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那人那事之薛宝钗4
第三十一回
大家看了,称赏一回,又看宝钗的道: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是薛宝钗写白海棠的一首诗,我觉得有点描写她自己
第一句话为了珍重自己的芳姿,不被人亵渎,白天也掩着门,白海棠洗尽了胭脂的浮华,洗出了秋天台阶生的影子,如此淡洁,晶莹剔透的冰雪招来了冰清玉洁的芳魂,淡雅后才知道花更加艳丽,多愁去哪里得到美玉无痕(我觉得这里是说贾宝玉,无痕就是大概说贾宝玉无意于自己),想报答白帝就最好是清洁,沉默不语到了黄昏。这句话我查了半天百度,有些感觉不对,这个是我的翻译,有点自恋的一首诗,大概意思是赞美白海棠的冰清玉洁,实际上是薛宝钗赞美自己的纯洁芳魂,是的,宝钗觉得自己就是白海棠,淡雅沉默不语,芳魂玉洁,其实第一句话有点独守空闺的意思,好像全诗在写自己的与众不同,这首诗描写的海棠的外貌是和宝钗姐姐有点相似,冰清玉洁的肌肤,淡妆沉默的姿态,不过,我不认为薛宝钗是这样的人,就好像坏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一样,薛宝钗其实这首诗还暗藏一个玉无痕,大概是暗示贾宝玉对自己没有意思,看来宝钗对自己的评价还是蛮高的,所以还是不要看低自己才是聪明人的选择,其实这首看似写冰清玉洁的宝钗妹妹,,这首是人都知道写的谁的诗就是薛宝钗要在大家面前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过人才华,也是宣布本尊就是白海棠一朵,芳魂彻骨,冰清玉洁,我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所以在大家面前要多夸自己也是聪明人的选择,除非是要打算拍马屁,比如写给元妃的那首诗。
第三十七回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院去安歇。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
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既开社,就要作东。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
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做不得
主,一个月统共那几吊钱,你还不够使。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娘听见了
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
是和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
意了。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们地里出的好螃蟹,前儿送了几个来。现在这里的
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屋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
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普
同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做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
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四五桌果碟子,岂不又省事,又大家
热闹呢?”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想的周到。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
心为你的话,你可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要不多心,我
就好叫他们办去。”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么说,倒不是真心待我了。我凭
怎么胡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是个人吗!我要不把姐姐当亲姐姐待,上回那些家
常烦难事,我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宝钗听说,便唤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
说,照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你说与大爷:好
歹别忘了,我今儿已经请下人了。”那婆子出去说明,回来无话。
这里宝钗又向湘云道:“诗题也别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中那里有那些刁钻古
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呢?若题目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好诗,倒小家子气。
诗固然怕说熟话,然也不可过于求生;头一件,只要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究
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
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湘云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心里想着,昨日做了海
棠诗,我如今要做个菊花诗如何?”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
湘云道:“我也是这么想着,恐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
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要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
就用‘菊’字,虚字便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虽有这么做
的,还不很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也倒新鲜大方。”湘云笑道:“很好,只是不
知用什么虚字才好?你先想一个我听听。”
宝钗想了一想,笑道:“‘菊梦’就好。”湘云笑道:“果然好。我也有一个:
‘菊影’可使得?”宝钗道:“也罢了,只是也有人做过。若题目多,这个也搭的
上。我又有了一个。”湘云道:“快说出来。”宝钗道:“‘问菊’如何?”湘云
拍案叫妙,因接说道:“我也有了:‘访菊’好不好?”宝钗也赞有趣。因说道:
“索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来。”说着,二人研墨蘸笔,湘云便写,宝钗便念,一
时凑了十个。湘云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索性凑成十二个,就全了,
也和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宝钗听说,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个,说道:“既
这么着,一发编出个次序来。”湘云道:“更妙,竟弄成个菊谱了。”
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
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馀,
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
既入词章,不可以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然画菊,若是默默无言,究竟
