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藏小众景点
查看话题 >从清晨到日暮,从童年至老年
此次来德国最大的目的地,就是黑森林(Schwarzwald)。这片德国最大的森林山脉,位于巴登-符腾堡州,西边和南边是莱茵河谷。之所以被称为"黑森林",是因为山上大部分被松树和杉树覆盖,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我们所熟知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就发生在这里。
黑森林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北部从巴登-巴登(温泉重镇)到弗罗伊登施塔特(Freudenstadt),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因为颜色深且树林密,远远望去呈现浓重的墨绿色。中部从弗罗伊登施塔特到弗赖堡(Freiburg),汇集了德国南部传统风格的木制农舍建筑。南部从弗赖堡到德国和瑞士的边境,风光接近瑞士,山间的草地和牧场逐渐增多。
如今的黑森林依靠发达的铁路系统,成了旅游胜地和徒步天堂,因布谷鸟钟、黑森林蛋糕、黑森林火腿、蜂蜜和猪肘等出名。
行前和Z小姐查找资料制定路线,被中部的一个小镇希尔塔赫(Schiltach)吸引了目光。小镇很小,名气不大,网上能找到的介绍也很少,大部分游客都把它作为自驾途中的歇脚地,建议停留几个小时。但在看到照片后,果断抛弃了人气很旺的巴登巴登,决定把黑森林之旅的第一站放在Schiltach。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从海德堡出发,坐上火车,一路看着森林从稀疏到茂密,进入Schiltach时,已经身在深山。黄昏时分,天气阴沉。一下车,孤零零的车站,荒山野岭的寂静扑面而来。


车站背后,是流过全镇的小河,走过小桥,一片德国12世纪以来最有特色的建筑Fachwerkhaus(桁架结构建筑)就呈现在眼前。

过桥右转,走十多米左转上坡,就是小镇的中心广场。有市政厅,喷泉,集市博物馆,以及,我们投宿的老宅。



小镇的旅馆大多为家庭经营,把原先大家族式的房子改建成旅馆和餐馆。因为天色已晚,入住之后便在本家的餐厅里吃晚餐。餐厅布置得温馨典雅,透过蕾丝装饰的木窗户向外望去,有了油画般的质感。





深秋时节,山里已经很冷,在烛火通明的屋子里,用美食温暖肠胃。



第二天清晨,窗外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整个小镇都被森林里潮湿又凛冽的雾气包裹。 吃完早饭出门,已是10点。骤雨初歇,适逢周日,商店关门,空荡荡的大街小巷几无人烟,只有草木花树,和静立的房屋,被雨水一洗显得格外清晰,呼吸之中都是清新和凉意。 沿着街道往山上走,不多久就可以到半山腰,俯瞰这个仿佛陷入沉睡的小镇。






从山上下来,雨点渐急,正好去“水之殿堂”博物馆转转。这是由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卫浴品牌汉斯格雅(Hansgrohe)成立的,免费开放,实物展出了卫浴设施的历史变革,也呈现了该品牌所有的产品线,更可以直接体验各种产品和实验装置,另外,里面的所有介绍都附有中文。已经对欧洲博物馆提不起兴趣的我,居然在这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2个多小时。而我也自愿免费为这个专业又有趣的品牌打广告,以感谢这段风雨之中的快乐时光。




山中的雨一会儿下,一会儿停。顶着风雨四处晃荡。雨大了,就找个屋檐歇脚。阳光明媚的风景自然可爱,但阴雨绵绵中,更能找到世外桃源的安宁。





每家每户的院子里,大门口,窗子上,都有着充满童趣又各具特色的小玄机,俯下身看久了,好像真能钻进一个童话。如果有兴致流连在各式庭院中,我想一天时间也远远不够。









雨越下越大,周围更加空无一人,倒是鸭子们占领了河道和马路,雄赳赳气昂昂地自在适宜。

在淋成落汤鸡之前,躲进免费开放的各个博物馆,了解小镇历史。 两千多年以前,这里就是古罗马时代的交通要道,正式建城的时间大约在13世纪中叶,20世纪前,放排伐运和木材加工是主要的经济产业,1894年最后一批木材从金齐希河(Kinzig)顺流直下进入莱茵河(Rhein),结束了此地伐运木材的漫长历史。在博物馆可以了解到制作联排木筏的技术与当年筏夫们的生活,以及皮革产品与制造工艺。 现在的Schiltach常住居民不到4000人,以手工业和原料加工业为主,传统的制革业也已得到保护和发展。 下午1点多,回到中心广场,走进一家正在营业的咖啡馆。外面空无一人,店里倒是宾客不少,大多为中老年人。大家不管认不认识,进门彼此先打个招呼,小镇温暖的氛围,迅速把人包裹。一杯热巧克力,一块黑森林蛋糕,寒气退散,浑身舒畅。




著名的黑森林蛋糕,就起源于黑森林地区。相传,每当樱桃丰收时,农妇们除了将过剩的樱桃制成果酱外,在做蛋糕时,也会将樱桃一颗颗塞在蛋糕的夹层里,或是作为装饰点缀在蛋糕表面。在打制鲜奶油时,更会加入大量樱桃汁。这种以鲜奶油、樱桃汁和朗姆酒为主的蛋糕,在黑森林的每个角落都有售卖,但配方和口感不尽相同。从Schiltach到Triberg,再到Titisee,只有Schiltach的口感最醇香,用料最实在,价格也最便宜。Titisee湖边因为中国旅游团多,大多就是挂个名头而已。 身后墙壁上摆着一本厚相册,取来看,里面贴满了各个时期的小镇照片,从黑白到彩色。让人惊叹的是,几百年间,小镇的风貌几乎没变。外面的时间在流逝,而此处的时光仿佛一直未老。


雨停了,提起相机继续溜达,往镇子对面的山上走去。没有方向,美景在哪,就走到哪。 路边的花花草草被雨洗得更加鲜艳,亮晶晶的水珠还没来得及滚落,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日暮时分,镇上的教堂传来一天之中最为响亮的钟声,持续近两分钟,在山谷间回响。此时此刻没有想别的,只是任由自己的心跳跟着钟声一下一下地撞击。如果你在这幅画里,我想在那个刹那,你会想到的其中一个词,是永恒。

称Schiltach为小村子也许更合适,走马观花绕一圈,3个小时足矣,但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去体验这里的生活,3天都不嫌多,甚至,3个星期,3年,乃至一辈子。 在村外遇到一个遛狗的年轻人,他说自己之前从意大利来旅游,住了几天之后便爱上了这里,于是,现在和狗定居于此。记得还在读中学时,我的梦想是定居欧洲的某个小镇。看着自己的梦想在别人的生活中成真,也是一件欣慰的事了。 从清晨走到日暮,短短一天,没有见到多少人,但我已经爱上了这个藏于深山的小镇。我想,这里的孩子们一定都有着被细心呵护的天真笑脸,这里的老人们一定都有着被时光雕刻的从容步伐。 有人说Schiltach是“黑森林最美丽的小镇”,是否最美丽我无法确知,但它是我最想回去的小镇。在这里,可以放下一切杂念,随便找个地方坐着,看着眼前的风景,就能有幸福感。如果此生还有机会,独自一人也好,成双成对也好,拖家带口也好,来这里住几天,发呆,爬山,看书,喝咖啡,晒太阳,喂鸭子,什么都不干,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