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之旅
作为出生在地图版块上长江中下游的人,其实是有机会看到过雪的,相比于南方人觉得自己算是幸运。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工作在南方,也有五年之久了,除了过年的那几天假期,还能感受到冷,其余已经失去了对四季变化的一种知觉。广东属于亚热带地区,就算是腊月,也有20℃左右,对于一个怕冷的体寒的人,那里的确是一个适合冬眠的地方。我身边的很多广东的小伙伴都说他们从来没见过雪,他们对我的家乡能下雪的地方感到无比向往,他们说如果能去北方见一次下雪就太棒了。后来去年我的一个同事,潮汕人,她跟她的朋友两个人去了哈尔滨、吉林、长春,他们准备出发前那种兴奋让我至今还记得。回来给我看了他们拍的那些相片,这不就是我向往的雪白世界。
于是我也大胆的做了一个计划,可能之前也有计划,但是2017年做计划的时候是真的想去了。12月份正好是我的生日,过了25岁之后,这几年的生日几乎都是我一个人过,我不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收获的只是年龄数字和危机感,我觉得没有人可以给谁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而安全感和成就感也可以自己给自己。于是去年的生日我去蹦极,前年的生日我去听了我学生时期的偶像梁静茹的演唱会《你的名字是爱情》,今年我要去圆自己一个童话雪乡的梦。

旅行需要的是时间和勇气,特别是一个人。时间上可能会跟工作有冲突,但是最近因为工作变动,正好排除了这个条件的阻碍,那么另一个条件小伙伴的问题,这个完全难不倒我。我有过跟团游、一个人自由行、结伴游的经历,所以这一点也并不是阻碍。而且作为单独出行的女生,最好是结伴为好,不管是相互有个照应还是拍照也好,至于怎么结伴,豆瓣小组啊,捡人网啦,上面有很多约伴的,但是也要小心。
我是12月底去的,那段时间刚好去那边的游客不算多,正好还能赶上一个圣诞节,然后听说冰雪大世界也是月底开放,也计划了最北漠河之行,虽说后来没有去成漠河。
出发之前看了好几天的机票酒店路线,包括网上约伴,后来挺幸运的约到了一个内蒙古的女孩子。她正好也是那个时候,可能年龄路线差不多就同行了。其实12月20日之前,无论是武汉出发哈尔滨,还是出发沈阳、长春的机票真的是超级便宜,我在12月15日的时候还在观望机票,武汉直接飞哈尔滨也就五六百,飞沈阳二三百,飞长春四百左右,后来到了18日左右机票真的是每天都在涨,特别是20日以后,直接涨到了一千以上,我订票的时间大概是19日,也就是我生日当天,那时候机票已经有所调整,为了节约路费,我选择了先飞沈阳,飞沈阳三四百,然后高铁到哈尔滨,这比直接武汉飞哈尔滨大概便宜三四百。
19日订好票和住宿,跟我爸坦白了我要出去玩几天,我爸倒算是开明。
20日收拾行李。该带的棉服、保暖衣服,袜子围巾手套等等整理妥妥当当。
21日从黄冈出发坐七点半的大巴两个半小时到达武汉,然后赶到机场接近下午一点,接近三点乘坐武汉到沈阳的飞机,两个多小时,17:40分准时到达沈阳机场,然后坐机场大巴一个小时到沈阳北站,买的晚上20:35的高铁直接到哈尔滨西站,到哈西站是晚上22:55分,然后入住青旅接近晚上24点,。看了过程,连我自己都觉得累,从早上七点开始到晚上十二点,这中间我乘坐了大巴、飞机、高铁、出租车,就差轮渡了,而且我还带了一个24寸的行李箱。好歹也经过了沈阳,看了一下沈阳的城市夜景,在哈尔滨的晚上坐出租车也感受了一把半夜12点左右的哈尔滨的寂静。
这次算是我第一次正式入住国际青旅,没住之前我的小伙伴跟我说住青旅可以认识很多朋友,也方便约路线相同的小伙伴同行,另一方面也比较经济。可能我之前的大多数旅行其实选择的是经济酒店或者客栈,我倒是没有真正尝过八人间或者男女混居的青旅。入住的当晚,我算是很晚到达的。当时我进房间的时候,没错就是那种一个房间有四个上下铺的高低床,其他入住的不是睡了,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机,我轻手轻脚的收拾行李去公共卫生间去洗漱完毕后在对面床同宿舍小伙伴的呼噜声中睡着了。
22日早上六点起床,跟我同伴的那个女孩是下午的飞机从鄂尔多斯到哈尔滨,所以我有一整天的自由活动时间。21日的途中我已经想好了路线。大早上,徒步中央大街,一直走到尽头防洪纪念塔,然后穿越松花江,从冰面上这头走到那头。大概一个多小时,但是就是冷。你在哈尔滨这边能看到所有的江面几乎都结成了厚厚的冰,人车可以在冰面行走。像太阳岛、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都是取自松花江,大早上中央大街没什么人,但是却可以看到凿冰的工作人员。