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若能解语,使人狂喜不禁,
便越要亲近他,第九竟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
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感。这便是三秋的妙
景妙事都有了。”湘云依言将题录出,又看了一回,又问:“该限何韵?”宝钗道:
“我平生最不喜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
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以此难人。”湘云道:“这话很是。既
这样,自然大家的诗还进一层。但只咱们五个人,这十二个题目,难道每人作十二
首不成?”宝钗道:“那也太难人了。将这题目誊好,都要七言律诗,明日贴在墙
上,他们看了,谁能那一个就做那一个。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
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若十二首已全,便不许他赶着又做,罚他便完了。”湘云
道:“这也罢了。”二人商议妥贴,方才息灯安寝。(薛宝钗帮助史湘云请客的举动可谓是一举多得。其实乍一看觉得薛宝钗是在帮助史湘云,为她着想,怕她资金不够,实际上是薛宝钗的一个小小的阴谋,就是讨好上层的一个有利举动,她为什么不自己单独请一桌,偏要借史湘云做东的时候请呢,第一她的最终目的是讨好贾母,贾母是史湘云的姑姑,所以也要讨好史湘云,这一举动取得了史湘云的极度信任,这样史湘云有什么秘密也会和自己说,第二就是贾母王夫人等人了,第三就是诗社小姐妹们当然也包括贾宝玉,这一请贾府上下都知道是薛宝钗请的,其实我还有这样一层理解,由于薛宝钗嫁祸林黛玉那次(偷听小红说话。)我深深的了解了她的为人,所以在想这里在讨好了史湘云的同时是不是陷害了史湘云,她根本没有考虑到史湘云这样做大家什么想法,大家肯定觉得史湘云是要占薛宝钗的便宜,而薛宝钗有容乃大,承担了这个事情,所以史湘云这次借薛宝钗请大家是对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一个不好的形象,这也就是衬托了薛宝钗的伟大品质,看来薛宝钗此举有点踩着别人的尸体爬上去,这个尸体还是很心甘情愿的被利用。)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黏屏聊以慰重阳。
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不得赏菊,以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这是我看的最后一句的解释,可能是表达慰藉吧。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薛宝钗骂人也是一流了,堪比有眼无珠腹中空的感觉,那个是骂贾宝玉,这个是骂谁呢,后面众人说骂世人,好象是讽刺世人,用螃蟹来形容世人,骂得也是淋漓尽致了,所以有人说有点毒了,这里用了个“毒”字,由此可见以及之前的那些类似于恩爱夫妻不到冬,看起来薛宝钗并非是个内心平和的人,也不是愤世嫉俗的二货,她是一个内心对一些人有恨意的,因为无论面对林黛玉时不时的小讽刺还是贾宝玉睡中呓语喜欢木石前盟,讨厌金玉良缘,这其实对薛宝钗都是一种刺激,但是她不像别的女孩会把自己的心事给别人诉说,她会压抑自己,而且压抑的很彻底,彻底到永远是一副和善的样子,以及晴雯等一些丫头说天天往怡红院跑还让不让人睡觉的讽刺,她还击了吗,没有,大多数情况下她装作没听见或者不予理睬,但是这样一个复杂且心思缜密的人会把这些东西宽容的忽视掉吗,不会,因为薛宝钗不是个宽容的人,这首诗骂人的境界堪称绝唱,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薛宝钗不是个宽容的人,更有可能这首诗是在骂身边的某些人是螃蟹,嚣张又如何还不是快到碗里来的货,薛宝钗深深把一些怨言深深的埋藏在心底,甚至转化成了恨意,但是她永远的隐藏自己,就连这首诗,大家误以为是讽刺世人,实则薛宝钗是对身边人冒犯自己的一种发泄)
大家看了,称赏一回,又看宝钗的道: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是薛宝钗写白海棠的一首诗,我觉得有点描写她自己
第一句话为了珍重自己的芳姿,不被人亵渎,白天也掩着门,白海棠洗尽了胭脂的浮华,洗出了秋天台阶生的影子,如此淡洁,晶莹剔透的冰雪招来了冰清玉洁的芳魂,淡雅后才知道花更加艳丽,多愁去哪里得到美玉无痕(我觉得这里是说贾宝玉,无痕就是大概说贾宝玉无意于自己),想报答白帝就最好是清洁,沉默不语到了黄昏。这句话我查了半天百度,有些感觉不对,这个是我的翻译,有点自恋的一首诗,大概意思是赞美白海棠的冰清玉洁,实际上是薛宝钗赞美自己的纯洁芳魂,是的,宝钗觉得自己就是白海棠,淡雅沉默不语,芳魂玉洁,其实第一句话有点独守空闺的意思,好像全诗在写自己的与众不同,这首诗描写的海棠的外貌是和宝钗姐姐有点相似,冰清玉洁的肌肤,淡妆沉默的姿态,不过,我不认为薛宝钗是这样的人,就好像坏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一样,薛宝钗其实这首诗还暗藏一个玉无痕,大概是暗示贾宝玉对自己没有意思,看来宝钗对自己的评价还是蛮高的,所以还是不要看低自己才是聪明人的选择,其实这首看似写冰清玉洁的宝钗妹妹,,这首是人都知道写的谁的诗就是薛宝钗要在大家面前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过人才华,也是宣布本尊就是白海棠一朵,芳魂彻骨,冰清玉洁,我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所以在大家面前要多夸自己也是聪明人的选择,除非是要打算拍马屁,比如写给元妃的那首诗。
第三十七回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院去安歇。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
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既开社,就要作东。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
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做不得
主,一个月统共那几吊钱,你还不够使。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娘听见了
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
是和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
意了。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们地里出的好螃蟹,前儿送了几个来。现在这里的
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屋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
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普
同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做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
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四五桌果碟子,岂不又省事,又大家
热闹呢?”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想的周到。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
心为你的话,你可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要不多心,我
就好叫他们办去。”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么说,倒不是真心待我了。我凭
