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說 | 邵荔:我更愿意把设计理解成科学
设计者说 | 设计者发声平台
| 第 50 位设计师 |
本期设计者说嘉宾——邵荔
曾毕业于德国施瓦本·格明德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专业
获德国知名IF设计大赛
意大利A 'Design等设计大奖
▲ 视频时长2'59''
文:邵荔
编辑:Dora
视频:辛宇
设计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设计是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科学,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那科学是什么?科学是规律,是原理。
因此,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设计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细化到产品设计领域,处理产品与用户的行为以及心理之间的关系则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往往只是在做产品本身,而忽略了产品背后用户的真实需求。事实上,用户需求是一个应该被摆在产品设计之初,进行多维度考量的重要议题。
以下面这款便携式制氧机为例。
在做制氧机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花费了很多时间用于前期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技术调研、产品调研、市场调研等一系列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还是对于“人——用户”的研究。
制氧机的主要目标用户是患有COPD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这类病人长期依赖医院或是家用的制氧机进行治疗。部分出现呼吸衰竭的病人甚至被建议每天低流量吸氧15小时以上,这就意味着,这些病人几乎一天都要在医院或者家中度过。
我注重在产品开发的前期就对用户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并最终把它可视化出来。为了了解这些用户,我去了医院实地调研,走访了COPD病友协会与病人坐下来聊天,并且扮演病人的角色模拟他们的日常活动。
这种体验式的挖掘用户需求的方法很奏效,得出的结论根本而直接,最接近真实——病人们最核心的需求是摆脱疾病的困扰;退而求其次,他们则希望在生活中能不被当做病人对待,像健康人一样不受限制地生活。
这就意味着,作为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者,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将在于尽可能让用户获得和健康人一样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对产品的使用体验,更是回归正常生活的体验。
正常的生活包括了工作学习、购物消费、运动休闲等,这些活动显然不能局限在家中。因而在日常生活中,COPD病人不可避免地需要拖着热水瓶一般的制氧机出现在公共场合。另COPD病人难堪的是,如此一件傻大粗的设备必然会吸引来的异样目光,而往往这些的“异样目光”对病人造成的影响比疾病本身更加可怖。
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试用等手段,挖掘出用户需求点和需求强度后,我们需要将这些抽象的需求量化,最终得出可操作的结论。在功能层面上,用户需要的是:小巧,便携,不麻烦;在心理层面上,用户想要的是:温和,可靠,不张扬。
综合以上,我们初步将产品定性为便携可靠而又可以被“忽略”的新型制氧机。
用户所提出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尺寸,形状,材料,颜色,携带方式等等所有产品特征的定义。而如何去定义这些特征,就是个科学问题了。
例如颜色的定义,就涉及到色彩心理学。为什么医院里多用低饱和度的颜色?为什么儿童产品几乎都是高饱和度的颜色?色彩心理学可以解释,因为色彩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具有普适性,一致性。
基于这一原理,NEO2使用了可以带来温和情感体验的浅棕色和米白色,以及产生平静感觉的浅湖蓝和象牙白色。从颜色这个维度,实现了温和,可靠,不张扬的目标。
设计师在构建设计动机与设计结果之间的桥梁时,除了要运用到考虑并且运用到科学性以外,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逻辑思考力。
举个例子。基于NEO2用户对产品温和,可靠,不张扬的情感体验的需求,设计者定义出符合以上情感需求的色彩组合。这种有前因有后果的思辨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设计逻辑性,逻辑性是设计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新技术的加持以及软硬件的结合,虚拟产品与实体产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设计产品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
设计师好奇的目光和学习的脚步应该永不停止。
设计师语录
“多角度,全方位地建立起设计动机和设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产生“好产品”的重要途径”
“设计不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东西,他应该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由于产品本身包含类别极其广泛,未来的产品设计应该走向一个更加融合且碰撞的领域。”
——邵荔
[ 见证中国青年设计力量 ]
一只梨未来设计师培养计划,打破设计围墙,让中国创意人才在职业提升及求学求职上得到真正提升。
| 第 50 位设计师 |
![]() |
本期设计者说嘉宾——邵荔
曾毕业于德国施瓦本·格明德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专业
获德国知名IF设计大赛
意大利A 'Design等设计大奖
