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史漫记:别林斯基
1、 钱玄同曾说过有过四十岁的人便没用了,要自己请死。 鲁迅特写一打油诗讽刺他: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2、文学是双维的,一是文学创作,二是文学批评。而后者常常缺席。
3、中国过去的文学批评,不是打棍子,就是扣帽子。
4、评价贾平凹:书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叫人能够回想的形象。
5、路遥《人生》,体现一个人人向上升的时代。
6、别林斯基的文学地位:俄国文艺美学的旗手: 旗手何谓?后面要跟着一群人。十四年,创作一千九百多篇。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从哲学美学到革命民主主义美学。俄国和德国的中间人。
7、早期受黑格尔影响。却感到思想迷雾,后期进行修正。
8、重要的不是宗教,不是劝说,而是要把千百年来掉进污泥里的尊严捡起来。
9、幼时迷恋农奴剧院。为农奴们台下被打,还要含着眼泪笑着演下一场而深受感动。
10、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住十一号房间,故建“十一号房间”文学社。后被莫大退学,成绩降级,以使他离开莫斯科,他却并未离开。
11、尖锐的批评家。有种“批评的激情”。所谓尖锐,不是指刻薄,而是指说得中肯而精准。
12、“一部作品如果经不起艺术的批评,就经不起历史的批评。”
13、人们常常喜欢批评题材的重复,但能被重复使用的,恰是最高的美学。
14、推崇一个电影,是个人的事儿。爱不爱国,一个电影看不出来。死在前面了,才看得出来。
15、别的文学观:模仿可耻,因为你有自己的生活。卖身无良,因为文学有自己的使命。御用文学无用,因为文学不是拿来吹的,是记录人的。
16、挑剔的美学家:为文学分类、为作家定位、为流派鼓劲。
17、曾经全院停课去听杨利伟的报告会。一个同事随口抱怨:杨利伟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恰好选上了吗?教授大惊,没说话,自此改变对这位同事的印象。(嗯这很教授···)“你竟然觉得杨利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是历史选择的,不论如何第一个上去的人就是他,那为什么那上不去呢,如果是偶然的话?他是为此准备过的,而且是准备得最好的一个。”
18、批评,必须建立在了解之上。批评的底色,是热爱。批评,让我们能够建立对文学坚定的信念。
19、文学斗争不是表面的硝烟,而是一定要为正确的文学理念而争一席之地。
20、生与死已经不由人控制,只有爱能抓在自己手上,爱是活着的前提。可这些相亲节目,叫你把爱也放弃。这就是封建礼教在还魂。你们现在看梁祝,还应该感到害羞,梁祝仍然在批判着你们。
21、“文学能说明俄国。”
22、民族文学的成就者:探望莱蒙托夫。十一篇论普希金的文章。与果戈里的通信成为千古之章。
23、他的观点虽然都在文学范围内,但思想大放光芒。
24、日本电影大多探讨人类对黑暗人性的承受力,这一点上,日本人很高,中国人不及。
25、(教授去过很多次大屠杀纪念馆)有人说,你怎么去那么多次啊,我再也不想去了,去看了难过得很。我问他,你难过什么呢?你为什么感到难过呢?张纯如不难过吗,她痛得都死了。她不是只为同胞的血难过,是为杀人者也是我们的同类而难过。
16、毛:不读五遍红楼梦,不能带兵打仗。(因为红楼梦里有中国和中国人)。毛认为红楼里最好的,是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他看到了红楼梦的社会学角度。
© 本文版权归 ♢Triticum†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