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300多年的名片
这个国庆节,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景区人满为患的资讯,微信圈里到处可见人山人海的图片,似乎每个景点都充斥着摩肩接踵的人群,我当然不想凑热闹。时令已近寒露,天气逐渐转凉,怕是到了草木枯而雁南飞的时节,草原的绿色应该已经褪去,于是便计划着去趟坝上草原,或许这里正是一个既能避开人群又能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于是在怀柔红螺园稍作休整后,我便催促着维尼熊驱车前往坝上草原。 一路上,高速两侧山峦起伏相连,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平添了几分生机。车子迅驰北上,群山慢慢变得松散,而山势渐渐平缓。这时候,人就如同乘坐一个热气球,迎着落日的余晖,从山顶飘然而落,悠悠地降下。而山上的那一抹绿也渐渐变淡,由深绿、浅绿、淡黄,进而橙黄、金黄!草原突然映入眼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是满族聚集地,民风淳朴而又彪悍,一个个身形高大魁梧,一个个嗓门粗犷热情。只见那家饭店里的老板娘,全身穿着一通黑的紧身衣,搭着一件亮紫色的披肩,正操持着火热的生意。她不拘小节地坐在结账台,一边点着帐算着钱,一面招呼着客人入座;一会儿只听她河东一声吼开始叫号,一会儿又招呼店员端茶送水,真是左右开弓,忙的好不快活。这时候,如果听着烤羊肉的滋滋声,喝一碗咸味的草原奶茶,夹上一口莜面窝窝,你便彻底融入其中了。 已近傍晚,仍可见山坡上举手可触的洁白云朵、蓝天白云下成群的马匹。远远的低缓的坡地上,稀疏地点缀着一些不知道名字的灌木,金灿灿的,犹如镶嵌在一幅绝美的画卷上。暮色降临,中秋的月亮从坝上爬起来,大的出奇却又飘逸如画。到了晚上,抬头仰望,浩瀚星空映入眼帘。真心感谢坝上牧民们为我们守候的这一方童话世界! 但在这个时候,美中不足的是童话里草原独有的马粪的味道而在这里却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焚烧秸秆的气息。是谁还在用这种野蛮行为让草原母亲屏息叹息?! 说起满族,一定避不开的是清王朝。清代是坝上草原的鼎盛辉煌时期,而秋季到坝上草原打猎,是康乾时期的一张国家名片。自公元1681年到公元1863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在围场举行“木兰秋狝”的次数就达到了105次。通过“木兰秋狝”,对外展示了实力,对内安抚了偏远藩镇。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这里骑马射箭,寻找古人的影子。只不过骑马是让人给牵着,射箭也只能在射箭场对着靶心开弓,更何况在这里还可以打一局CS,挥两杆高尔夫,而草原另一侧则是我国的内蒙古,所以已远远失去了“肄武绥藩”的意义了。当然,现代的国家名片已经不再是展示肌肉,而是航天器发射,是高速铁路,是移动支付,是一方优美的风景。 听这里的工作人员说,随着天气转凉,每年秋后的草原嘉年华都会歇业,而我们游玩的当天是今年营业的最后一天,所以我们是幸运的。其实,更幸运的不是我的这次旅行,而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拥有的这张三百多年的优美的坝上草原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