怎么胡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是个人吗!我要不把姐姐当亲姐姐待,上回那些家
常烦难事,我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宝钗听说,便唤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
说,照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你说与大爷:好
歹别忘了,我今儿已经请下人了。”那婆子出去说明,回来无话。
这里宝钗又向湘云道:“诗题也别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中那里有那些刁钻古
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呢?若题目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好诗,倒小家子气。
诗固然怕说熟话,然也不可过于求生;头一件,只要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究
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
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湘云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心里想着,昨日做了海
棠诗,我如今要做个菊花诗如何?”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
湘云道:“我也是这么想着,恐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
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要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
就用‘菊’字,虚字便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虽有这么做
的,还不很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也倒新鲜大方。”湘云笑道:“很好,只是不
知用什么虚字才好?你先想一个我听听。”
宝钗想了一想,笑道:“‘菊梦’就好。”湘云笑道:“果然好。我也有一个:
‘菊影’可使得?”宝钗道:“也罢了,只是也有人做过。若题目多,这个也搭的
上。我又有了一个。”湘云道:“快说出来。”宝钗道:“‘问菊’如何?”湘云
拍案叫妙,因接说道:“我也有了:‘访菊’好不好?”宝钗也赞有趣。因说道:
“索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来。”说着,二人研墨蘸笔,湘云便写,宝钗便念,一
时凑了十个。湘云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索性凑成十二个,就全了,
也和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宝钗听说,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个,说道:“既
这么着,一发编出个次序来。”湘云道:“更妙,竟弄成个菊谱了。”
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
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馀,
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
既入词章,不可以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然画菊,若是默默无言,究竟
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若能解语,使人狂喜不禁,
便越要亲近他,第九竟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
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感。这便是三秋的妙
景妙事都有了。”湘云依言将题录出,又看了一回,又问:“该限何韵?”宝钗道:
“我平生最不喜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
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以此难人。”湘云道:“这话很是。既
这样,自然大家的诗还进一层。但只咱们五个人,这十二个题目,难道每人作十二
首不成?”宝钗道:“那也太难人了。将这题目誊好,都要七言律诗,明日贴在墙
上,他们看了,谁能那一个就做那一个。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
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若十二首已全,便不许他赶着又做,罚他便完了。”湘云
道:“这也罢了。”二人商议妥贴,方才息灯安寝。(薛宝钗帮助史湘云请客的举动可谓是一举多得。其实乍一看觉得薛宝钗是在帮助史湘云,为她着想,怕她资金不够,实际上是薛宝钗的一个小小的阴谋,就是讨好上层的一个有利举动,她为什么不自己单独请一桌,偏要借史湘云做东的时候请呢,第一她的最终目的是讨好贾母,贾母是史湘云的姑姑,所以也要讨好史湘云,这一举动取得了史湘云的极度信任,这样史湘云有什么秘密也会和自己说,第二就是贾母王夫人等人了,第三就是诗社小姐妹们当然也包括贾宝玉,这一请贾府上下都知道是薛宝钗请的,其实我还有这样一层理解,由于薛宝钗嫁祸林黛玉那次(偷听小红说话。)我深深的了解了她的为人,所以在想这里在讨好了史湘云的同时是不是陷害了史湘云,她根本没有考虑到史湘云这样做大家什么想法,大家肯定觉得史湘云是要占薛宝钗的便宜,而薛宝钗有容乃大,承担了这个事情,所以史湘云这次借薛宝钗请大家是对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一个不好的形象,这也就是衬托了薛宝钗的伟大品质,看来薛宝钗此举有点踩着别人的尸体爬上去,这个尸体还是很心甘情愿的被利用。)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黏屏聊以慰重阳。
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不得赏菊,以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这是我看的最后一句的解释,可能是表达慰藉吧。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薛宝钗骂人也是一流了,堪比有眼无珠腹中空的感觉,那个是骂贾宝玉,这个是骂谁呢,后面众人说骂世人,好象是讽刺世人,用螃蟹来形容世人,骂得也是淋漓尽致了,所以有人说有点毒了,这里用了个“毒”字,由此可见以及之前的那些类似于恩爱夫妻不到冬,看起来薛宝钗并非是个内心平和的人,也不是愤世嫉俗的二货,她是一个内心对一些人有恨意的,因为无论面对林黛玉时不时的小讽刺还是贾宝玉睡中呓语喜欢木石前盟,讨厌金玉良缘,这其实对薛宝钗都是一种刺激,但是她不像别的女孩会把自己的心事给别人诉说,她会压抑自己,而且压抑的很彻底,彻底到永远是一副和善的样子,以及晴雯等一些丫头说天天往怡红院跑还让不让人睡觉的讽刺,她还击了吗,没有,大多数情况下她装作没听见或者不予理睬,但是这样一个复杂且心思缜密的人会把这些东西宽容的忽视掉吗,不会,因为薛宝钗不是个宽容的人,这首诗骂人的境界堪称绝唱,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薛宝钗不是个宽容的人,更有可能这首诗是在骂身边的某些人是螃蟹,嚣张又如何还不是快到碗里来的货,薛宝钗深深把一些怨言深深的埋藏在心底,甚至转化成了恨意,但是她永远的隐藏自己,就连这首诗,大家误以为是讽刺世人,实则薛宝钗是对身边人冒犯自己的一种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