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历史,《国家宝藏》刀光剑影刷屏的秘密
作者:Pansesus

最近特别火热的一个综艺节目,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认同是《国家宝藏》。《国家宝藏》现在已经两期了,第一期故宫博物院,第二期是湖北博物馆。大家对这六件文物的反馈意见非常好。应该承认,把一件文物讲得活灵活现、让大家都喜欢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怎么样把厚重的历史与当代流行的一些文化结合起来,让大家喜欢上这些文物、想知道它们的背景(知识),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就做得非常好。抓住了重点,把每件文物的历史背景、现在的情况以及当下中国的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收视率非常高。
今天蹭一蹭《国家宝藏》的热点,讲一讲节目在这短短的九十分钟内没有讲尽的一些事情,这些文物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从湖北博物馆的这三件文物讲起。

首先是在越王勾践剑。
看过《国家宝藏》第二期节目的人可能都已经了解了,这把剑是楚国贵族拥有的越王勾践的一把宝剑。中国古代铸剑文化的最高峰其实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青铜剑的铸造是需要技术的,经过工匠铸造,它才能成为能够防身、保卫自身乃至刺杀他人的武器。其中,铸铜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节目中段奕宏看到这把宝剑很短,有点惊讶啊。其实平心而论,如果看看周代的剑以及商代所谓的剑,就会认识到商周两代青铜铸剑的技艺还是非常落后的。所以,春秋时期能铸造出来的最长的剑就跟现在的匕手差不多,而相较于商周两代的匕首剑,越王勾践剑已经算是非常长了。
我们在《史记》中还可以看到:发生于越王勾践剑铸造两百多年之后的荆轲刺秦王,这个时候中国的武器铸造、尤其是宝剑铸造又上了一个台阶,当时的剑要比越王勾践剑长得多。从记载中可以得知,当时荆轲拿出匕首准备刺杀秦王,秦王没办法绕着柱子跑,同时想拔自己的剑——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太长了!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史记·刺客列传》)
如果秦王用的是两百年前的越王勾践剑,这个长度,估计他“唰”地就拔出来,然后直接就把荆轲给“咔嚓”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铜剑铸造技术的提高,剑的长度是越来越长。
但是,到了汉代,包括之后的三国,铸剑业反而开始衰落了。之前(考古中)我们发现的很多的宝剑不仅是防身,甚至是战争中都能使用。像秦兵马俑中出土的,很多都是实战中用上的,但是越来越往后而剑的使用价值就越来越低了。
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长兵器逐渐地取代了宝剑成为战争中步兵的重要武器。而剑呢,退居二线,成为了一种防身的武器。但这并不是说剑在中国历史上就彻底地消失了、成为一种装饰,成了所谓的君子之剑,就是君子佩戴的一种装饰,并不是这样。
两边开刃的剑逐渐衰落了,但是呢,一边开刃的刀,这类的武器剑,还在茁壮地成长中。汉代有所谓的铜环刀(后来有铁制的),到了曹魏时期又有了所谓的百炼钢铸成的刀,甚至到了唐代,可能有些人知道所谓的陌刀、唐大刀,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将其改造就成了日本刀具。这些都说明了一点:中国的古代的铸刀业,包括以刀作为一种近战武器,它的历史、它作为真正的武器的寿命要比宝剑长远。
在西方来说,无论剑和刀,其实它们在英文中都是一个词,sword,就是剑的意思,只不过是两面开刃还是一面开刃。但在中国,剑和刀是分开了。
但是,中国唐代之后,就很少听到有所谓的“用剑”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事情,但是刀还一直存在。
所谓的剑用于格斗,大家知道的都是武侠小说中,还有乱七八糟的(兵器),像屠龙刀、倚天剑啊。其实在真正的战场上,当你拔出一把剑,当你靠近敌人之前,估计早被长枪、长矛戳成了蜂窝。
但是,刀作为一种武器还是延续下去了,直到明代。进入明代后,(沿海)受了倭寇的骚扰,日本的那些拿着武士刀的一帮落没武士,他们对于长兵器有相当强的抵挡技巧,所以我们的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戚继光,他学习了日本的刀法,改良,造出了中国式的长刀,这种长刀后来演化成了所谓的苗刀。
这里说的苗刀并不是指苗族人发明的刀,而是说刀细长如春天长出的苗,树苗,所以称之为苗刀。

至于剑,作为一种铸造武器,刚才提到了,唐代以后就衰落了。但是到了清代,很有趣地,出现了一个复兴期。这并不是说社会上又重新开始筹剑,而是当时的上层统治者,尤其是乾隆同志,特别喜欢把弄宝剑,所以他命令宫廷中管武备的人帮他铸造了一批宝剑,也就是称之为天地人三类剑、七十余把,重新将中国的铸剑业带入一个高峰。当然,这不过是昙花一现。之后,随着清朝国力衰落、热兵器的逐渐兴盛,铸剑业又再次衰落了。

到了近代,随着火器的诞生,无论是刀还是剑都逐步地退出了战争的一线。只不过在一些罕见的战例中,比如长城保卫战中的大刀队,在这种情况下刀具还能扮演惊现的一些角色。但是总的来说,尤其到了四九年之后,无论是刀还是剑,作为建制性的兵器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这种有刃的兵器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留下了非常浓厚的一笔。直到现在人们还会为武侠小说、各种电视剧中还有刀光剑影、噼里啪啦的场景而津津乐道。
刀和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它的实战历史已经结束了,但是它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依然活在当代中国文化之中。

上期回顾:《民间科学家,美国科研争霸的神秘力量》
下期预告:《9位诺贝尔奖得主,诞生于只存世5年的实验室》
(责任编辑: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