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之神vs里料半生
【让我们约定,在即将到来的100岁的时候,一起喝杯茶吧🍵。】
今天看到一句话:
当人期望被他人欣赏的时候,就会容易变的流于世俗,生活创作都在迎合别人,就会发现越来越多人都长得一样。"
瞬间恍惚,却又有些庆幸。

那种极度期待被人认可的情绪,开花应该会慢慢经历的吧,或者说,正在经历。
但,希望我们的灵魂在那里,独一处。
不可动摇。
意识的转变,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的。
就好比,恍然察觉,我已经接受了成年人的价值判断那一套了,例如——
长大后,不得不承认金钱的确很重要;
人与人之间似乎并没有那么单纯;
也越来越有成年人的忧愁——
亲人渐老,真的真的是一件无力的事情;
好像想要的越来越多,能力却不能及;
也陷入了对自我的审视——
自己做的究竟值不值得;
热爱呢?什么是真正热爱的?
人生意义是什么??

要命的是,还看到这样一句话:
【如果想要活的快乐,很简单。停止向自己发问:这有什么意义?】
思考无果的时候,
你可能需要一本书,一些音乐,或者……一部电影。
于是选择了电影《和食双神:最后的约定》
尤记得几年前看那部纪录片《寿司之神》时的震撼。
那年,小野二郎86岁,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他对自己,对学徒(即使是自己的儿子)总保持着高标准、高要求。

是兢兢业业。
也想到了“克制、沉静”这样的词。
然后和小伙伴许下约定:一定要在他退休之前吃一次!
一定会很紧脏。(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吃成 ……

是在回家的动车上看完的。毫无预兆地哭了——被人,被坚持所打动。
他们十分果决。
果决地选择了从一而终。
——因为是热爱的事业啊。
这部电影纪录片的两位主角:
小野二郎,今年91岁。被称为“寿司之神”
早乙女哲哉,今年70岁。被称为“天妇罗之神”


他们之间的默契就像余伯牙于钟子期,恩格斯于马克思,于谦于郭德纲(......
二人平日里交流极少,却有着一股极为默契的——共鸣。
似乎都将对方视作事业中重要的一环:


他们这样评价彼此的料理:

“天妇罗之神”说:




“寿司之神”说:


却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
也是思想的较量,与惺惺相惜。

早乙女说去二郎店里吃寿司,至今不下5000次,大概花了数千万日元
每一次吃的都是‘心思’。没人像二郎那样对寿司用尽心思:对鱼肉的用心,对米饭的用心 。
哲哉是后辈,但在二郎眼里,他是让自己keep going的存在, 二郎呢,在哲哉眼里,是让自己move on的动力。
是这样两个人啊。

有几个细节:
徒弟们给身体不好的二郎准备了椅子,但他从不坐下(要求开工时必须站着)

后来他还是坐下了。
这是,一些不可抗拒的东西——老、病。

生病修养的二郎说,好无聊啊。想去店里做事。


对他来说,可怕的不是不知做什么,不是思考意义。而是,我知道要做什么,我知道这一切很有意义,但我,没多少时间了。

生命是无法预期的,无常。也无能为力。
人啊,抵不过时间。
瞬间。我解读出什么是意义:你认为值得的,能取悦你自己的,能让你欣慰的。那就是有意义的。
他说,
梦想是最后一刻在工作的时候倒下离开。
人生最后一个寿司希望是醋渍小鳍鱼吧。



——如果有来世的话,
还是想做寿司人。
说了这么多,大概只是想表达,是的,我们不可以停止追问,不问,不就是麻木吗?
但,心里若有了答案,请不要再犹疑。
借用一位豆友的话:
希望人生可以和寿司一样,下一道更美味。

欢迎关注正在努力更美味的公众号 【一撮小黄花】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或直接搜索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