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电子阅读的兴起
数字时代下,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电脑浏览器阅读,手机平板阅读、还有新兴的以Kindle的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这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像从前那样怀着使命感,抱着一本书坐在桌前的场景越来越少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阅读更为廉价,只需打开手机浏览器或者阅读app,就能随时随地的阅读。阅读方式的便利,让人们的阅读量有所提升。虽然的传统纸质阅读有所减少,但同时电子阅读的兴起让人们有了更方便的阅读,总的来讲阅读总量不减反增。
阅读的娱乐化、碎片化
数字媒体让人们的阅读的选择也更多。相比传统的出版社,网络上的书更倾向于娱乐化、碎片化。
中国的特色的“网络文学”是娱乐化的最好的体现。数十万字的网络文学作品,没有深层次的文化价值,侧重点在于提高点击率博人眼球。今年来网络文学的质量有所提升,但娱乐化的属性难以根除。
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人们能够有效的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虽然碎片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但碎片化的方式也让阅读的质量有所下降。根据Google2010年的一项针对人们的浏览网页的模式的一项调查,发现人在浏览网页时眼睛扫描的轨迹呈“S”型,表明了网页浏览的方式在提升阅读速度的同时也有大量信息的遗漏和缺失。传统的纸质是阅读的逐行逐字的阅读方式,人们会更注意字里行间的信息。
知识焦虑
现今,读书的目的倾向于娱乐和提升职业技能,很少人会选择去文学作品去提升自己的素养。人们步入职业岗位后,阅读的时间被极大地压缩,阅读的选择更加狭窄。迫于职业上的压力,人们会选择职业类的书籍进行技能的提升,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阅读趋向于目的化,注重结果,忽略了阅读的过程,急于通过阅读的方式去获得最多的有用信息,让“阅读效率”最大化,这样的阅读方式表面人们处于“知识焦虑”状态,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却不能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这样的状态让恶化了阅读环境。
科技的进步、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阅读的方式更加便利。但却没有给阅读的氛围带来明显的改善,根本的原因是阅读的收益是缓慢的,如果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会让人很失望。想要得到消遣,视频媒体做得比阅读要好得他多。想要获得快速的提升,看一些指导总结性的书籍往往见效会更快。
阅读环境的改善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文化层次上的。人的习惯和社会环境才是影响阅读价值最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