在松花江上偶遇一个来自杭州的男生,后来还知道我们俩住的是同一家青旅。他让我给他拍一张疯狂的相片,在哈尔滨大早上零下8℃,冰面上温度更低的地方,他脱下了防寒的冲锋衣,只穿一件短袖T恤,要知道我上身穿了4件,下身穿了3件,不戴手套真的很冷。拍完了相片,我们俩傻傻的穿越了一段冻得要死,一个小时后回到了岸边。因为他要去别地拍照片,我们没有同路,我要去《萧红故居》,作为一个文科生,对作家有一种特别的偏爱,特别是女作家。因为读过《呼兰河传》《生死场》,也看过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所以萧红还算了解。萧红故居距离哈尔滨市中心大概一个小时外的车程,中途还要转一次车,那个地址应经属于呼兰区。转车一个小时在我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深圳我经常转一个小时以上的地铁从龙岗到南山或者福田。
11点之前到了呼兰区,很容易的找到了《萧红纪念馆》,凭身份证进去免费参观,纪念馆里面展示的有萧红的雕像、相片、生平的介绍及作品集,如果你们看过《黄金时代》,相信你和我一样也觉得萧红是一个苦难却又坚强的女人。纪念馆旁边是《萧红故居》,里面还原的是萧红曾经生活和写作的地方,两个展馆都不大,只有稀疏的游客去参观。



参观《萧红故居》,我又转了一个小时的车来到市内,中午的中央大街相对于早上七点热闹了很多,在大街闲逛的也基本上都是外地游客。我从中央大街逛到了索菲亚大教堂,那座教堂和中央大街一样都属于哈尔滨市的地标建筑。沿途有很多卖特产的,卖冰糖葫芦和俄罗斯烤红肠的店铺,中饭没吃我也买了一根红肠和一直冰糖葫芦,这里的冰糖葫芦和家里吃的的确不一样,因为是冻的。还有马迭尔冰棍的,在此时的哈尔滨街头吃冰棍完全不用担心冰棍会化。在教堂面前也都是游客在拍照,花了15元买了一张门票进去,教堂看起来很大,里面空间确很小,里面放的都是有关哈尔滨的历史发展照片。如果只是来拍照,完全可以不用花15元进去教堂里面。



下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闲散的逛街,逛市场,从道里到道外,这一天我走了近30000步,但还是冷,不得不说。走在街头的时候我看着那些俄罗斯特色的建筑,还有道外那些巴洛克老旧的建筑,觉得这座城市很神奇,也充满魅力,所以这座冰城每年吸引无数的外地游客来此也是有原因的吧。这里保留了一部分俄罗斯的风味却又不失我国的特色,的确值得来一趟。不过要记得保暖,本人逛到下午三点多,一直在外面实在是有点冷,心想着早点回旅舍。在哈尔滨除了室外,只要是室内的商场、饭馆、住宿处都有暖气,从外面冻一两个小时回到室内就感觉人进了天堂一样。而且我的手机此时也冻的不灵活,还关机了好几次,我几次用导航想回到青旅,但是最后手机自己自动关机了,结果中央大街那一小块地方,我花了半个小时最后凭感觉找到了青旅,这也是奇迹。回到住处快接近四点,哈尔滨天黑的早,四点多天开始黑起来,我此时已经累瘫,回到青旅倒在床上等我的伙伴的到来。因为晚上还要继续出去活动。


