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中国人的孝顺,顺才是首位
原创 2017-12-21 电影里看人生百态 李慢慢的wuli板凳儿
跟孩子的幸福相比,传宗接代更重要
hi,大家好,今天要聊李安的电影《喜宴》。

男主角是一个留美多年的同志,跟男友一起生活平淡而幸福,可台湾老家的父母并不知道儿子是gay,总催着他相亲结婚。
被催得不耐烦之际,男友提出不然找个女孩假结婚算了。他们的一个女性朋友,上海来的女画家,非常贫穷,没有得到身份,随时可能被遣送回国。如果男主和她结婚,不但在危难时刻帮了她,他们也会少交许多税。

谁知道,父母听说儿子要在美国结婚,立刻买好机票要来见证。千里迢迢赶来却发现儿子只是在市政厅公证了一下,压根儿没有办婚礼的打算。

母亲看过程式化的公证,觉得对儿媳超级愧疚,在市政厅门口抱住儿媳大哭起来,委屈你了!

父亲的老部下在美国经营一家高级的华人饭馆,提出要帮老首长办喜宴,让他面子上风风光光。

于是,我们就见识了中国传统的婚礼和闹洞房。老外觉得很不解,印象里中国人都是保守又内敛的呀,怎么在喜宴上就能这么疯?

“这是中国人五千年来性压抑的结果。”
一对新人被灌得不省人事,本来就对男主有好感的女孩稍一勾引,就顺理成章“入洞房”了。

没想到一次就中招,怀孕了!这下糟糕,本来打算好生伺候着父母回台湾,三个人再恢复原来的生活,突然到来的小生命,打乱所有人的节奏。
婚是假的,一个穷到像样房子都租不起的女人,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养小孩呢?只能打掉。

除了婚礼前给自己父母打电话时脆弱哭过一回,女主全程都很刚烈,很坚决,透着一股“背水一战”的狠劲儿,她知道自己必须为生活和事业拼尽全力,无法分神抚养小孩。
不过,去医院打胎途中,心中的母爱忽然升腾起来,让她决定留下这个孩子,三个人共同抚养。

父母得知孩子保住了,这才准备返程,登上回老家的飞机。

其实,爸爸虽然不会讲英文,却也眼看着儿子这许多年没有结婚打算,到了美国又发现他跟房东小伙儿非常亲密,猜到他的性取向。

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使心里明白,他依然想让儿子娶个媳妇传宗接代。他知道儿子是同志这件事,只告诉了儿子的男友,对其他人都保密,也许会把这个“我知道”带进棺材。

所以说,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孝顺孝顺,顺比孝更重要。跟孩子的幸福相比,父亲心中第一位的是“我们家的香火”,只要你能够顺我们的意,就是好儿子。

父母一辈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老的呢?大概是不小心就打起瞌睡来那个时刻吧,儿子看着父亲曾经高大的身影缩成小小一只,曾经强壮的身体被疾病一次又一次摧残,还是顺了他的意吧。

最后一个镜头,父亲过机场安检时,高高举起双手,何尝不是对衰老的自己和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投降呢?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喜宴本身和参加喜宴的客人们表演非常真实自然。
因为他们就是真实的、在美国打拼的华人们,并非为了钱才来当群众演员,而是怀抱着对李安这样一位华人导演质朴的感情,为了“同根生”的同胞团结和互帮互助而来,所以这段特别好看。

还有李安一家全体出镜当宾客,二儿子扮演跳床小孩儿,戏份还挺重,连床单用的也是李安当年和夫人结婚用的那条。
喜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第二部,前两部都在展现父子之间的感情,而我很喜欢的《饮食男女》是第三部,是讲父女情。
三部电影里,父亲都是由“老戏骨”郎雄扮演的,父亲的强势程度,也是第一部《推手》最强,第三部《饮食男女》最弱。
创作者最初的作品,很大程度来源于自身经历和体会。
李安没有遵从父亲意愿留学当博士搞学问,而是去学了电影,虽然毕业作品受到一致好评,可毕业六年都没个正经工作,要靠妻子工作养家。
连岳父岳母都偷偷问过女儿,要不我们投点钱,让他开个小买卖呀?老这么闲在家不是个事儿。
想来李安的父亲可能更容易把焦虑表露在外,所以他前三部电影父亲的强势形象,应该都是在探讨自己对父子关系的思考,直到拍完三部曲,才真正走出父亲的“阴影”,更能做李安自己。
而主人公在更包容的美国留学生活,他在大众社会中更自由自在,却也无法跻身更主流的美国社会;一但回到传统的中国家庭,又要继续五千多年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保守身份。电影对中西之间的文化冲击和边缘性身份的展现,也是海外华人心境的深刻反映。

在浓缩的时间里看人生百态,果然是好电影~

板凳儿姐姐李慢慢
电影里看人生百态
点击可回顾近期精选哦:
前方高甜~超级喜欢你,喜欢到想把你装进口袋里!|小南的迷你情人
还能在哪看到我:新浪博客、微博、知乎、豆瓣、今日头条、uc大鱼、网易新闻、一点资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