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感言 | 保持天真的智慧

27岁的第一天,在清迈的村庄里醒来。窗外树影幢幢,映在橙黄色的晨光里,像一幅镀了金边的田园画,完全来自大自然的创作。

清迈人总说“Jai Yenyen”,意思是慢慢来,别着急。整个小镇都像时间停格,节奏缓慢地流动。今年去了好几个地方,都崇尚“慢一些”的人生哲学。慢下来,才有时间和心情观察生活,享受生活,不被生活推动着往前走,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也许这是对刚刚步入27岁的我,很重要的一个提醒。是时候将“我”摆在很多人和事的前面,多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比起匆忙而频繁的他人社交,不如多与自己交流,了解自己真实的心意,不再为这个世界委曲求全。
今天我生日,又是一年里最温馨无负担的外来节日,人人相互祝福,表达爱意。这一天总是最为平和宁静,难免诸多情绪与感想浮上心头。写下来,是对自己一年成长的交待,也与你们共勉。我最熟悉又陌生的朋友们,我们又一起走过365天了:)

1,生活高于一切
从前的很多烦恼,来自于把种种琐事均看得太重。
丰子恺写儿童世界的真,说道:“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人在年轻的时候大抵都很像吧,还是个大儿童,常常在微不足道的小小烦恼里陷入漩涡,全副精力地沉溺于苦痛。
这是年轻人的纯粹,最真实最强烈的情绪。并没有不好,是人人都会经历的一段时光。
而我开始学会的是,放弃无关紧要的坏情绪吧。只需记住一点,只有生活实实在在是自己的,其他的一切只不过是构建其完整性的零件。倘若不能感知到生命里的美好,你所做的一切又是为了什么?
我们国人最爱“奋斗”二字。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奋斗的终极目的和意义。而我想,我们做的一切都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体验。比起心无旁骛地攀登,我更愿意走得再慢一些。人类社会设置一个又一个的顶峰,就是为了去收获沿途风光,而不是带着沉重的枷锁和镣铐盲目前行。

张爱玲在文章里自嘲自己是生活白痴,不懂与人相处,待人接物皆笨拙。而生活的另一种艺术,却很能领略。譬如如何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颠的绿叶。--我看她是过于聪明通透,撇去了一切生活可能带来的糟粕,单单留下最纯粹的生命的欢愉。
如此说来,年轻的朋友啊,如果离开一个糟糕的恋人,放弃一份没有乐趣的工作,远离一些庸俗的玩伴,都是生活变好的迹象,我们该欢欣鼓舞,无需为此伤心欲绝。
生活定是做减法的过程,能留下来的,都是命运最珍贵的馈赠。
2,做一个温柔的人
我今年才意识到,这世界上最迷人的、最动人心弦的、最让人一往情深的,是“温柔”二字。
温柔是最高级别的强大。于人温柔,是对世界极大的包容与耐性;于己温柔,是无愧于心的笃定;于物温柔,是心中清如明镜,懂得大爱。
3,认清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
这是一盆冷水。
一个人倘若到了27岁,依然对自己能够做到的,与自己做不到的毫无知觉,眼高手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力远低于自己的期待值,终日浑浑噩噩,那么确实应该进行一个深度的自我评估了。
这个时代鼓励“梦想”。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但我总觉得不该过分鼓吹“梦想”,使一部分并不真正拥有“梦想”的人忘记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只想着投机取巧,快速致富,成为“人生赢家”。
资本膨胀的年代,既能给天才以机会,也给自大的人以幻想。多少人憋着一口气,看别人光鲜亮丽,叹自己只欠一个机遇。你应该明白,你欠的也许不是机遇,而是本领。
机遇总会留给有准备有实力的人。越是这样的时代,越不会遗漏在任何领域有所长且懂得发挥的人才。做好自己擅长的,一定不会被亏欠。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石头,经过打磨,也许能变成璀璨的玉器。而一出泥土就想镀金的顽石,势必在大浪淘沙后被狠狠淘汰出局。
4,请拥有必要的安全感
“我没有安全感”。这句话可用于情侣间小小的撒娇,但请别作为自己逃避现实、怨恨世界的借口。
对事业没有安全感,是缺少议价的实力。对感情没有安全感,是缺少自我的信念。
我见过一些“缺少安全感”的人,把恋人与异性之间的只言片语当成十恶不赦的罪状,恶语相像,出口成脏,充满了暴躁和怨念。说起来也是可怜人,越是对爱人缺乏基本的信任,越是爱得卑微谨慎。
年轻的时候,我也不懂得这个道理。但长大后,知道好的爱情是灵魂相吸,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争不来抢不去。抢得走的爱人,抢去便罢了,何必失了自己的姿态?试图用铁笼守卫爱情,不留一丝喘息的空间,才会让自己魅力尽失。
无论在哪种情感里,你都是独立的个体。爱情来来去去,而你始终有自己的尊严、体面与坚守。这样的你,始终值得被爱。
5,保持天真的智慧
我遇到过所有“成功”的人--我把“成功”理解成达成梦想,过上自己最理想的生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始终葆有很天真烂漫的真心。即使年纪很长了,也依然有孩童的一面。
今年流行说人“油腻”,在我看来,“油腻”就是失去了童真的一面,是彻彻底底为欲望所操纵的“成人”。“成人”的目的性太强,无利不往,一举一动都生怕落了下风。小小的成就挂在嘴边,沾沾自喜,却容易因小失大,心态失衡。
而孩童最为“傻”,最一根筋,肯为着一个目标牺牲大部分世俗标准下的获得,不太被旁人的嘈杂声音所打扰。
27岁这一年,发现很多渐行渐远的老友都变成了真正的“成人”。曾经会为一首曲子谱出心中诗句的人,如今张口闭口就是钱、车和房,无他。样子也变了,几年前还是稚嫩的脸转眼间也竟油腻起来,心中难免悲凉。
之前我转过的钱佳楠的《上海市声》里说,长大后的话很容易就说完了,生活让很多人的话变得索然。“而学生时代的喧闹有着青春的底色,无知无畏,且生命中没有什么莫大的悲哀,自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
如今的我在想,保持天真实则是一种极大的智慧。世人以为“懂事”便是成熟和长大,而最聪明的人,根本不会长大,他们有成人的智识和孩童的心境,是最通透可爱的人。
这是我写于今日的有感而发。27岁,不大不小,于我而言,既无心做“永远的少女”,也不想投身“佛系90后”,只想做一个始终对生活有爱的,温柔的,自知的,天真的人。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look(liuxiaobamboo_look)

微博:刘筱bam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