一只梨:德国产品设计师邵荔_腾讯视频
▲ 视频时长2'59''
文:邵荔
编辑:Dora
视频:辛宇
![]() |
设计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设计是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科学,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那科学是什么?科学是规律,是原理。
因此,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设计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 |
▲ 设计思维(图片来源于网络) |
细化到产品设计领域,处理产品与用户的行为以及心理之间的关系则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往往只是在做产品本身,而忽略了产品背后用户的真实需求。事实上,用户需求是一个应该被摆在产品设计之初,进行多维度考量的重要议题。
以下面这款便携式制氧机为例。
![]() |
▲ 邵荔设计的已投产医疗用品 NEO2 |
在做制氧机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花费了很多时间用于前期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技术调研、产品调研、市场调研等一系列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还是对于“人——用户”的研究。
![]() |
▲ 马斯洛需求理论 |
![]() |
▲ 基于马斯洛原理的多维度需求分析(德文) |
制氧机的主要目标用户是患有COPD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这类病人长期依赖医院或是家用的制氧机进行治疗。部分出现呼吸衰竭的病人甚至被建议每天低流量吸氧15小时以上,这就意味着,这些病人几乎一天都要在医院或者家中度过。
![]() |
▲ 邵荔(中)在德国医院实地调研 |
![]() |
▲ 用户需求调研进展 |
我注重在产品开发的前期就对用户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并最终把它可视化出来。为了了解这些用户,我去了医院实地调研,走访了COPD病友协会与病人坐下来聊天,并且扮演病人的角色模拟他们的日常活动。
这种体验式的挖掘用户需求的方法很奏效,得出的结论根本而直接,最接近真实——病人们最核心的需求是摆脱疾病的困扰;退而求其次,他们则希望在生活中能不被当做病人对待,像健康人一样不受限制地生活。
![]() |
▲ 患者在医院接受吸氧治疗 |
这就意味着,作为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者,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将在于尽可能让用户获得和健康人一样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对产品的使用体验,更是回归正常生活的体验。
正常的生活包括了工作学习、购物消费、运动休闲等,这些活动显然不能局限在家中。因而在日常生活中,COPD病人不可避免地需要拖着热水瓶一般的制氧机出现在公共场合。另COPD病人难堪的是,如此一件傻大粗的设备必然会吸引来的异样目光,而往往这些的“异样目光”对病人造成的影响比疾病本身更加可怖。
![]() |
▲ 用户需求点的量化分析(德文) |
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试用等手段,挖掘出用户需求点和需求强度后,我们需要将这些抽象的需求量化,最终得出可操作的结论。在功能层面上,用户需要的是:小巧,便携,不麻烦;在心理层面上,用户想要的是:温和,可靠,不张扬。
综合以上,我们初步将产品定性为便携可靠而又可以被“忽略”的新型制氧机。
![]() |
![]() |
▲ NEO2产品构思细节图 |
用户所提出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尺寸,形状,材料,颜色,携带方式等等所有产品特征的定义。而如何去定义这些特征,就是个科学问题了。
![]() |
▲ 产品结构 |
例如颜色的定义,就涉及到色彩心理学。为什么医院里多用低饱和度的颜色?为什么儿童产品几乎都是高饱和度的颜色?色彩心理学可以解释,因为色彩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具有普适性,一致性。
基于这一原理,NEO2使用了可以带来温和情感体验的浅棕色和米白色,以及产生平静感觉的浅湖蓝和象牙白色。从颜色这个维度,实现了温和,可靠,不张扬的目标。
![]() |
▲ NEO2的最终使用效果 |
设计师在构建设计动机与设计结果之间的桥梁时,除了要运用到考虑并且运用到科学性以外,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逻辑思考力。
举个例子。基于NEO2用户对产品温和,可靠,不张扬的情感体验的需求,设计者定义出符合以上情感需求的色彩组合。这种有前因有后果的思辨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设计逻辑性,逻辑性是设计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新技术的加持以及软硬件的结合,虚拟产品与实体产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设计产品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
设计师好奇的目光和学习的脚步应该永不停止。
设计师语录
“多角度,全方位地建立起设计动机和设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产生“好产品”的重要途径”
“设计不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东西,他应该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由于产品本身包含类别极其广泛,未来的产品设计应该走向一个更加融合且碰撞的领域。”
——邵荔
![]() |
[ 见证中国青年设计力量 ]
一只梨未来设计师培养计划,打破设计围墙,让中国创意人才在职业提升及求学求职上得到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