五点多的时候我内蒙的小伙伴来了。她是一个身材娇小面容温柔不化妆戴着眼镜的斯文女孩,也算是挺合得来。晚上我们坐景区直通车去冰雪大世界,门票我们早就在网上预定好了,冰雪大世界的门票不便宜,我们去的时候是试营业的第三天门票300元,加上来回景区的直通车共330元,这大概是我玩过的景点中门票最贵的,五一的时候去张家界天门山的门票265元我那时还觉得贵。六点钟我们在青旅楼下等待直通车来青旅接我们,和我们一同去的还有其他四位同样住在卡兹旅社的小伙伴。因此我们六个人就这样相识了。然后我们六个人在冰雪大世界里一起看冰灯、拍照、嬉闹。有一个男生带了单反相机,所以正和我们其他五个女生的心意。其实刚进入冰雪大世界的时候被里面的灯景兴奋地忘了冷,后来一个小时乃至一个半小时以后我开始越来越冷,中途我进了一趟热饮屋,喝了一杯平常在深圳能买到7、8块左右的速溶雀巢咖啡,在这里却卖30元一杯,但是我还是买了,因为进了热饮屋需要消费。感觉好多了过后,又出去和小伙伴继续。这里晚上九点半开始关灯,10点开始关门。七点半左右开始进来,大概呆了两个小时才出去,我不知道他们的感受,反正那天晚上我回到青旅睡觉的时候屋里虽然有暖气,但是我全身感觉在冒寒气。







晚上10点左右直通车把我们六个人送回了青旅,青旅离中央大街特别近。我们六个人建议去吃饭,当然吃了东北的特色菜--铁锅炖。铁锅炖只有两种,一种是炖鱼,一种炖鸡。那天晚上我们吃了炖鸡,还加了很多菜,就是大锅的乱炖,不知是冻的饿了还是真的好吃,总之吃的挺欢。那家店生意很好,招牌也很响亮《老关东》,我们还要了两瓶哈尔滨啤酒,六个人也才吃了275元,平均下来每个人45元,吃饱喝足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我们散步回了青旅。

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行程我和内蒙的小伙伴,在网上订了一个2日游的团去雪乡,其余四个小伙伴也报了另外一个团去雪谷。因为考虑到雪乡距离哈尔滨市中心真的很远,而且只能坐长途大巴去,要五个小时到雪乡。而且快接近圣诞,炕位也不好订,更别说吃饭很贵啦。我们报了一个880元的两天团,包括吃饭、住宿、门票还有一些活动的票,仔细算下来,如果自己去其实也差不多要花那么多。另外四个小伙伴他们在青旅报的两天团是400元,结果除了把接送他们送到雪谷,晚上住的是雪谷而不是雪乡,还让他们自己买进入雪乡的大门票。雪谷离雪乡大概有十五公里的距离,主要消费景点都是在雪乡,而且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雪乡随意一处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要注意保暖,雪乡的温度相对于哈尔滨低个7至8℃,晚上的雪乡肯定在零下20℃。那天晚上我真的感受到了东北的冷。

23日早晨六点半我们北旅游大巴花了五个小时12点左右到了雪乡的冰雪画廊,一个小时的穿越,在白茫茫的一片雪海中,真的很兴奋。我们沿途还看了东北虎、熊、傻狍子、梅花鹿等野生动物。导游说,这里的雪有的地方有两米深,顽皮的我没掉进两米深的雪坑倒是快掉进大腿的雪坑,结果出不来,我让那坑队友拉我出来,结果没拉住让导游拉我出的,我那坑队友还在旁边给我拍照,后来还发给我。




这一个小时的穿越不同于雪谷往雪乡的穿越,因为我们报的旅游团时间有限,还有其他活动安排,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在雪乡。穿越完后我们跟随导游,导游把我们送到了雪乡大门口,我们团费包括门票所以直接进去。大巴车都不准进入雪乡里面,其实来玩的大多是坐大巴车的旅游团来的,从某一方面讲旅游团也的确给我们增添了很多方便,对于像雪乡这种交通不便的地方。在大门那一段坐了五分钟的马拉犁耙,然后又转了三分钟的公交车,前后不过十分钟的距离换了两种交通工具,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看到那个大石碑就真正进入雪乡了。放眼望去,雪乡的美,你去了才能感受到,没错这就是童话世界了。









安排了住宿,然后两点多才吃的饭,吃的团餐吧,很差,几乎都是凉拌菜,报团大概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下午基本自由活动,梦幻家园里面有个泼水成冰的拍照点,一张照片88元,有点儿贵。然后还玩了滑轮胎,从山上的栈道可以观察整个雪乡的全景,尤其是晚上,灯亮了,整个就像是是童话世界。九点多我们去看了《东北二人转》一个小时的时间,二人转是一种通俗的舞台娱乐表演,第一次在东北看这么正式的表演,本人不是很喜欢这种表演方式。看完表演就接近十一点了,后来我们三人,我和内蒙古的小伙伴在我们团里又认识一天津小姑娘,所以变成三人晚上逛雪乡。雪乡的每条街都挺热闹,而且人很多,街旁还有卖烤玉米、烤地瓜、糖葫芦、冻柿子、冻梨等小吃的,我们买了冻柿子、柿饼,真的挺好吃,还吃了热乎乎的馅饼,尽管我们晚上吃了团餐。


