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火了,喜欢机器人的孩子前途光明!
问:目前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
答:必须是“新工科”!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工科”呢?
“新工科”为啥这么火热?
高校如何发展“新工科”?
哪些高校“新工科”专业比较强悍?
升学情况如何呢?
小编这就来为你一一解答。
答:必须是“新工科”!

一、什么是新工科?
新工科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新工科的建设,一方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首先是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新工科”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并瞬间成为热词。
二、“新工科”凭啥就这么火?
有人形容人工智能为首的“新工科”是“横空出世”“平地惊雷”,不知道怎么几天都火遍全国。但实际上,最近几年相关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只是大家都还未能明确“新工科”的概念。
从前年开始,由全国总工会推出的大国工匠就已经逐渐走入社会,为公众熟知。这背后是我国多年来积累的实践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中国制造2025面临重大挑战等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
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的区别是什么?
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正因为如此,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新经济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新工科”就业去向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工科”已经成为大学里最火的专业。从目前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情况看,电子技术类、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等专业将纳入“新工科”的范畴。它的就业去向是什么样的呢?
航空航天类专业。有些考生家长担心学了航空航天类专业将来毕业要到艰苦的偏远地区工作。事实上,目前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在软硬件条件上已有了极大改善,大多数研究机构都设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沈阳等大城市。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就业面向的不是科研院所就是高科技企业,起点一般都是研究生,本科生需求并不多。既然市场需求如此,考研和出国深造的势必就多了。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从华北电力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2016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考研占12.5%;出国占1.79%;签约占83.93%;未就业占1.79%。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有很多,就业岗位归纳起来主要有机械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研发人员以及机械产品的销售人员。

四、报考指南
- 部分专业对理科成绩有要求
部分专业对考生的理科成绩有要求。如航空航天类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钻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数学、物理的要求非常高;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喜欢科学实验和动手实践,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一颗深入探究新事物的好奇。由此可见,从小学习机器人学科的重要性。
五、2017最具创新力高校百强
4月18日,标准排名联合优客工场在北京发布“2017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位列前十名。
百强高校的分布和中国制造业基地的分布基本重合。榜单显示,百强高校分布在23个省市的35个城市。其中,江苏省有18所高校入列百强,北京市有17所,广东省有9所,上海市8所,陕西省8所,湖北省6所,山东省5所,浙江省4所。
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无疑,这百所最具创新力的高校也将是未来中国“新工科”大学的重要成员。
人工智能的崛起已然势不可挡,让孩子尽早接触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是增加孩子未来竞争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