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怀土
今天钢琴课时,娃爸打来电话说,他奶奶去世了。课后我们步行回家,我对娃说,爸爸的奶奶去世了,你还记得她吗?
娃说,记得,是太太。
不做声,过了半晌,才说,也很难呢。
我问,什么意思?
她一字一顿地说,“三十多岁还有爷爷奶奶活着的,有几个呢?能活到这么大年纪,已经很不容易了。”
又半晌,说,“她死去了也不要紧,她一定在天堂美美的呆着。”
我说,“哦,天堂,真的有吗?”
她说,“真的有。”
觉得她在安慰大人。
最近心神不宁,一次酒桌上,领导隔着一个人,不轻不重地讲,还是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不然以前的辛苦不都白费了么?
又说,不要横向比较,觉得好像跟单位很多人比起来自己很累,眼光要放远,不要看眼前。
尽是批评之辞,我知道在说我。
以前,全是夸好,最近却处处不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不可能不管孩子,一味的在非工作时间没日没夜的加班。
也不会逢迎。
觉得这个冬天真的是悲惨。上星期竟然鬼迷心窍的在网上算命,花了一笔小钱,却被人家三两句打发,说最近特别犯小人,且要犯很久,也没有贵人运。末了让我做法事,才醒悟。
这钱真的好骗,可是类似这种,连说他是诈骗都不能。
看布罗茨基的《小于一》,全书看的混混沌沌,却只深刻记住了他讲圣经里的三句话,“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我试过这样做,不但不抵抗,还要真心顺从,除了会真的获得一些愉悦,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我想耶稣为何不在前面加上四个字:对于弱者。
这本看完,又翻出一本钱穆的《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这本书是竖排繁体,我竟也看的津津有味,因为写的真是平易近人。他说,“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我除了小时候语文课上学了论语的零星几句话,从未读过论语,如今女儿在读,我负责每天给她注音、领读、释义,也记熟了书中的一些章节。历事30余载,此时通读却别有一番滋味。钱穆说论语的要旨最紧要是做人,从一个个具体的人出发,算人文哲学,不同于西方的哲学思想,从虚无到虚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照老夫子的圣言,我却只能从自己失败的经历来对照参悟,嗟然一叹。
以上内容太过支离,简直没有主旨,只好一句“小人怀土”,我所有的这些,不过都是些关乎个人的鸡零狗碎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