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黑水城遗址
这是秋天写的两篇文章。
初秋时节,天气很热。我应邀乘王姓朋友新买的二手越野车,同他一道去踏访闻名史学界的黑水城遗址。这辆旧车有四个轮子,没有空调,但是八面透风,所以坐到里面很凉快。越过贺兰山,进入了阿拉善,路上车辆不多,我的朋友开了大半辈子汽车,驾车技艺非常高超,凭着技巧把破车开出了豪华赛车的风采,不过,汽车颠波很厉害。王姓朋友边开车边大声说:“日子过好了,我们他妈的也老了!”
我呵呵大笑,对朋友发出的感慨表示有同感。
从银川到额济纳旗全程约七百五十多公里,朝发夕至,我们当天夜宿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库布镇,蒙古语意为“大海的深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额齐纳旗是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的故乡,她那浑厚醇美的歌声,萦绕在达来库布镇的大街上。
次日上午,天气很好。我们驱车前往黑水城遗址,黑水城遗址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二十五公里处的弱水东岸。秋风瑟瑟,黄沙漫漫,我们远在十多里之外,就看见了几座耸立于夯土城墙上的方座尖顶白塔,其中两座白塔造型大小基本一致,塔势如同从沙海中涌出,矗立在蓝色的苍穹之下,放眼望去,那残破的城垣,孤独的身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大夏英雄正在唱着党项悲歌。
遥想当年,黑水城也曾有过辉煌。
《山海经》曰:“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弱水上源指今甘肃省山丹河,下游是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流入内蒙古境內,当年,党项人称这条河称为额济纳河,将水边所建的城市命名为额济纳。汉人称之为黑水城,蒙古人则称其为哈拉浩特。
《西夏书事》记载的甘州(今甘肃省张掖)是个好地方,书曰:“甘州东据黄河,西阻弱水,南跨青海,北控居延,绵亘数千里。通西域,扼羌瞿,水草丰美,畜牧孳息。”
宋朝初年,夏州(治今陕西靖边)李氏政权崛起壮大。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夏五月,二十五岁的李元昊奉父亲李德明之命率军党项骑兵铁鹞子,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出发,越过贺兰山长途奔袭,突然进攻了甘州回纥汗国,夜落隔可汗与其他的回纥部众,兵败出奔逃,西越当金山口(今甘肃,青海,新疆交界处),到阿尔金山(新疆东南部山脉)一带去游牧了,甘州划入了李氏政权的版图。
李元昊攻取甘州之后,又出奇兵突袭了西凉(今甘肃省武威凉州),很快就占据河西走廊,控制了自汉朝以来中原王朝和西域的通商之路。李元昊在设置兵士防守其地之后,自豪的跃身上马,鞭敲金镫响,高唱凯歌还。笔者以为,黑水城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修建的,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人的入侵,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商贸的繁荣,逐渐增加了庐舍,商铺,作坊,驿站和佛寺。
李德明死后,李元昊继位。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公元1038年)冬十月十一日,三十五岁的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南郊筑坛称帝,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在西夏境内设置的十二个监军司(类似今天的战区),黑水城的“黑山威福军司”是十二监军司之一。从史料上看,黑水城外是农业耕作区,士兵、官员、商人和僧侣生活在城内,黑山威福军司用烽火信号或驿马,与黑河中游的肃州(今甘肃省酒泉)驻军保持联系,遥相呼应。
黑水城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了数百年时光流变,黑水城也曾是西夏的边防要塞,守卫着的西夏京畿的安全。在七百九十一年前,黑水城被战争和地震给摧毁过一次,当时保留下来的建筑最多的应该是佛塔。
那是西夏乾定四年(公元1226年)春二月,成吉思汗亲率十万蒙古大军第六次征战西夏,蒙古军度沙漠,入河西,击散西夏军诸部,围攻黑水城。《西夏书事》仅用两句话记述这场战役,“蒙古攻黑水城,破之。蕃部(夏军)死者数万”,可以想见当年的黑水城之战是多么的惨烈。成吉思汗又连破数座城邑,进围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这一围就围了半年,次年,月,西夏京畿发生强烈地震,中兴府宫室多坏,皇城夜哭,次日,皇帝李睍 [xian] 投降, 要求宽限一个月再献城,蒙古军英应允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征战中坠马受伤,秋七月,在六盘山下去世 ,蒙古军秘不发丧。同月,李睍举族举族随蒙古军晋谒成吉思汗,行至萨里川 (今宁夏海原县),蒙古军遵成吉思汗之遗嘱 ,将李睍及皇族全部斩杀, 蒙古军涌进中兴府 ,立国一百九十六年的西夏灭亡了。
