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4 小論文 移動電話見證科技發展」
移動電話通常稱之為手機,是一種可以在廣闊範圍內移動的電話終端設備。從1972年Martin Cooper開始著手開發移動電話到如今,無論從技術本身還是從外觀設計,移動電話都經歷了一個全方位的變化。從“大哥大式”到後來的翻蓋,滑蓋,側滑蓋,到如今的全面屏智能設備,移動電話伴隨科技的進步也在不斷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無論從外觀設計形式還是技術層面,可以從用HaaS,SaaS 和 AlaaS 三個模式來歸納手機的變化。
第一時期:HaaS,即“硬件服務”。
移動電話處在萌芽時期,誕生了第一台手機Motorola DynaTAC 8000x。此時期移動電話主要用於通話,從造型設計上已經能見到明顯的人機工程學的影響,即便是最初時期已然能夠看到西方設計對科學的方法觀和理性邏輯的追求。緊跟設計需求和理念,顯眼的按鈕,長長的天線,剛好處於耳朵和嘴巴位置的輸出、接收設備。沒有任何多餘之處,所有的設計都圍繞著“通話”這個關鍵詞。“HaaS”的移動電話受當時技術限制,與今天相比顯得又大又重。以DynaTAC 8000x為例,其重量達到2磅,但卻只有半小時的通話時間,“貴重的磚頭”這個形容詞一點也不誇張。隨後根據各種反饋與優化,移動電話開始逐漸將體積縮小,1995年面世的Motorola 8900,在外觀上已經為按鈕加上了一層防止誤操作的蓋子,成為了第一代的翻蓋手機。8900相比之前的設備已經多了一塊可供用戶目視操作反饋的單色屏幕。天線依舊採用外露,只是相比之前的更短,手機在大小,重量和用戶體驗反饋上已經做了很大的改善。
HaaS時期的電話,受制于技術和材料等限制,在設計上都非常單一,留給設計師發揮的餘地非常有限,可以說這個時期更多的重心是著力于人機工學。隨後漢諾佳推出的CH9771則為手機的設計帶來了一個飛躍。淨重168g,不但具有流線型的機身設計和隱藏式的內置天線,更是提供了灰、黑、紅三種顏色的選擇。其中Nokia 7600更是打破了傳統手機理念,結合了最新科技與嶄新造型,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和創意生活。此時的手機設計已經進入了HaaS的高峰時期,除了更輕更小,設備更是提供了拍照,錄製動態影響,MMS多媒體訊息和電子郵件,音樂欣賞等功能。由此開始,“HaaS”的手機由僅僅只能提供通信服務開始向提供多元化服務進化。
第二時期:SaaS,即“軟件服務”
“巨大笨重”的手機無論在攜帶還是在操作上都會給用戶帶來非常多的不便,因此“SaaS”時期設計師在前一個時期的基礎上開始結合新技術,逐漸減小手機的整體大小,減輕手機的重量。在交互的設計上減弱物理鍵的存在感,通過在屏幕上用各種手勢操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iPhone。1993年,IMBSimon 作為全球第一台觸屏手機,結合了手機和PDA功能。但早期的觸屏手機需要藉助觸屏筆,體驗比較差。人們通過在長時間的實踐體驗中總結出了手機的各種問題,形成正確理性的設計價值標準,幫助手機發展始終走在正確道路上。
“SaaS”時期在外觀設計上已經看不到外露的天線,物理按鍵也不再像“HaaS”一樣多,很多只是保留了HOME鍵的存在,減小了在一定情況下的誤操作。為了給觸摸屏提供更大操作空間,手機屏幕開始設計的更大,分辨率更高。並且在手機的邊緣設計了安置觸屏筆的專門空間。2007年推出的iPhone 2G採用了不可拆卸的電池設計,因此在後蓋和“包邊”的設計上帶來的整體性更強,“機器設備”感逐漸減弱。較“HaaS”相比,攜帶更加方便,外觀更加好看。移動電話在功能上越發開始向電腦靠近,內置軟件逐漸變多,逐步開始改變人與隨身設備的關係。
第三時期:AlaaS,即“人工智能服務”
“AlaaS”時期,手機外觀設計與“SaaS”時期差別不是特別明顯,但屏幕普遍比
“SaaS”設計得更大。“AlaaS”對於屏幕技術的進步,觸摸筆已經淘汰,人們可以直接通過手指操作,手機外觀設計已經徹底淘汰了觸摸筆的位置,更“規矩”的造型開始盛行。部分手機除了通過手勢或者密碼解鎖,更開始採用指紋或虹膜技術解鎖,在設計上針對指紋和虹膜技術做了專有的設計。在“SaaS”的技術上開始加入人工智能系統,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生物識別等技術的加入,加上新材料,處理器和更強顯示技術的融入,移動智能設備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2015年三星和GoogleNexus分別採用了玻璃和鋁製機身,國內也有廠商開始採用陶瓷機身。相比之前的塑料或複合材料,更精緻更耐用成為追求,“AlaaS”無論是在軟件還是在硬件環境上都實現了質的飛躍。隨著手機材料的越發廣泛,用戶對手機外觀時尚和質感上也越發挑剔。好的配置加上足夠精美的外觀設計才能贏得更多用戶的喜愛。iPhone的siri,Google now,Microsoft 的小娜代表了今後的一種設計趨勢,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與運用,AI領域將在移動電話上運用得更加廣泛。“AlaaS”時期屏幕技術開始涉及到4K技術,但礙於續航能力技術的問題,4K還未普及,相比之前的板塊屏幕,曲面屏的出現顯示了技術飛躍給設計所帶來的明顯變化。
從早期的只能用物理鍵操控手機,到“SaaS”可以通用觸控筆直接在屏幕上操控,至“AlaaS”時期,技術從指紋識別上升到了虹膜識別,在軟件的設計上,設計思路已經從單純的邏輯代碼轉為生物技術的運用。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手機的設計無論在操作方式及軟件開發設計上還是在外觀造型上,都起了很大的影響。手機技術決定了手機的外觀,功能和人們的審美體驗,技術的進步帶來更新的設計,更新的技術通過更好的設計運用在生活上。三個時期技術的變革為三個時期的手機帶來了全方位的變化,技術對產品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