶,犹太人与共产主义苏联的联系和倾向,财产的觊觎,但是感觉还是没有真正明白欧洲对犹太人的几百年的憎恶的缘由。当然最恐怖的不是陌生敌人占领杀戮而是朝夕可见的邻居的残酷,而这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血缘与归属:探寻新民族主义之旅》 四颗星
3.5星吧,非常值得讨论的题材,民族主义与语言血缘国家土地的关系。写于1993年,覆盖了南斯拉夫,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柏林墙倒塌后的德国,魁北克,北爱,最有利的是因为西方记者的身份作者得以去到现场,但本书并没有很好地讲明历史和真正倾听人们讲述,而是隐带预设立场不太客观。
《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四颗星
人类学家的角度观察麦当劳在东亚社会的角色和意义,比较新颖吧,每个国家文化和风俗不同,而麦当劳本地化是做的比较好的。前半部中国和香港的比较扎实,后面比较水。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 四颗星
人们总是很天真地想要读完一本书就了解生命的意义,却不知道有时候活一辈子可能都活不明白。不管怎么说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基本搞明白了DNA, 有助于我以后在该掏钱的时候掏得有信心,不该掏钱的时候也有理论基础。事实上,《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给孩子们看的科普读物,它更像一本巨细无遗的科研手记,包括沃森为什么立志研究DNA模型,他的科研主要观点和转折点,他和克里克如何建立出这个模型,甚至还有不少篇幅抱怨英国的食物,吐槽英国贵族风气和描述可爱的交换生女孩。
《敖德萨故事》 四颗星
略逊于《红色骑兵军》,这是巴别尔对家乡和自己童年的讲述,敖德萨和他自己的故事。犹太人,乌克兰人,哥萨克军队,共产党,作家,巴别尔的各个身份和有些对立的立场使得他的叙述格外独特,尤其是在苏联。这个版本因为编辑个人对巴别尔的偏爱和了解而写的序和后记而更有价值。
《废土》 四颗星
末日主题的小说合集,关于末日一次提供了多种想象和可能性,那句话说得对,人人都爱看末日后的故事,因为我们暗暗盼望成为幸存者,盼望一切能重头再来。比较喜欢的几篇,《沙渣之族》《系统管理员照管世界》《最后的原生生物》《错失审判》《惯性原理》。
《飞行家》 五颗星
双雪涛写出了北方。近年很喜欢的国内作家。
《东京昆虫物语》 三颗星
有闲心和时间才会看的书,没啥大用但是有点意思,插画漂亮,让我们知道了各种虫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