蒙古军灭了西夏之后,又先后灭了金朝与南宋,建立元朝。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复并扩建了黑水城,将其改名为“亦集乃”城,(亦集乃是额济纳的蒙古语变音),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统领军政事务。俯仰之间九十八年过去了,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北迁的元朝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与明朝对峙,并且不断袭扰元朝西北部城寨,危及兵民安全。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夏六月,朱元璋派出三路大军出塞北伐,任命名将冯胜为征西将军,讨伐北元扩廓帖木儿,冯胜到达集乃路,守将卜颜帖木儿也开城投降,冯胜率领元朝大军又在别笃山(今额济纳旗北)大败北元岐王朵儿只班,乘胜追击俘获北元将领二十七人及马驼牛羊十余万。此时的黑水城成了明朝的边城,但是明朝并没有在黑水城设立军政机构。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三月,朱元璋诏令西平侯沐英率领陕西明军进攻北元,沐英行军到达灵州(今宁夏灵武),派出的侦察兵探察到北元大将脱火赤率领部众已经到了黑水城,于是沐英率部急行军渡过黄河,翻越贺兰山,乘夜合围北元军队,脱火赤遭到突然袭击,未经激战就被明军俘虏了,明军获胜南下。
光阴荏苒,由于明朝在西北的防务实行收缩政策,及水源枯竭等诸多原因,饱经沧桑的黑水城被明朝放弃,从此黑水城孤悬大漠,任由风沙吞噬,逐渐被黄沙半掩。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黑水城遗址近在眼前。
太阳越升越高,天很蓝云很白,由于这个时节还不是旅游旺季,所以游人不是太多。我和朋友走近黑水城遗址,看到遗址的周围尚有一些土坯房舍的残垣、干涸的河道及农田的残貌。
城廓虽然保存基本完整,但是已呈颓垣败壁之状。城外有多处的黄沙都快涌上了浑厚的黄土城墙,有几处黄沙已经漫上了城墙,此时有不少游客漫步在沙堆上,有两个穿红衣服的少女特别显眼,俩人扬起手臂奔跑欢呼,很是灵动活泼。
黑水城为长方形,分为东西两部分,城东西各有一座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在四面城墙外侧均有御敌的马面。西城为军政官署和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东城则为吏民和军队的居住区以及仓库等。
我和朋友边看边谈,走入了古城内,看到城内所有建筑荡然无存,地面全是砂砾,仅有零落的几处土堆,除此以外看到的基本上就是残瓦、碎石、瓷片了,但是官署、兵营、府第、粮库、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依然清晰可辨,那五座佛塔的白色墙皮已经脱落的斑驳陆离。
我脚踏着木板铺就的道路走得很慢,想的很多,产生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可以想见的是,在西夏时期,这里衙门署戒备森严,兵营有序井然,府第轻歌曼舞,粮库千仓万箱、佛寺梵音抑扬,民家炊烟袅袅,店铺叫卖声声,作坊锤声叮当,街道车水马龙,驿站人来车往,农舍鸡犬相闻,古道上铃驼铃悠悠,农田里闪动着兵民劳作的身影,城里城外呈现着一派繁荣景象。
夕阳西坠,在大漠上空奔波了一天的太阳又红又大,此时到观景台上拍摄日落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我和朋友不懂摄影,也就没去凑那个热闹。
我和朋友从城内走出来,又绕着残缺的城墙边走边交谈,朋友深有感触的说:“我很喜欢黑水城这样的大漠孤城,这里有浩瀚戈壁,有茫大漠,还有历史文化遗迹。黑水城的天空就像蔚蓝的大海,白云就像海里的帆船,就是风大,呼呼作响。”朋友又问,“老哥,你怎么看?”
"大漠的蓝天比海大,白云帆船很好看。"我百感交集,又说,“老弟,我站在这里看着荒漠中的黑水城,感受那段几乎被湮没的西夏历史,更痛恨列强对黑水城遗址的破坏,掠走了难以数计的大夏瑰宝。”
“痛恨也没有用,那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后,世界列强掠夺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的历史不会重演了!”朋友说的很洒脱。
“忆往昔,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趁机给中国造成很多危害,最严重的危害莫过于曾使中国丧失了领主主权,将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果没有那一段悲惨的历史,西夏文物何以流失海外?以史为镜,只有中国强大起来才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我说。
大海有水的 波澜,沙漠有沙的波浪。朋友又手指黑水城大门左侧的沙滩说:“老哥,你看,那边的曲线流沙,像是游动的五线谱,非常美丽!秋风吹过发出的声音,像是乐曲声。”
呼呼风声又像音乐声了,我的朋友很会想象。我放眼望去,沙漠中漾着的一道道波纹果然很美,但是我没有听到秋风吹出的音乐声,只听到了飒飒的秋风声,好像是那一道道残垣断壁,正在述说着往日的悲壮故事。城内外那些欲坠的残塔,残留的塔基,看上去令人触目惊心,那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海外盗宝者窜入黑水城,疯狂挖掘西夏文物留下的痕迹。
在清朝光绪年之前,黑水城遗址堪称是一座沉睡的西夏历史博物馆。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四月,一个名叫科兹洛夫的俄国的中校军官带领一支所谓的探险队,来到这里疯狂的挖掘,把大量的珍贵的西夏文物窃走了,随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盗宝者也纷至沓来,几乎把这里的宝物窃光了,黑水城遗址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今,汗牛充栋的西夏文物流落在几个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之中,从这个角度上说,黑水城遗址是继敦煌遗址之后,我国学术的又一处伤心地。
我和朋友在额济纳逗留了三天,又游览了塔王府,胡杨林等风景名胜,第五天下午回到了银川,王姓朋友的越野车还真把我颠的够呛。
朋友笑问:“老哥,坐车的感觉怎么样?”
我高兴的回答:“感觉很好,有点乘飞机颠簸的感觉,旅途很愉快。”
“哈哈哈……”朋友笑得非常开心。
过了几天,我坐在电脑前,总想写点什么,于是写了《踏访黑水城遗址》,又写了《黑水城之劫》。
2017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