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17年读了341本书,列几个小榜单
以下是我所列出各部门的Top10榜单。大部分都已在书馆的订阅号whwbib中推荐过,没时间,不再单独写推荐文字了,有心可去翻书馆号2017年的存档相册。载体方面,全部是实体书,这些书不见得就是2017年出版的,这一年中读过的都算。
相比2016,2017年因为工作繁忙,且书馆订阅号whwbib在#汉口指南#项目上发力,持续一年的每日更新当中涉及书的比重对应减少,加之个人在时间管理上怀有侥幸心理,最终导致年终计算阅读量比去年减少了近百本。好在读书并非一种计量工作,从有所得的角度及带来愉悦感的程度看,今年反而比去年要理想,入手的好书也比去年更多些。
在创作上,今年完成了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交上了多达两位数的书稿和译稿,合作的出版机构也达到两位数。自己勉力运营多年的公司,初次以多方合作的形式试水出版,过程中犯错很多,收获也不少。我们做的第一本书《旧视线》,相比初试啼声就妄图一鸣惊人的谬思,其中包含更多的,还是对那些不可追往事的真挚缅怀。纸质杂志的时代,可能确实已经过去了。与其费力雕刻一方精致的墓碑,不如直接跨过坟头继续朝前走。
出版观察上看,今年简体出版的整体状况较去年提升不少,尽管纸价飞涨,定价高企,新书从选题到内容,从装帧到营销却都上了一个台阶。2017年的简体出版带有一种“克制的美感”,诚如今年诺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创作风格。村上春树写了新书《刺杀骑士团长》,相比《1Q84》初推出那时,期待严重缺乏,书在手边也懒得去翻阅,反而更愿意去重读一些多年不看的旧作。比如伊夫林沃、比如勒卡雷,比如老陀和Lovecraft。
今年买书也比去年更多,Taschen和Phaidon这两家我个人比较钟爱的出版社,2017祭出了不少大手笔。比如Taschen六月出的田原桂一,博物大拿恩斯特·海克尔,Phaidon十月推出的安藤忠雄竞品等等。Taschen明年的预订狠货更不用提,完全是“半米本”的崛起。Hatje Cantz和teNeues,Skira&Rizzoli,还有其它一些常买的意大利社和美国社,尽管他们今年并没有太多大动作,但普遍在2014-16有个爆发期,在这一时期出版的优秀书籍中淘金(以及退货),亦是乐事一桩。
另一件值得讲是图像小说引进出版,后浪在此事上功不可没,近几年里欧美漫的重头书几乎都包罗了,对莫比乌斯的再发掘也做得有模有样(《封闭式车库》只是个开始)。至于2018,我最关注的应该是斯泰凡·厄埃漫画版《追忆逝水年华》。FB社的北欧大拿JASON的长篇正式引进,目前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最近欧美对萩尾望都和山岸凉子的再发掘也比较热烈,尤其萩尾望都,以前都是毁在英语译介上,连德文版小开单行(摆在旋转架上卖的那种)都比英文做得好,FB社2017年坚持传火(Heart of Thomas也是FB社出的,那还是在2013,Matt Thorn这个译者也是志村貴子的英译钦定),2018年该收获了。
以下是我所列出各部门的Top10榜单。大部分都已在书馆的订阅号whwbib中推荐过,比去年更没时间,所以也不再单独写推荐文字,有心可去翻书馆号2017年的存档相册。载体方面,全部是实体书,这些书不见得就是2017年出版的,这一年中读过的都算。若有不同版本,可能是台版,可能是简体,可能是外版,以读过的版本为准。2017年,我同样很少用豆瓣做标记,读过即标的意义确实不大,去年觉得是有心理负担,今年看来连心理负担都称不上,某种程度上讲,是对连续体验的破坏。
汉口藏书#2017小说部门Top10(不分先后)"> #汉口藏书#2017小说部门Top10(不分先后)
汉口藏书#2017艺摄建部门Top10(不分先后)"> #汉口藏书#2017艺摄建部门Top10(不分先后)
汉口藏书#2017欧美漫|图像小说部门Top10(不分先后)"> #汉口藏书#2017欧美漫|图像小说部门Top10(不分先后)
另外就是明年1月很期待的一本(预留位置):
汉口藏书#2017杂书|专著部门Top10(不分先后)"> #汉口藏书#2017杂书|专著部门Top10(不分先后)

生命不息,买书不止,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