不过大晚上的雪乡你一定要多穿,我上面说我里外穿了三四件在那个地方还是觉得冷,虽然衣服多但是可能还是不怎么保暖,还穿了两双厚厚的袜子,还有暖贴各个脚贴了两个,还是不怎么管用,可能是我不怎么能耐冻。于是乎我们十一点多逛了一会儿就回去了,尽管这个时候外面人还是有些,不受冻的大概都回去睡炕了。我们那个屋子暖气不怎么暖,但是相对于外面冰天雪地来算屋里好多了。我们睡得不是火炕,现在雪乡这些年发展很快速,大家现在使用的基本都是电炕和水炕,我们那间六人间的炕位用的就是管道的水炕。我们团有四十多个人,大多都是代家庭成员报名,有老有小,剩下那些单独报名的就被分配到了一个屋,我们五个女孩子睡一个屋,说实话那晚睡得不算好,脚不冷,但是上半生凉半截。早上六点左右大家就醒了。
第二天的行程更简单了,七点吃过早餐,坐车去雪谷那边的大秃顶子山骑雪地摩托车。我们从山下面排队,有专业的骑车人员带我们坐摩托车穿过山最后送我们到达山顶。在山下的时候,导游就告诉我们,大秃顶子山是黑龙江省第一高度山峰,也是最冷的地方,比雪乡里面还要低几度,让我们戴好帽子围巾口罩,最好不要露出脸皮肤出来。坐摩托车上山到达山顶很过瘾,到达顶部我看到的眼前的一切真的太美啦,那是我看到的最美的雪景,白茫茫的一片,远处有一片空的平面,太阳仿佛是从那边升起,远处是一片林子,近处都是在拍照玩雪的人。脱下手套拍照不到一分钟,整个手就没有了知觉。差不多20多分钟吧,我们受不了山顶的温度,于是和我的小伙伴坐摩托车下山了。在等待其他团友的过程中我们进了热饮屋,也是需要消费的,十块钱一杯奶茶。一个小时左右等到其他队友都相继返回,导游把我们团开往亚布力附近的饭馆吃完最后一餐就回哈尔滨了。最后一餐吃的还不错,是铁锅炖,上次自己和小伙伴吃的是铁锅炖鸡,所以这次吃了铁锅炖鱼。



就这样结束了行程,大概四点左右和我的两个小伙伴返回了哈尔滨,入住了另一家青旅。冰城之家比卡兹青旅的卫生更差,可能是哈尔滨旅游旺季来了,现在床位都涨了。反正出来旅游都只是晚上住一会儿而已,就将就两天就回去了。



24日晚上平安夜,也是我们从雪乡返回哈尔滨的那天晚上。我们同先前在卡兹旅社认识的三个去雪谷的小伙伴汇合了。他们跟我们讲他们两天的行程,包括他们上午花了五个小时左右从雪谷穿越到了雪乡,中饭都没来得及吃,吃了一点自己买的干粮,然后旅舍就把他们送回来了,雪乡的景都没来得及参观。其实作为一个户外爱好者,我倒是挺羡慕他们有这段在雪中穿越远距离的经历。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去去吃了东北菜,饺子、锅包肉、麻辣拉皮、猪肉炖粉条、炖豆腐等等,这算是我留在哈尔滨的最后一顿,还挺丰盛。

原本我计划去漠河,但是据说漠河还要冷,而且从我出发的那天起,这四天我都几乎没怎么睡好,而且感觉特别冷。冬至过后的哈尔滨大降温,比我来的那天下降了10度,平安夜那天晚上零下18℃,后来25日圣诞节当天还下起了雪。虽然我来的时候没有下雪,但是看了,也感受了东北的严寒就够了。如果哪一天我实在没想通还是会去漠河,感受中国最北的严寒,留给自己一点念想也好。雾凇也没有看到,因为那几天天气都挺好,没有下雪,而且雾凇也需要天气和运气来看,所以下次如果能有那样的运气,我希望我不是一个人去看。

从哈尔滨返回家,同我去哈尔滨的路途一样曲折,高铁、卧铺、汽车,一天到家可把我累坏了,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着睡和吃。
本次往返共五天算是经济之旅,路费加住青旅还有吃喝共花费3000元左右。
提醒各位小伙伴,一定要注意防寒,最好是厚的羽绒服、帽子、手套、冲锋衣更好,另外要贴暖宝宝,无论是身上还是脚上,对于女生更要注意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