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观后感--其实倒不如说引发的一系列回忆与感想
本来昨晚就定好了今天的行程:中午把前一天多点买的排骨炖白萝卜,再炒个西兰花当午饭,吃完饭去北京图书馆科技分馆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晚饭在星光大道,吃完饭看芳华。中午饭还是正常,想着吃完饭阳光正好,坐在床边晒了会儿太阳追了会儿剧-柒个我,艾玛还挺好看的,弹幕可劲着夸张一山。不知不觉赖到晚饭点,7点15看的电影。一个人的位置,D排9座,左手边的女生也是一个人。
故事的时间轴在解放后文革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一片红一片绿的场景。
剧情不想讲了,现在什么形容词也想不出来了,我唯一想到的是精神病,还有“当了解放军就没人欺负你”这句话
影片给我的感觉是压抑的。有几端特别催泪的场景,只是看得我眼睛生疼,喉咙干涉地咽不下。
压抑,是因为何小萍的经历不断让我回想起初中那段被孤立的时光,绝望到多少次在三楼的教室外阳台看下下面的世界,啊,要不跳下去吧。
太难过了,我没有朋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打水,寝室里没人说话,一个学期唯一说的话是起立,做下,交作业。不愿意跟父母倾诉,回到家就是作业作业,成绩成绩。那个声音说,你放弃吧,太难受了,一个人受不了,没有人理解你,没有人帮你,你已经对这世界绝望了。
何小萍被污蔑用搓澡巾当胸垫的人是她还被当众扒衣服,她声嘶力竭的喊出那句“我没有”差点让我崩溃,为什么我要受欺负,为什么不相信我?感同身受地让我崩溃。
这个女孩子不哭,收到父亲遗书的那刻她冲进雨中躲到小教室倔强的样子,再一次冲击着我,我想起初中那年下着小雨,父亲骑着自行车来接我放学,我委屈地把脸贴在父亲的后背上,眼角的泪无声息地溢出渗透在父亲后背的衣上。那是那么多日子以来唯一一次对着父亲倾诉,尽管是背对着,他可能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好多了。后来我都不愿意再那样哭泣,没有声息,只是流泪,就好像心被揪住了喉咙被扼住了一般,一次就虚脱了。
何小萍后来得精神病,意料之中吧,一个人压抑了太多藏了太多的话却一直都是一个人,该对谁诉说。幸好她后来跟刘峰。
我一直怀疑自己会有精神分裂,抑郁症或者反社会人格什么的。接触了一些心理测试正规非正规的,一般都是轻度抑郁。有时候想多了才是抑郁吧,所以大学以后一直让自己忙碌,充斥着各种比赛,创业,社团,看起来像是个青春四射的年轻人。可是,每当静下来思绪就开始飘向那些无边无际的空洞,黑暗。
一直安慰自己,每个人都有黑暗的因子,每个人都有忧郁的一面,并不用大惊小怪,平时开开心心不经常忧郁想不开就好了。于是也过了这么些年。
我现在其实挺好的,可以自己吃想吃的东西说走就走,电影其实一个人看几个人看没区别。有点波澜不惊了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